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跳绳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2-08-18林国友集美区宁宝小学

灌篮 2022年8期
关键词:跳绳动作运动

林国友 集美区宁宝小学

全民运动理念的逐步深入,提高国民对体育的关注度,跳绳运动也成为人们提高身体素质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跳绳操作相对简单,并且跳绳携带较为便捷,还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利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虽然跳绳运动项目所具备的优势决定其便于学生掌握,但小学跳绳教学也并非一蹴而就,为保障跳绳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对跳绳技能的掌握,不断优化教学形式,调整教学策略,以此助力学生在小学跳绳领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达成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一、小学跳绳教学作用

跳绳属于一种全面性运动项目,其不仅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还蕴含丰富的游戏元素,将其落实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提高。此外,跳绳与篮球和足球等运动相比不同,其对待场地并无过高要求,只需学生形成上下肢协调跳跃即可完成运动标准,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便于学生掌握,有助于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产生。从跳绳运动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来看,跳绳是对学生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一种培养,对于身心处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跳绳真正做到带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小学跳绳可以多种形式开展,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跳绳练习,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跳绳运动,无论是多人跳、单人跳抑或是群体跳,都促进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跳绳过程中形成集体意识,实现对小学体育教学氛围上的优化。虽然小学跳绳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明显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否能够呈现于课堂中,还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所以,教师必须了解不同成长阶段、不同成长环境下学生对跳绳的需求,基于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此调动学生跳绳兴趣,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高。

二、小学跳绳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尊重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就以往小学跳绳教学特点分析,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跳绳技能的掌握,忽略学生个性化成长。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统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并不适用于每位学生成长。在提高跳绳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解,根据学生对跳绳技能的学习速度和身体素质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调整教学速度,从而保障教学模式符合每位学生基础情况,实现对跳绳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开展教学前,教师需先针对每位学生学习水平进行了解,与学生共同确立下阶段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又能起到教学引导作用,使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为之付出努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基于班级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来制定,这种方式不仅限制教师对优等生学习潜能的激发,也不利于对学困生学习基础的巩固。设置合理运动目标可以有效唤醒学生体育运动欲望,并在优化实践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跳绳运动中。此外,教师应注重对教学趣味性的设计,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相比单一且枯燥的教学形式,趣味性教学活动更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在跳绳活动中寻找兴趣,如引导学生参与到花式跳绳、多人摇绳的运动项目中,以此丰富小学跳绳教学形式,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每位学生对跳绳的基本需要,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小学跳绳教学课堂持续朝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如在开展跳绳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跳绳水平进行调查,以此开展队形训练。实际过程中可以将跳绳失误度和具体数量作为衡量学生跳绳能力的标准,考查学生手脚协调能力。如若学生手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一边跳绳一边喊节奏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训练,以此推进学生腿部跳跃和手部摇绳能够更为协调且平衡发展。此外,许多学生难以适应跳绳的频率和跳跃高度,针对此情况,在跳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弹跳训练,以此增强学生跳绳频率,以便于达成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基于分层教学特点分析,教师可在训练中将根据学生跳绳水平分为A、B两组,A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学习速度较快且跳绳水平相对较高,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应以开发学生潜能为主,丰富教学形式,在学生掌握基础跳绳技能后,将普通跳绳转变为花样跳绳或是单脚跑步跳绳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让学生在多样化且带有趣味性的课堂中,感受跳绳的魅力。B组学生学习能力低于A组学生,所以,教师应适当基于学生言语激励,要求学生掌握跳绳基础技能既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B组学生可开展小组合作训练,以集体运动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符合自身学习水平的跳绳活动中实现阶段性成长。

(二)落实游戏教学,强化教学质量

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与表现分析,他们对跳绳运动的参与时间不长,一些技巧由于身体并未发育完全的原因更无法切实掌握。从这一点而言,还需从兴趣引导方面对学生实现指导,使其能够踊跃参与跳绳运动并且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逐渐喜爱跳绳运动。结合跳绳运动中不同的内容分析,技术动作是小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中相对较为难以完成的内容,因此可将此类内容与游戏结合,于游戏中实现教学,引导学生参与。

如以“直臂摇绳”动作为例,这种动作是小学生在跳绳运动中常出现的动作错误,这种动作错误不仅会使体力消耗较大,更容易出现碰撞,使小学生出现跳绳失误,影响其在跳绳过程中的表现。如快速跳绳时常常由于直臂摇绳的出现而导致连贯跳绳动作被打断,影响学生的表现,进而影响其自信心,降低其参与跳绳运动的兴趣。而若是直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常常不能理解动作的差异与核心内容,收效甚微。因此,可借助游戏方式展开教学与引导,如教学过程中我们曾以“找不同”游戏来引导学生们参与运动,于游戏中实现教学。游戏的主要内容围绕跳绳动作展开,将动作标准与动作不标准的学生依次作为参照对象,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动作差异,最后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存在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作对跳绳表现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进而感受到细微动作带来的差异,实现动作的规范度提升,并使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还需注意不同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以此提升学生的动作水平。不同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的表现不同,因此还需教师关注所有学生,在纵览全局的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个体的表现,以此引导教学有效性提升。如对于一些运动要领掌握慢、四肢协调度相对一般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可使用“慢动作”游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动作分解练习开始,将跳绳动作分解为不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并参与,进而在参与过程中促进其进步。

另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更是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所在。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跳绳这项运动的体力要求符合他们的身体发育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能够无时无刻地持续跳绳。因此,教师还需重视学生的体力状态,以详略有度、劳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跳绳运动,参与身体锻炼,避免体力消耗过度造成肌肉酸痛,影响学习的情况出现。在休息阶段中,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与跳绳运动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如“空摇绳绘画”游戏,便可在降低体力消耗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跳绳知识的学习中,增加跳绳的熟练度。这一游戏以学生手握两条绳进行手腕摇绳,通过绳子摇动形成不同的图形,或是手臂动作、手腕动作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花样”。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休息,并且为其构建情境,从不同图形、动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动作命名,如将双手摇动称为“电风扇”、交替挥动称为“鞭子”等,引导学生参与并实现休息、激发想象力的目的。

(三)实施激励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跳绳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励、如何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实际举措有着密切关系,如前文所述的游戏教学法便是其中一种方式,但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游戏,实际过程中还需教师于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理念,将激励方式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期待,进而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参与到跳绳运动中,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就激励的作用与方法展开分析,首先可从灵活运用激励方式展开。小学生对教师较为信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这一最长时间接触的成年人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激励方式对于其发展、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举例展开分析,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参与跳绳运动时,教师应展开激励,但这种激励相对而言较为“珍贵”,即只给予表现相对较好的学生,使他们为得到教师的表扬与激励,处于一个良性竞争的范围内,不断引导自我提升并实现发展,为得到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对于那些相对表现一般但足够努力的学生,教师亦应展开激励与表扬,使学生意识到只要尽力参与便会得到教师的称赞,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尽力而为,使整个课堂呈现出良好、和谐的氛围,亦为小学生对努力、对竞争的认知打下基础,避免学生认知方面出现差异,影响其长期发展。从跳绳运动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教师还可设置激励小目标,以此引导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中逐步完成目标。这一方式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即在他们参与运动,展开“小目标”的设置前,通过参与跳绳运动而记录其表现数据,根据表现内容,如不同跳绳方式的掌握程度、连续跳多少个而不打断、规定时间内的跳绳速度等内容进行记录,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小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分析,引导进而实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并实现发展,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学习并且进步,逐渐发展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完成目标、得到教师激励的情况下不断发展。

此外,有时一些无声的“激励”也能引导学生进步。正如上文所述,教师的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意味着其在近阶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势必要提前预想展开活动时的言行举止,如在学生不同表现时的语言、行为等内容,以此引导学生获得发展,促进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使其感受到尊重。这一点可结合教师的“无声”语言展开分析,将激励动作、行为等相关内容牢记并呈现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观察到教师语言、教师行为的激励下实现自律,实现长期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跳绳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运动习惯,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保障小学跳绳教学能够充分落实于实处,亦为实现小学跳绳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有必要明确小学跳绳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现阶段每位学生跳绳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成长特点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利用分层教学、游戏教学、激励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跳绳活动,通过更具多元化的教学举措,实现学生跳绳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跳绳动作运动
下一个动作
跳绳的起源
不正经运动范
NO.10 跳绳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