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车产品企业成本控制分析及措施研究

2022-08-17刘宝平

甘肃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制造费用财务部工时

刘宝平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在生产耗费发生事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管理的范围内,对影响成本结果的各种条件和因素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始终将产品控制放在首位,按照经营管理体系标准对机车产品成本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产品内外部损失进行控制,延伸到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1 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与核算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发生在这个阶段,包括原材料、人工、动力费、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辅助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等[1]。每年公司经营管理部和财务部根据市场部预测的机车大修和其他产品产量编制年度预算,预算中包括机车产品成本控制指标,将指标分解到各车间,并以此作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成本指标。

1.1 产品工作号是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环节

工作号是为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归集生产费用所必须的环节[2]。应根据机车型号和车号建立相对应的工作号,按单台车归集材料消耗和相关费用,所有领料票必须按生产作业计划、工作联系单下达。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半成品受控于工作号和材料、半成品消耗定额。产品完工后按规定及时关闭工作号,有效地控制了原材料和半成品超额领用[3]。

1.2 各项成本控制措施

(1)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控制:根据物流管理部下达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使用物流一体化系统自动控制,超定额时系统自动停止发料。

(2)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控制:由分解检查室根据修换率和设计数在物流一体化系统中进行控制。最大领用数不得超过设计数量。

(3)直接人工费的控制: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当年的工资总额下达控制指标,并在年度预算中分解到生产车间,在成本核算中以人力资源部核定的工时定额为依据分摊到各种产品中。

(4)动能费的控制:根据年度预算中的风、水、电、气消耗量,按定额进行核算和考核。

(5)制造费用的控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部依据年度预算进行控制和考核。

(6)为了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财务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财务制度和股份公司有关财务核算的要求,按成本核算管理标准进行成本核算。

(7)每月月底召集成本会议,通知有关成本核算的费用发生额以及分摊标准,负责组织、指导基层单位成本费用的归集、管理与核算。

(8)在成本核算中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对不符合开支范围的费用,一律不得报销并列入生产成本。

2 机车质量成本的控制与核算

2.1 产品内部损失成本的控制与核算

产品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和不合格外购半成品造成的损失[4]。

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损失,是指在机车检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公司质量保证部、技术部、市场营销中心及检修车间共同分析、判定责任,财务部负责成本的归集、核算。

(1)质量保证部具体负责质量损失的鉴定,填制废品记录单。

(2)财务部下达工作号“512”检修车间,根据质量保证部填制的废品记录单,按照“512”工作号进行物料的领用,并在规定的相关成本报表中核算损失成本。每月将发生的废品损失成本归集于“月份废品损失计算表”,列入相应产品成本的“废品损失”项目内。

(3)由外购或委外修配件质量问题引发的损失费用,由质量保证部与责任厂商沟通,下达质量责任判定书,财务部负责质量损失的索赔。

2.2 产品外部损失成本的控制与核算

产品外部损失是指机车完工出厂后发生的售后各项费用。

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召开由质量保证部、市场营销中心、技术部及检修车间共同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判定发生外部损失成本的责任单位,按照责任单位的不同,采取如下措施:

(1)由外购或委外修配件质量问题引发的损失费用,由质量保证部与责任厂商沟通,下达质量责任判定书,财务部负责质量损失的索赔。

(2)由检修车间责任导致的损失费用,按照内部损失成本的流程,归集核算损失成本。

(3)对于不能准确判定具体责任单位的损失成本,由机车正常检修使用相同配件的车间,按照市场营销中心填制并经质量保证部审核的废品记录单,根据工作号“998”领用配件,转入销售费用中的“三包损失”项目内。

(4)已交付用户的产品发生的成本损失控制,市场部负责对所有大修机车建立相应的台账,详细记录每台车的出厂日期、车号、使用单位、大修年限、质量问题、处理结果、损失费用等。对有售后质量问题的机车进行单独统计。其发生的产品三包损失费,由市场部进行控制,财务部进行核算。

3 机车检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情况

自推行经营管理体系标准以来,财务部严格按照经营管理体系标准加强机车检修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将体系标准贯穿于成本核算之中。

3.1 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为了正确核算和控制产品成本,财务部设计了详细的成本报表,规范了成本核算标准,使成本核算更加真实、合理和快捷[5]。

以下为成本核算的资料:①生产部的机车检修完工通知单,市场营销中心的外委产值统计表,车间定额员提供经人力资源部审批的产品生产工时审批表,财务部相关业务岗位提供的车间领料汇总表、工资列账通知书、财务部费用通知书;②产品成本明细表;③生产费用表,转入转出明细表;④制造费用明细表;⑤月产品成本计算表;⑥完工产品成本报告表;⑦月废品损失计算表;⑧成本报表补充说明;⑨工作底稿二(四项费用统计表,工资、福利、制造费、动力费);⑩成本报表补充说明。

例如:和谐型机车检修的核算,准确归集相关费用,下达和谐型机车检修工作号一级母号1000,二级子号从1开始,随产量依次递增,三级子号为机车号,如:1000-1-2034。

(1)动力费分配。按照每台和谐型机车的工作号进行领用原材料、半成品,归集领料核算。根据车间写实工时数量,和谐型机车生产耗用水、电、风、氧气等动力费用,能直接计入和谐型机车的应直接计入该项中,不能直接计入和谐型机车的要经过分配后,再计入和谐型机车中,计算公式如下:

动力费分配率=应分配的动力费总额/各种产品实际工时总额

应分配动力费=实际工时×动力费分配率

(2)工资及职工福利费分配。当月实际发生的辅助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非生产人员工资,以及相应提取的工资性费用列入制造费用的有关明细项目;工资总额扣除上述制造费用的工资后为直接生产工人工资,直接生产工人工资按实际工时分摊,其计算公式为:

工资分配率=直接生产工人工资/各种产品实际工时总额

应分配工资费用=实际工时×工资分配率

直接生产工人福利费参照直接生产工人工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职工福利费分配率=直接生产工人福利费/各种产品实际工时总额

应分配职工福利费用=实际工时×职工福利费分配率

非生产人员工资每月按劳资人员提供的实际工时乘以工资、福利费分配率计算后,计入制造费非生产人员工资中;车间之间互借人工由借用单位负责工资费用。

(3)废品损失计算。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返修品、返工品和废品,其工料损失应由责任单位承担。

各单位结转返修、返工、废品工料损失时,均要以发现单位填制的“废品记录单”为依据;责任单位向上一车间(分公司)请求补料及其费用结转时,均要以责任单位填制的“返修废品报告单”为依据。

(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是车间产品、机车共同负担的费用,根据制造费用的明细工作号汇集制造费用的材料费、工资、职工福利费、财务部通知额、外部转入数额,形成制造费用总额,按各项产品实际工时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发生额合计/各种产品实际工时合计

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5)单位间劳务结算。车间(分公司)与车间(分公司)之间,由于相互提供劳务,应在成本核算前进行结算,同时转出及转入成本需附有修制品请求票或送件单,结转时间按每月月末财务部通知时间进行交换,形成转出转入表。转出各项费用按上月费率计算,其结算公式为:

转出劳务成本=上月费率×当月发生工时+当月原材料发生额+当月半成品发生额

(6)完工成本计算。各步骤费用发生额合计为本月车间生产费用发生总额,月末根据生产部下达的“机车产量产值通知单”作为完工产量,计算本月完工成本。计算公式为:

完工成本=上月在产机车余额+本月机车发生额+外车间转入额-本月转出额-本月在产机车

在产机车计算,因组装车间连续生产,在投产当月计算完工机车成本,余下为在产机车成本,如果生产均衡在产机车成本工资费用基本不变,原材料、自制半成品按投入产出计算在产机车成本。

3.2 建立“机车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统计表”将成本控制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

以公司生产“和谐机车”与“传统机车”2种类型产品的成本统计表核算为例,通过对前期研发费用的分摊将生产成本控制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见表1。

表1 机车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统计表金额 单位:万元

3.3 加强成本分析与考核,使效益、质量、成本有机结合

公司财务部负责每月归集机车产品成本,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每月初召开由车间会计参加的成本分析会,与预算控制指标和上年同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查找成本超支的原因和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今后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成本控制。同时,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责任制考核,使车间的产品控制与车间绩效工资挂钩,体现了效益、质量、成本有机地结合,也使产品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

3.4 增强成本意识,促进生产车间、物流管理工作的提升

自成本管理过程中推行体系标准后,有力地促进了车间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同时,物流管理在材料采购、物资出库、消耗定额制定等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产品成本控制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控制,不是企业任何一个部门单独所能做到的,需要公司各部门和每个职工共同参与,才能达到对产品成本全过程控制的要求,以实现企业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制造费用财务部工时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探究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我诚信,所以我成功
完善与提高医院计划财务部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核算差异分析
刍议生产制造型企业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方法
混凝土企业制造费用综合分配方法对成本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