APP下载

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应用

2022-09-07孟晓媛董柳菊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雾化童趣动画

孟晓媛,董柳菊,张 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市201112)

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手段,其利用空气压缩泵或氧驱动,使药液成为雾状,选择性极强,可直接沉积于呼吸道,保证呼吸道畅通,刺激轻微[1]。经此法治疗后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患喘息、缺氧等症状,但受使用方法、小儿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的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配合性较差[2]。因此,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患儿哮喘雾化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较为笼统,教育形式单一,健康教育不详细,缺少实用性、个体性,忽略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3]。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通过了解患儿心理特点,以动画情境的形式对患儿开展教育工作,形式新颖,患儿参与度高,以角色扮演结合动画,以情动情,让患儿受到熏陶感染,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趣味方式提高其认知,以促进疾病康复[4]。基于此,探讨分析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月1日~6月30日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哮喘252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哮喘者;②无精神障碍及语言障碍者;③认知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慢性呼吸疾病者;②患儿及家长不愿参加本研究;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传染病者。采用奇偶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2例。观察组男630例、女632例,年龄3~9(5.78±1.08)岁;病程1~5(3.14±0.89)个月。对照组男628例、女634例,年龄2~8(5.72±1.11)岁;病程2~5(3.15±0.78)个月。两组患儿和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通过口头教育、发放宣传手册2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向家长介绍雾化吸入治疗的操作过程、时间、方法及作用,并告知出院后复诊时间等。观察组采用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8名责任护士、1名心理专家组成。护士长聚集小组成员开讨论会,并拟定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方案、内容及各成员在小组中的责任。每周进行1次讨论会,根据患儿在护理中产生的护理问题来进行修订,组长综合小组成员的方案并作总结。②建立患儿入院资料:以患儿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喜好、性格、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等进行收集,建立患儿个人档案,依据患儿实际状况及时修正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③护理方案:a.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演示。小组成员根据患儿喜好制备有关做雾化治疗哮喘的有趣式小短片,1名小组成员以患儿喜爱的动画片人物或小动物为短片主人公反复演示进行雾化,另一名小组成员向患儿讲解流程及目的,并注意观察患儿的表情及心理状态,在重点地方及时提问患儿,激发其信心。减轻患儿对做雾化的焦虑感与恐惧感,增加对雾化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感受。b.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的感受。小组成员根据患儿身高准备1个玩偶作为模拟工具,使患儿与玩偶一起进行模拟无话预演,引导患儿对模拟工具进行触摸,让其减少陌生感,降低患儿的恐惧感与焦虑感。c.童趣式游戏互动教育。模拟演练过程中与患儿进行角色互换游戏,让患儿模拟短片医护人员给玩偶进行雾化模拟,引导家长向患儿表达感受,采用“一点也不恐怖、很快就好”这种安慰性语言缓解患儿的恐惧感,并增加患儿对雾化的掌控感以获得良好的心理暗示。d.童趣式奖励教育。在治疗过程中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对患儿的配合行为给予鼓励与夸奖。e.家长伴护式护理。在做雾化治疗时患儿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好措施及宣传注意事项,避免家长过度紧张,使其不当行为影响患儿恢复。结束治疗后指导家长与患儿进行沟通,倾听患儿的内心感受,并给予患儿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患儿减少恐惧感,提高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①家长对雾化知识的认知程度。采用雾化健康教育后知识调查问卷表[5]评估两组家长的认知程度,共13个项目,包含家长的一般资料,使用雾化、吸入时间、清洁雾化、更换时间、不良反应等,第1、2、8、11、12、13条采用2级评分法,第3、4、5、6、10条采用3级评分法,7采用4级评分法,8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为0~36分,分数越高表示家长的认知程度越高。②气道功能。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儿气道功能的变化,包含潮气呼气峰流速、潮气量、呼吸频率。③临床症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并进行评估,统计咳嗽完全消失、喘憋完全消失、肺部哮鸣音完全消失时间。④配合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完全配合:患儿未出现吵闹并自主配合治疗;部分配合:患儿出现大叫、哭喊,但能基本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不配合:患儿出现排斥,极力反抗,拒绝治疗。总配合率(%)=(完全配合例数+部分配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干预前后对雾化知识的认知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家长对雾化知识的认知度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气道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气道功能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患儿配合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配合度比较

3 讨论

小儿哮喘的首选治疗方式是雾化吸入,其不良反应小,可稀释气管痰液,保持呼吸道的湿润,解除痉挛,减少窒息[6]。由于患儿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导致配合度不高,而雾化吸入会对患儿的喉部造成刺激,再加上面罩与口含存在不适,引起部分患儿的恶心呕吐,导致患儿发生哭闹、排斥的行为,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引起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7]。因此,在雾化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随意且缺乏差异性,难以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8]。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是利用每例患儿的特有天性,选择患儿喜欢的动画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提升患儿的参与度,将健康教育以动画情境的小短片编制成视频,给予患儿健康教育,使其身临其境,接触不同的动画场景和不同的人物关系、动作,可提高配合度[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家长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可改善家长认知程度。分析原因: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是以患儿为中心,针对患儿的特点而制订的一种简单性并附有趣味性的护理方法,为患儿提供亲情式陪伴,将声控动画技术与背景音乐相结合,在音乐、旋律、色彩、动作等多重刺激下以动画的形式将教育内容更形象地展示给患儿及家长,增加患儿的安全感,缓解其不良情绪,鼓励患儿积极主动参加,既活跃了教育气氛,又降低了家长的心理压力,同时激发了患儿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最佳的状态面对雾化吸入治疗,同时还促进家长对雾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增强了家长的认知程度,提高了教育效果与护理质量[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潮气呼气峰流速、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潮气量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可改善患儿气道功能。分析原因:雾化前提供适宜的环境护理,增加患儿的适应度,缓解其紧张心理,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帮助患儿采用正确的卧位与呼吸方式,保证药物的吸入量和利用率。雾化吸入中指导家长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少其排斥行为,取得患儿的配合,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气道功能[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完全消失、喘憋完全消失、哮鸣音完全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分析原因: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中责任护士因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对其疾病情况进行系统全面评估后制订适宜的护理方案,注重心理疏导、营养饮食指导,改善临床症状。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对患儿进行趣味式的健康教育,并注重注意患儿的身心症状,给予患儿规范、全方面的教育方案,可改善患儿肺功能、肺通气等症状,促进患儿恢复[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童趣式动画情境教育可提高患儿配合度,增加治疗效果。分析原因:雾化过程中患儿因雾化吸入声过大,药味对患儿嗅觉、听觉及味蕾均造成影响,加剧了患儿内心的紧张、恐惧,患儿对趣味式的游戏产生极大的热爱,能使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13]。通过在雾化器上包装出动画人物形象,采用口头教育的方法讲解,并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拉近了责任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减轻患儿对雾化器的陌生感,缓解其紧张感,患儿的配合度明显提升;又因家长的陪伴与轻声安慰,缓解患儿的陌生感,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患儿的配合度[14]。

猜你喜欢

雾化童趣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