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化护理干预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栓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22-07-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动静脉栓塞畸形

陈 颖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脑动静脉畸形主要是指先天性脑血管发育障碍导致的动静脉直接联通性疾病[1],在所有脑血管畸形中占比高达90%以上,且大部分患者均会存在头痛、癫痫、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2]。现阶段介入栓塞术已成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3],该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有效等临床效果不断得到临床医师地认可,为患者带来了较多临床获益,但部分接受栓塞介入术治疗患者仍存在情绪紧张、无法入睡以及腰背部不适等相关症状,致使其预后康复受到严重影响[4]。为进一步推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针对患者采取了路径化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全面观察患者的心理、应激指标、手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从而为改善其护理配合方法提出可靠建议。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1例行栓塞介入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1例)为调研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1例行栓塞介入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MRI等影像技术相关检查,符合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标准,且病变处于脑实质中,确诊后首次接受栓塞介入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6±6.4)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符合入选标准者,由医师进行书面及口头沟通,具体涉及疾病管理的重要性、疾病治疗方法、方案的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说明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本研究中涉及内容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服务,根据既往临床经验给予禁饮禁食、稳定情绪、体征监测以及生活指导等护理对策。此外,在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由于穿刺部位引起的血肿、渗血,做好并发症护理指导,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适当调节加压绷带,防止对皮肤的损伤。

试验组患者均采取路径化护理干预模式,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合的护理内容,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入院时护理 调查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开展脑血管造影检查;遵医嘱用药,对其使用降压、抗凝及预防癫痫药物。观察是否出现头痛、头晕、发热、静脉炎、面色潮红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留意是否发生皮肤出血、齿龈出血及胃肠道不适症状。检测其血压水平,预防血压波动情况。实施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讲解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为其建立正确的用药指导。

1.2.2 手术当日护理 手术当日遵医嘱给药。为患者建立平卧位体位,监测其足温与足背动脉搏,对穿刺一侧肢体行制动处置,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伤口状况,开展生命体中监测、肌力评估及GCS测评,指导避免负性情绪,避免剧烈咳嗽,减少屏气或用力排便等情况。监测患者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评估肌力变化情况,测量语言反应,观察排便状况,开展GCS评分,加强保暖避免发生感冒,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持续测定丙戊酸钠浓度。

1.2.3 手术后第1天护理 对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检测其凝血功能等指标。为患者建立平卧位体位,监测其足温与足背动脉搏,对穿刺一侧肢体行制动处置,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伤口状况,开展生命体征监测、肌力评估及GCS测评,指导避免负性情绪,避免剧烈咳嗽,减少屏气或用力排便等情况。监测患者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评估其肌力变化情况,监测语言反应,观察排便状况,开展GCS评分,加强保暖以避免发生感冒,要求绝对卧床休息,持续测定丙戊酸钠浓度。此外,询问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症状,观察排便与呕吐物性状,明确是否潜在消化道出血问题。对其开展体位、用药、饮食、活动等多方面指导,再次加深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度。

1.2.4 出院时护理 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患者改善生活状态和情绪,提醒患者按时复诊。患者可能存在意识改变、偏瘫、感觉障碍等,需要长期的稳定性治疗,可给予其并发症预防和改善的相关建议。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了解患者的恢复状况,及时对患者存在疑虑进行解答。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依次对患者进行应激指标监测,主要包括心率、舒张压与收缩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两项量表评分均与其负性心理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期间的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应激指标对比 试验组患者手术前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心率水平对比上,两组护理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应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应激指标对比(±s)

组别 n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 Hg) 收缩压(mm Hg)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30 71.20±5.30 73.90±5.80 75.80±8.40 75.50±7.80 115.40±10.70 114.90±10.20试验组31 70.90±5.10 73.50±5.60 75.60±8.10 70.80±5.90 115.70±10.40 110.80±8.20 t值 0.489 0.173 0.516 4.132 0.233 2.79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分,±s)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30 47.10±10.50 36.90±7.40 50.50±9.20 43.80±8.50试验组31 47.30±10.40 30.80±5.70 50.30±9.10 33.50±6.20 t值 0.256 6.875 0.213 8.449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n(%)]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对比 在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护理后,8项指标中试验组患者的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对比(分,±s)

组别 n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活力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总体健康对照组 30 73.5±10.8 63.2±10.5 69.3±10.6 70.1±9.5 71.6±8.8 73.5±10.1 67.1±10.2 72.1±9.3试验组 31 79.2±11.1 71.3±1.09 79.4±10.5 80.4±9.3 81.4±9.1 80.5±11.7 72.7±10.9 78.8±10.7 t值 5.569 6.525 7.856 5.415 3.524 5.693 4.154 5.4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脑动静脉畸形对人们健康有严重影响,主要以青少年为高发病群体[5-6],大部分患者均由于发病时出现头痛、癫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相关症状而入院就诊。近年来,伴随神经科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栓塞介入术成为该疾病患者的主要推荐治疗方法,因其具有耗时短、伤害小等一系列优点,受到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广泛认可[7-8]。脑动静脉畸形栓塞介入术的护理配合是临床研究热点,通过实施合理的护理对策可达到保障手术效果与改善患者临床体验的良好作用[9]。我院对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取了路径化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当日、手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主要在诊疗、专科护理、并发症护理与健康指导方面实施护理。

路径化护理措施能够以患者需求为服务要点开展工作,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护理指导,且符合患者个性化的治疗需求,提升了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在调研期间,通过护理路径表的制定来规范护理人员工作流程与内容,也将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建立了护理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在该护理模式下,可以避免传统护理中的盲目性、散乱性和被动性,为住院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专业支持[10-11]。

研究对路径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舒适护理患者在手术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其术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且不良反应也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从而证实了路径化护理模式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心理、生理及风险预防均产生了显著的改善效果。在调研其他学者的研究中,路径护理能够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在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上也更科学,在流程运行上更合理,在文书记录上更严谨,能够较大程度的维护患者的治疗需求,提升护理质量。此外,路径护理模式的应用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呈现出严谨、个性化高、专业性强的护理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12-13]。

综上所述,针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路径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其紧张情绪,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也能抑制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有限,更确切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予以佐证。

猜你喜欢

动静脉栓塞畸形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