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睛明穴安全深度的研究

2022-08-30温若兰陈丽敏李金全温辰光董卫国

福建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家进针视神经

温若兰,陈丽敏,李金全,温辰光,董卫国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睛明穴是临床治疗眼部疾病的主要穴位,具有主治作用广、临床疗效好的特点。针刺睛明穴由浅入深的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其间分布有丰富的神经、血管[1]。在针刺时要特别注意针刺深度,避免伤及视神经和眼动脉,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研究表明:与浅刺睛明穴对比,深刺睛明穴的针感更强,能够扩散到整个眼球,并且具有更好的疗效[2-4]。正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如果因害怕针刺意外而浅刺睛明穴甚至将其弃之不用,会使针刺临床疗效大打折扣。因此,研究睛明穴安全深度,对于提高针刺安全性和疗效,减少针刺意外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不同医家对于睛明穴针刺深度的论述差别较大,《针灸大成》《针灸逢源》记载睛朗穴针刺深度为一分半,《针灸资生经》为寸半,《针灸甲乙经》为六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堂针灸图》为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认为不可深刺。对于针刺睛明穴的最深深度,有医家认为可以达到2寸[5],甚至有医家刺达2.5寸[4]。不同医家对于睛明穴针刺深度的论述差别较大,这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困扰。为解决这一困扰,笔者通过测量39个成人颅骨双侧睛明穴(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到视神经孔内侧缘中点的直线距离,对睛明穴安全深度做了研究,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测量方法 39个成人颅骨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颅骨来源不明,性别不详。根据《人体测量方法》,采用测眶器测量每个颅骨睛明穴(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到视神经孔内侧缘中点的直线距离,睛明穴和视神经孔在成人颅骨上的位置见图1。测量方法:将测眶器套管口上的三角形小突起扣搭在睛明穴(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处,把圆杆尺的起始端直抵视神经孔内侧缘中点,读出所示的刻度数字即为睛明穴危险深度。根据严振国教授提出的“安全深度=危险深度×80%”[6],本研究以双侧睛明穴危险深度较小值×80%作为睛明穴安全深度。

图1 睛明穴、视神经孔在成人颅骨上的位置示意图

1.2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实验结果

左侧睛明穴危险深度为(43.03±3.02)mm,右侧睛明穴危险深度为(42.23±3.03)m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睛明穴安全深度为(33.78±2.42)mm。结果显示当睛明穴深刺超过39 mm时,有可能损伤视神经管内的视神经和眼动脉。

3 讨 论

3.1 睛明穴的针刺深度 《金针梅花诗抄》云:“可深而不深,有如隔靴搔痒;不可深而深,必将祸不旋踵。”可见,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合适的针刺深度是获得良好针刺疗效和避免针刺意外的关键[7]。关于睛明穴的针刺深度,《针灸学》中描述为“直刺0.3~0.5寸”,《经络腧穴学》中为“直刺0.3~0.8寸”,均不超过20 mm。本研究结果显示:现行教材中的深度取值偏低,显得过于保守,这可能会影响针感的产生,达不到良好疗效。有研究表明:深刺睛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病变,比浅刺睛明穴的疗效好[8-9]。

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针刺深度,而忽视了针刺的危险深度与安全深度。危险深度是指针刺过深时,损伤重要的脏腑组织,导致针刺意外发生的深度;安全深度是指保证针刺安全的可进针深度[10]。有医家认为针刺睛明穴的深度为1.5~2寸,约40~50 mm;甚至有医家针刺深度达到2~2.5寸,约50~60 mm[4-5]。以上医家的针刺深度远超于本实验结果中的睛明穴安全深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会损伤到视神经管内的视神经和眼动脉。因视神经传导是由光线刺激转化的神经冲动,且有硬脑膜延续的纤维膜包裹在外,刺中时针感滞涩,患者主诉眼内火花闪发(视神经受刺激症状)、头痛、头昏(硬脑膜受刺激表现),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11]。

3.2 睛明穴的针刺方向 古籍中关于睛明穴针刺方向的论述较少。《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描述为“略针向鼻”,根据现代解剖该方向是安全的,但是刺入2.5~6分时就会抵到眼眶内侧壁无法继续进针,针刺深度较浅且无法产生针感,影响疗效[12]。《圣济总录》中记载:“只可背睛斜飞,不得直针,直即伤睛致瞎,不可治也。”笔者认为“背睛斜飞”符合临床实际操作,但是“不得直针”这一点还值得商榷。根据解剖知识,现代医家多选择在目内眦外上方,眼球与眼眶之间最大间隙的凹陷中缓慢垂直进针,此处方便推开眼球且进针阻力小,可刺入较深且不易出血[12-13]。直刺1寸后,针尖方向应稍作调整,偏向眶尖方向继续进针,以免抵到眶壁影响进针深度。

3.3 针刺睛明穴注意事项 针刺时应向外侧轻压眼球,增大进针间隙的同时还能固定眼球,以免贴近眼球进针。虽然眼球壁外层巩膜十分坚韧,刺中表层即有滞针感,但在眼球左右横径最大处(即眼球的“赤道”处)的巩膜最薄,如果进针过快,易被刺中[11]。针刺时手法还应轻柔,有研究对针刺睛明穴出血与进针、行针和拔针等针刺手法进行观察后得出结论:针刺睛明穴应顺势进针,轻捻转,不提插,顺势拔针[14]。睛明穴皮下组织内血管丰富,组织疏松,移动性大,只要进针时手法轻柔,不要太快,顺势进针,有抵触感时稍变方向而不是强行针刺,一般不会造成严重损伤。进针时手指加压,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出血一般不会太多。如果已经造成出血,则应采取先冷敷、后热敷等措施,加速瘀血吸收。

综上所述,睛明穴在治疗眼部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因其位于眼区,毗邻结构复杂,容易发生针刺意外,故应熟悉其解剖位置。在临床针刺中要胆大心细,方能提高针刺安全性并取得良好疗效。

猜你喜欢

医家进针视神经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挽救视神经萎缩留下美丽世界一瞥
视神经管减压术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