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警“运动性猝死”监测装置的设计研究

2022-08-18黄丽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动性无线网络文档

黄丽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运动性猝死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之后突然发生的猝死。一般情况下,运动性猝死常发生在有一定基础性心脏疾病的人群。主要原因是运动过程中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心室肌的不均匀,在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心脏负荷会急骤增加,引起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出现突发心律失常而导致心脏停止,进而出现的急性猝死现象,这也是运动员发生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现在市场上监测心率等人体健康数据的仪器很多,医院会通过心率检测仪用于已有基础性心脏疾病的人群。但是,近些年我们发现,猝死常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因此,日常预防“运动性猝死”监测装置需求越来越大,现在广为大家熟悉的就是穿戴型心率监测手表,主要研发商是像华为、小米等公司出品的系列产品,但是,这些手表仅仅是对心率的一个记录监测,而没有预防预警作用。因此,本文研究就是针对普通人群,研究设计一款可以预警的“运动性猝死”监测装置,以达到真正保护人们生命健康的目的,提前预警做好防护。

二、系统架构

本文主要针对普通人群研究设计一款可以预警的“运动性猝死”监测装置,以达到真正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提前预警做好防护。监测装置以结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时有效监控人体在日常、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各项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推送建议方案等。

本系统采用无线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建立一个智能传感采集,结合采集数据分析模型算法下的可预警的防“运动性猝死”监测装置,采用的是手腕穿戴型。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服务模型、数据分析模型算法机制以及预警反馈处理模块等组成。具体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人体监控系统架构图

(一)人体数据监测与数据采集层

系统设计的装置属于便携手腕式的,内置热感芯片,监测人体心率等参数,根据使用者运动情况,获取人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用实时无线模式进行数据交互。接触力检测面积≥0.8m*0.8m(长*宽),载荷Fz的检测频率≥500Hz,载荷Fx和Fy的检测频率≥300Hz,分辨率 Fz:±0.17N,线性度:0.2%FSO。

(二)无线传输层

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方式(WTLS协议),它是基于WAP协议栈的一个为了提供向上层安全传输服务接口的协议。WTLS 协议使用的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其在通信连接构建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校验,通信双方首先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信息格式为报文模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双方进行数字签名以及验证。当建立了安全通信连接之后,通信双方再利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传输实际数据内容,可以获得高效的通信效率。本文数据的采集以及传输都是在无线传输模式环境下,主要是4G/5G、WiFi、Zigbee等已经非常成熟,传输稳定性能够完全保证,同时系统硬件架构的复杂度以及建设成本都达到了良好的控制。

(三)数据分析服务层

数据分析服务层是本系统的重点研究内容。平台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信息交互以及存储,既有日常的实时数据,还有在异常出现时对数据的存储考虑。根据内置数据分析模型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有效的结果分析上传穿戴者装置上,以提供有效监测数据提醒服务,同时服务层为确保准确性和稳定性,内部也构建了安全防护等措施。

三、系统关键技术

(一)单片机技术

单片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技术是以集成芯片,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其内部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并行、串行I/O接口、中断与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本文采用专用单片机芯片,主要功能有显示采集的各种参数数据,外置集成无线网络模块,可以将数据实时与后台服务器实时数据交互。

(二)采用无线WIFI或4G/5G网络技术

采用无线WIFI或4G/5G是无线局域网的一种典型应用。它主要功能是提供无线站点和有线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特别是5G技术的应用,其为第五代无线Wi-Fi解决技术,它将传输速度提升到了1Gbps,每秒可以传输约125MB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网络信号可以在覆盖面积内的无线站点通过5G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没有无线网络,在某种层面上是无法组建真正意义上可访问互联网。无线站点在广域网中就相当于发射基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角色。

在本系统中无线网络主要应用在数据实时采集,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数据服务中心;同时,当进行定时控制时,将控制信号通过无线WIFI或4G/5G网络传输到存储服务器中。在复杂环境下,通过多点位置、全方位立体式架构无线网络接点,使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同时增加了可实施性和安全性。

(三)基于B/S架构和手机APP双通模式

根据装置属于手环佩戴式的,需要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共享,因此,系统预期采用两种模式进行管理:分别是B/S架构网页浏览器管理模式和手机APP管理模式,这样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和数据交互有效性,并且由于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在数据交互和存储方面,采用分布式、多点采集的方式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四)数据存储方式

一般来讲,数据存储主要是以数据库完成,现在常用的数据是SQL Server和Oralce。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架构。SQL Server 数据库是美国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它属于关系型数据库,主要支持NET框架、XML技术、ADO.NET数据访问、SQL服务中介以及Web服务等。其数据引擎是作为存储、处理和保护数据的核心服务,同时,SQL Server 数据库是可视化操作模式,设计数据库非常简单和方便,因此,广范围的应用于各个数据存储领域中。

四、系统数据传输格式及传输机制

(一)系统数据传输格式

为了保证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异构通用性,系统采用了任意终端设备操作系统,都可以读取、传输和交互的格式——XML格式(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支持如SQL Server、Oracle等不同的数据库服务系统,XML正是依托数据库强有力的存储和分析能力,在数据传输中应用。XML主要是为了传输数据,其属于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HTML主要用于显示数据。由于XML数据结构极其简单,因此,在web3.0技术出现后,发展极其迅猛。

XML在Web3.0技术应用环境下,通常用于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通过 XML,数据可以存储在独立的XML文件中,特别是在系统异构和分布式环境下,可以任意传输和存储。可以这样说,XML 是一个独立于硬件、软件的应用程序,它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是网页中,也可以是某一个XML 数据源。目前,XML在各类设备中得到了大量使用,如手机、语音设备、阅读器等。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XML数据文件的具体模式,它以.xml为文件后缀,具备一定的结构化元素,但也具有无结构化(所谓无结构化就是类似无格式,文字类的文本),具体格式如图2所示。

图2 一个典型的XML应用实例

图 2 中 XML 文档中“”是文档的命名空间,其中带有 XSL 是 XML 文档样式表,可以支持XML文档按照预设格式进行显示浏览;类似“”的格式,都是成对出现的,起始为“”,术语上成为“标签”。

本文研究的系统,构建基于XML数据格式,有利于监测数据在任意跨结构的系统中都适用。

(二)系统数据的传输机制

XML数据格式传输需采用DOM4J解析XML。具体步骤如下:

1.创建一个指向XML文件的输入流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xml 文件的地址”);

2.创建一个XML读取工具对象

SAXReader sr = new SAXReader();

3.使用读取工具对象,读取XML文档的输入流,并得到文档对象

Document doc = sr.read(fis);

4.通过文档对象,获取XML文档中的根元素对象

Element root = doc.getRootElement();

根据DOM4J的解析,我们可以生成标准的XML格式文件,这样就对在网络传输方面的安全性和数据有效性有了保障,具体数据传输需要通过基于JAVA技术的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JS对象简谱,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来实现。

五、结语

目前,本文研究内容在研发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有基础性心脏疾病的患者的相关仪器,而忽视了普通人群健康的预防,而普通人群在未知个人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猝死的危险。因此,理论上讲,本研究内容是对专有医用型监测仪器的有利补充,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运动性无线网络文档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轻松编辑PDF文档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无线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策略
web3.0时代,无线网络安全策略研究与防范
浅析影视美学中动与静的结合
Word文档 高效分合有高招
4G无线网络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浅析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