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构建的路径

2022-08-30高巧珍师锐敏

关键词:动态化教学系统课程思政

高巧珍,师锐敏

(晋中学院外语系,山西晋中 030619)

引言

高校英语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是学生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强化“课程思政”设计,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想水平,使之在未来发展中更具竞争力。鉴于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程度不高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要将“动态化教学”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提升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培养更多政治信仰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品德素质高的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1]

一、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概念阐释

(一)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动态系统理论,即Dynamic Systems Theory,[2]这一理论最早产生于数学,其主要观点是动态系统中的主要性能随时间改变。动态系统理论又称为复杂理论、混沌理论、协作理论或无秩序的、非线形的自组织系统理论。de Bot 等的动态系统理论以完全相关联( complete interconnectedness) 为基本特征,即系统中所有的变量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到系统中其它所有的变量。[3]对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系统来说,它是传统英语教学系统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产物,即实现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提升学生的英语专业素养,实现品德养成和价值观塑造。因此积极打造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可以促使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流动和融合,从而有效地提升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特征:第一,复杂性。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包括英语认知环境、英语课堂教学环境、英语学习资源、英语教学方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式、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度、学生接受度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建了复杂化的英语教学系统;[4]第二,动态性。在开展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时刻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把控教学效果,教师应时刻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反馈,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英语学习体验,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第三,非线性特征。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发展呈现出无规律性和非线性特征,各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无既定的因果关系,这导致英语课堂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应精准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发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精准性的措施,确保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全过程,确保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顺利实现。[5]开展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政水平,使之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行、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信仰,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对于动态化把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渗透融合、适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6]

首先,有助于精准化、动态化把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各个要素进行实时监控,精准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弥补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其次,有助于实现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渗透融合。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之所以呈现出动态化的特征,其本质在于各教学要素之间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式调整,实现英语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和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政治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有助于适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7]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其主要作用就是交流。但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侧重课程的工具性,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层面及价值观层面的影响。通过动态化教学,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英语专业和思政教学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框架搭建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到高校教育全过程,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语言的工具性,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情怀、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思想修养等方面的引导与熏陶,英语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课堂教学缺乏系统化的教学设计,难以真正提升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8]本文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搭建动态化教学系统框架。

(一)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应明确三个问题 作为英语教师,积极开展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设计,必须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立场,对“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进行思考,明确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其次,要明确“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开展多样教育活动,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开路径。最后,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英语教师应深入思考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是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此为标准对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进行验证和评价。只有从根本上明确这三个问题,才能确保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框架建设

在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三大问题之后,应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框架建设。(如图1)

图1 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框架

首先,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制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宏观层面思考“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制定思政育人目标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行深入解读。其次,教学设计。以动态化为统摄,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9]一方面,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设计确保英语教学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实现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另一方面,应将动态化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全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确保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大化。再次,教学实施。要构建多元动态化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动态化监管和调整,确保英语学科知识和“课程思政”的契合性。最后,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对于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服务和反馈作用,通过构建动态化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式提升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质量。

三、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实施路径

牢牢把握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设计框架,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定位、以动态化为统摄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多元动态化的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找准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定位 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应结合英语教学的现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建立与思政育人目标一致的课程教学目标,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0]

第一,建立思政育人目标。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对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行深入解读。从国家层面来看,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是传播时代先进文化,促进优秀文化共享与互通,通过引导大学生认识当下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社会层面来看,核心价值观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追求平等、自由、公平、法治的社会氛围,引领大学生通过拼搏与奋斗共筑美丽和谐的发展环境;从个体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心态阳光、自利利他、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一方面,从知识层面和工具层面来看,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从人文视角来看,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学会用英语来传递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1]

(二)以动态化为统摄,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学内容设计。整合时代热点素材,实现思政元素与英语课程的有效融合。比如,将“二十四节气”、中秋月文化、汉语热、故宫淘宝等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课程教学中,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中国脱贫攻坚奇迹、中国“刷脸”科技、华为科技发展、中国电商事业发展等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认知,提升其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从而实现政治素养的提升。[12]第二,教学方式设计。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设计。就线上教学资源而言,可以充分运用网易公开课、中国三分钟、China daily、MOOC 等平台开展英语教学,这些平台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可就相关静态图片文字、动态音频视频等思政内容进行遴选,将英语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等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形势。就线下教学而言,教师可结合线上内容设计如“中国经济”、“中国科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等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主题写作、演讲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讲述中国故事。

(三)构建多元动态化的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模式 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实施环节,应从教学运行、教学监管、教学渠道、教学主体等多方面构建系统化的教学实施模式。第一,教师应立足于英语课程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方向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第二,有效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监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详细的反思,充分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第三,打通英语“课程思政”多维教学渠道。一方面,要重视传统课堂教学。通过专研教材、思政案例引入、时政要点进课堂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本功,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促进其政治素养的提高;[13]另一方面,应积极带领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涉外的志愿者活动、中外夏令营、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对外交流中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第四,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动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时,应进行一定的调研和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政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确保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四)构建动态化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式 实施动态化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教学改进的有效方式。第一,实施动态化、全程性的教学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学习档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追踪、记录,作为后续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第二,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对于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来说,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调节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的改进和完善。如可以通过单元前后测试、对比、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第三,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模式。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课程思政”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归档、打分,通过多主体参与评价的方式,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有助于实现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猜你喜欢

动态化教学系统课程思政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铁路信号设备电路原理仿真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VI系统的维度补充
江南词学版图与“环太湖词圈”的动态考察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剖析的常态化和动态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