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动习惯养成目标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2022-08-18吴学锋刘丙宝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习惯运动

吴学锋 刘丙宝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一、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领队者,他们是未来参与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将来他们能够为服务祖国的前提和基础。教育部在 2014年就出台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时秉承“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工作。《标准》的提出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学生健康以及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2019年6月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发展战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并颁布,倡导“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个人协同,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是推动健康行动的主要载体,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大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并根据统计情况提出了基于培养大学生运动习惯目标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了某高校不同专业的50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24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搜索“运动习惯养成”、“高校体育课程”等关键词,共获取文献资料约20余篇,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后,选取4篇与本文有密切关联的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专业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笔者对高校500名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问卷调查,进而间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其中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96份,回收率99.2%,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笔者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4.逻辑分析法

在调查与研究时采用综合分析、类比、归纳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认知

根据表1统计数据可知,高校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明白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他们均认为在生活中体育运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依旧有6.7%的大学生认为即使不参与体育运动也能生活得非常好,体育运动对他们而言没有较大的意义。在所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体育运动有利于获得强健的身体的学生人数有404人,他们认为通过参与运动后所获得的强健身体有利于他们面对接下来人生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有104位大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使能够认识到和自己有同样体育兴趣爱好的朋友,因此体育还能够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具有社交的功能;有247位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上带来的压力能够通过运动得到释放,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消耗自身体能,还能够让自己在运动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排解压力。

表1 体育运动态度认知调查统计表(n=496)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因素的调查分析

由调查数据可知,学校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是学生认为影响自己运动习惯的三大因素。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重分数轻体育”的教育环境是自己没有养成运动习惯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方面影响了自己是否运动原因,主要取决于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维护情况、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情况以及学校体育比赛环境氛围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在影响大学生运动习惯的五个因素中,社会因素与家庭因素也占有一定比例,可见一个良好的社会运动氛围与家庭运动氛围对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体育运动频率调查研究

由图1调查数据可知,大学生每周除去体育课外,运动频率为1次和2次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每周运动3次的大学生人数为54人,每周运动4次及以上的大学生人数为36人,然而还有82人除了参与体育课程外处于不运动的状态。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具有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但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久而久之则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图1 除体育课外大学生平均每周体育运动频率调查结果统计图(n=496)

四、结论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自己也能够明确在参与运动时应该选择何种运动项目及运动形式,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参与运动的频次却较少,坚持度不够,无法形成有效的锻炼习惯,可见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运动习惯。而造成学生运动习惯较差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显型方面,体育课的地位缺失,学生不具备较强的体育学习自主性

国家近几年来虽说不断提倡“健康第一”的思想,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及升学、入学考核体制的限制,学生在上小学、中学时,学校依旧存在着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导致学校的领导、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没有将体育课程重视起来,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也往往总是被其他文化课所占领。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升入大学,他们也对体育课程不重视。另外,课外体育活动保障力不足、体育经费投入与需求不匹配、课外锻炼指导缺乏、学校体育社团徒有虚名、课外训练与竞赛严重不足也是不利影响因素,因此这对培养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以及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自主性就造成了影响。

(二)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不完善,运动氛围差

由于各类高校在招生上不同程度上的扩大,大部分高校目前就读大学生人数较多,但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的场地有限,器材少、人均配备率低的现状难以改变,导致体育设施设备的配备不足。教育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体育的发展更是同样需要经费的支持。即使大学生想参与体育运动,但缺乏参与条件的支持。新发展阶段,特殊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需求,积极指导,再配以各种切实可行的课上课下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宿舍,放下电脑,走上操场,大家动起来,一起向未来!

(三)育人方面:层面单一,合力不够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家校、个人协同参与,凝心聚力方能形成合力,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是情感和爱的交融,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以生为本,以体育人,以体培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动力都源于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发现体育的乐趣,教会运动技巧,养成锻炼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锻炼的同时,也要正确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至关重要。任何事务只注重单方面的作用往往只会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唯有合力、协同作用方可事半功倍。

五、基于高校大学生运动习惯培养的体育教学策略

(一)体育课程中实施“四三”模式

“四三”模式是指“三开放”、“三自主”、“三自治”、“三互动”,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现代体育及现代学校体育三者的发展趋势下所提出的一种非常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本进行办学,以素质为本开展育人工作,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厚积薄发”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特色比较新颖,且能够符合高校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四三”模式的核心与宗旨,就是让学生在高校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全过程地接受体育教育。“四三”模式理念与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主题思想相一致,都是鼓励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课堂体育活动后能够积极参与到校园、社会等其他体育活动当中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锻炼能力,使他们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

(二)体育课程中引入先进的运动教育模式理念

运动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来自于游戏理论中所存在的教育理论,它通常是在教师直接指导、学生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方式下,组织时以角色扮演、固定分组为主,并将比赛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丰富而真实的运动。运动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的体育课堂上,到目前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一套理论体系。因此,在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先进的运动教育理念,不仅能够让学生具有丰富的运动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社会适应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教育模式还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运动时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这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及综合运动实践能力非常有利。因此,高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时,需要结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与现状,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运动教育模式,进而使学生慢慢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三)体育课程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结合高校对学生体育方面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需求,进而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掌握几种能够锻炼身体的运动技能,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出来,为终身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入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手段,进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体育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模式下让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出来。在课程设置上,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技能性和健身性的项目为主,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教师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堂上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学生发展了自身个性、增强了自身体质,还未运动习惯养成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六、结语

在校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本质上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和落实的关键工作,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现实中,提起体育,很多家长、领导会下意识地将运动和考试挂钩,其实,体育运动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或将持续一生,要拒绝体育锻炼的功利化,过分关注运动带来的直接结果,而忽视了运动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备运动的能力,同时对运动有很好的认知,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储备,这才是对运动素养的正确了解。新发展阶段学校体育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习惯运动
习惯
体育运动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