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血疗法联合解毒通淋汤治疗膀胱癌术后的临床观察

2022-09-06郑进福梁芸菊杨申花曾玲玉陈俊辉

北方药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膀胱癌复发率膀胱

郑进福,梁芸菊,杨申花,曾玲玉,梁 旺,陈俊辉

(1.丰顺县中医院广东梅州,广东 梅州 514300;2.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11)

膀胱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疾病,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膀胱癌属非肌层浸润性[1]。此类肿瘤的特点是复发率高且预后较差,即使经膀胱癌根治术治疗,仍有较大的复发风险,因此患者在手术后的治疗干预极为重要[2]。膀胱癌起病于膀胱,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并且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膀胱癌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与大部分恶性肿瘤类似,膀胱癌发病受到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发病。在发病后多表现为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临床就诊的患者多以血尿为主诉。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治疗后为降低转移、复发风险临床通常结合化疗治疗、全身免疫治疗。但即使多方案联合应用,膀胱癌的总体转移复发率依然较高。自血疗法、解毒通淋汤是本院在膀胱癌术后采用的特色疗法,其中自血疗法是指抽取患者血液,然后注射于特定穴位的治疗方案,其作用在于通过非特异性的刺激,产生非特异性的脱敏作用,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效提升免疫系统功能。目前自血疗法在皮肤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中证实有效。中药采用解毒通淋汤治疗,该方由蒲公英,小蓟,藕节等组方,具有凉血止血,祛湿散瘀,解毒通淋等疗效。本研究采用自血疗法联合解毒通淋汤对我院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干预,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膀胱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6例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自血组、中药组及联合组,每组32例。自血组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28~74岁,平均(55.28±8.39)岁;术后病理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I级10例,II级22例。中药组含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24~78岁,平均(55.85±8.96)岁;术后病理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I级12例,II级20例。联合组含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2~80岁,平均(55.74±8.74)岁;术后病理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I级11例,II级21例。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由相同的医疗团队进行膀胱癌根治手术治疗。

1.2.1 自血组手术后

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前提下,进行穴位自血疗法治疗:用5 mL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5 mL,并分别注射于患者自身穴位上,每个穴位注射1mL,穴位注射时以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取穴:中极、水道(双)、阴陵泉(双);膀胱俞(双)、肾俞(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3~4天治疗1次,1个星期2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并记录。

1.2.2 中药组手术后

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前提下,予以患者解毒通淋汤口服治疗,药方:蒲公英15克,小蓟10克,藕节15克,蒲黄10克(包煎),木通6克、滑石18克、生地黄10克、淡竹叶10克、当归6克、山栀子10克、生甘草6克,土茯苓30克,连翘15克,仙鹤草30克,黄芪10克。水煎至600mL,分早晚餐后两次温服,每日一剂,持续治疗2个月并观察。

1.2.3 联合组手术后

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前提下,同时进行穴位自血疗法及口服解毒通淋汤治疗,用法及疗程同前。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血尿、尿道刺激征、尿道狭窄的发生情况并对比。对患者保持随访,记录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并对比。使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问卷(QLQ-C3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涉及有30个题目,对患者躯体、角色、认知等5个功能领域进行评价,每个领域得分100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另外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联合组患者血尿、尿道刺激征、尿道狭窄等的总发生率低于自血组、中药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2.2 三组患者随访复发情况对比

联合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自血组、中药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随访复发情况对比[n(%)]

2.3 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术后6个月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自血组、中药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4 三组不良反应对比

三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三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目前膀胱癌发病率高且年轻化,其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是临床所面临的常见难题,而术后复发据相关研究显示受到年龄、肿瘤分期、浸润程度、是否化疗治疗等的因素影响,因此,为最大程度确保术后恢复效果,减少复发,患者需在手术后接受科学的治疗干预[3]。目前主流方案是在手术治疗后予以患者化疗、放射治疗、膀胱灌注治疗等,继而达到降低复发、转移的目的。但临床统计显示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依然较高,患者的生存状态难以得到保障。

中医古籍中并无膀胱癌的病名记载,从临床表现来看,可将其归属于“血淋”、“尿血”、“癃闭”等范畴,病因病机多为“湿、毒、瘀、虚”,治疗可以祛湿化瘀,解毒通淋为法[4]。自血疗法属于穴位注射的一种,是通过采集患者自身静脉血并注入其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措施,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大部分医者认为,人体血液内含有大量补体、微量元素、激素、抗体和酶类等物质,注入穴位后对局部能较长时间产生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及局部穴位缓慢吸收,特异性地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释放出大量免疫球蛋白,同时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可调节人体内分泌,改善微循环,调整其相应的激素释放。目前研究及临床报道本法多用于皮肤病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荨麻疹、痤疮、哮喘、鼻炎等的治疗,但关于本病运用自血疗法的报道甚少[5]。本次研究取穴中极、水道、阴陵泉与膀胱俞,肾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中极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刺之可补益肾气、疏利膀胱、清热利湿等功效;水道属足阳明胃经下腹部穴位,可清热利湿,利水通淋;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合穴及下合穴,能健脾祛湿;膀胱俞、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能补益肾气,化气利水,对肾脏、膀胱等泌尿系统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8]。两组穴位刺之均有祛湿消肿,化瘀通淋之功,此外,自血疗法操作简单,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解毒通淋汤是临床用于治疗膀胱癌术后的经验方,由小蓟饮子加味而成,处方含土茯苓、连翘、蒲公英、小蓟、藕节、蒲黄、木通、滑石、生地黄、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生甘草、仙鹤草、黄芪等。小蓟饮子可凉血止血,祛湿散瘀,利水通淋,加用土茯苓、连翘、蒲公英以增强其清热解毒之功,仙鹤草补气止血,黄芪补中益气,防止过于寒凉伤正,合用则全方可扶正祛邪,具有凉血止血,祛湿散瘀,解毒通淋之功,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良方[9-10]。与穴位自血疗法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在经自血疗法、解毒通淋汤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自血组、中药组,这提示自血疗法、解毒通淋汤联合应用,在膀胱癌术后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复发、转移风险[11]。在三组患者12个月复发率的对比中,联合组复发率3.13%,处于最低水平。表明自血疗法与解毒通淋汤相结合对膀胱癌取得理想预后有直接作用,减少复发意味着患者生存得到保障,能极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中,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均高于其他两组,表明自血疗法、解毒通淋汤联合应用对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等均有明显的作用,能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12]。原因在于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对术后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使日常生活得到保障。在对三组不良反应对比中,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这提示自血疗法、解毒通淋汤在安全性上能够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自血疗法联合解毒通淋汤治疗膀胱癌术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使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复发风险降低,生存质量提升。本次研究的不足在于随访时间较短,12个月的时间衡量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表现略短,不能完全反应对患者中远期生存状态。故将在本次研究结束之后,继续保持对相关病例的随访,以深入探讨自血疗法、解毒通淋汤对膀胱癌术后的远期影响。

猜你喜欢

膀胱癌复发率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circ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糖友小便带血,要警惕膀胱癌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