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模式对重症肺炎患儿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7-21陈琳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9期
关键词:重症整体家属

王 甲 陈琳琳*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重症肺炎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由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目前已成为我国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该疾病发病急、进展快,极易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和患儿病死率[2]。临床对重症肺炎患儿极为关注,给予积极治疗方案的同时不断探索提升护理质量的方法,旨在改善患儿预后,提升临床疗效。目前我国医学模式已由传统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现代以患儿为中心,强调患儿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注重患儿从住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过程,以提供优质、高效、系统的护理服务为目标[3]。整体护理模式是基于现代医学理念发展而来的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其将患儿作为一个功能整体,提供包含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是一种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4]。本研究以我院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现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重症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19±0.75)岁,肺炎病程3~15 d,平均病程(9.26±2.65)d;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2±0.87)岁,肺炎病程4~16 d,平均病程(10.03±2.87)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P>0.05)。患儿临床资料完整,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均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儿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5]中关于重症肺炎的诊断。②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③患儿无恶性肿瘤疾病。④患儿无智力障碍。

1.2.2 排除标准 ①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④患有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儿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儿用药,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症状改善情况,机械通气时合理设置吸氧流量,注意气道湿化。做好病房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患儿精神及意识状态,提供并发症预防措施,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关注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给予其更多关心和心理疏导。

1.3.2 观察组 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整体护理模式。

1.3.2.1 组建整体干预专家组 选择儿科护士长、儿科专家、2年以上重症儿科护理经验的护士、营养学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组建整体干预专家组,集体会诊,评估患儿临床资料、背景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包含病情、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的整体护理计划。

1.3.2.2 病情护理 ①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24 h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改变、呼吸频率改变,出现烦躁、昏迷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遵医嘱予以患儿对症药物治疗,合理安排用药顺序、用药量,观察输液滴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为患儿造成心肺负担。39 ℃以下高热患儿首选物理降温法,无法退热时再遵医嘱予以合理退热药物治疗。②并发症预防。整体干预专家组制定重症肺炎患儿并发症预防及紧急应对策略,预先准备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继发感染、呼吸衰竭等相关抢救药物及抢救设备。护士交接班时详细交接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及精神、意识状态情况,避免遗漏重要信息。遵医嘱为患儿使用相关药物预防并发症。呼吸状况较差的患儿予以机械通气,注意有效排痰,可采用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或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定时更换导管,每日定时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1.3.2.3 心理护理 ①不同年龄阶段患儿心理辅导。儿童心理专家依据患儿年龄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如3岁及以下患儿主要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与患儿建立亲密感为主。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触患儿,称呼患儿昵称,安抚患儿,避免强制性护理操作,依据患儿视角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小游戏实施诱导式护理操作。与患儿增加游戏互动,转移患儿对治疗操作的注意力,缓解患儿不良情绪。3岁以上患儿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可依据患儿的理解程度讲解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及配合方式等,耐心取得患儿配合,针对表现良好的患儿及时予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另外,可通过讲故事、看图画等方式与患儿培养感情,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②家属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每日与家属沟通患儿病情及状态,充分理解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加家属对患儿治疗及状态的了解程度。为家属提供舒适的陪护环境,详细告知家属医院功能分区,提醒家属注意饮食和健康。每日与家属深入沟通15 min,进行重症肺炎相关宣教,讲解目前治疗及护理方法,提升家属信心。

1.3.2.4 .社会支持 患儿转出监护病房后,护理人员安排同科室患儿进行联谊活动,每周1次,时间限制30 min,每次人数不超过5人。每位患儿由一位家属陪同,患儿可共同做游戏、读故事书、唱儿歌等,丰富患儿住院期间的生活方式,改善患儿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患儿康复进程对比 记录两组患儿监护病房治疗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1.4.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统计两组患儿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对比 干预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血氧分压(oxygen tension,P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

1.4.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PQL)[6]评价,包含生理功能(0~32分)、社会功能(0~20分)、情感功能(0~20分)、角色功能(0~20分)4个维度,总分为0~9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1.4.5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结束后两组均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7]评价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9~95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越高。其中95分为非常满意;76~94分为满意;57~75分为一般;38~56分为不满意;19~37分为非常不满意。家属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n×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康复进程对比 观察组监护病房治疗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康复进程对比(d,±s)

表1 两组患儿康复进程对比(d,±s)

组别 n PICU治疗时间 退热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0 6.82±1.03 3.37±1.57 5.22±1.13 10.33±1.44对照组 30 8.29±1.41 4.89±1.91 7.83±1.39 14.65±1.79 t值 4.611 3.367 7.980 10.300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SaO2、PO2、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O2、PO2高于干预前,PCO2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O2、PO2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n SaO2(%) PO2(mm Hg) PCO2(mm Hg)干预前观察组 30 83.64±4.15 72.54±5.09 45.20±3.48对照组 30 84.29±4.36 71.38±4.92 44.63±3.17 t值 0.592 0.898 0.663 P值 0.557 0.373 0.510干预后观察组 30 89.48±5.20a 82.51±5.69a 37.62±2.30a对照组 30 86.76±4.88a 79.32±5.26a 41.56±2.72a t值 2.089 2.255 6.058 P值 0.041 0.028 <0.05

2.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n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功能 角色功能干预前观察组 30 19.38±2.14 13.89±2.45 12.34±2.55 11.07±2.13对照组 30 20.09±2.53 13.48±2.21 12.03±2.46 11.62±2.51 t值 1.174 0.681 0.479 0.915 P值 0.245 0.499 0.634 0.364干预后观察组 30 26.45±3.76a 17.35±2.49a 16.29±2.51a 15.68±2.74a对照组 30 24.13±3.01a 15.44±2.10a 13.18±2.02a 13.36±2.40a t值 2.638 3.212 5.287 3.489 P值 0.011 0.002 <0.05 <0.05

2.5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有专家指出,护理质量与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提倡重视患儿护理质量,以改善患儿病情,加快患儿康复[8-9]。

随着医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目前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患儿不再满足于传统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有了更高要求,进而促使整体护理模式得到发展和应用[10]。整体护理模式将患儿作为一个整体,要求医护人员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满足患儿需求,对患儿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照顾,同时要求医院全面提高护理制度、护理管理、护士素质、服务质量,系统化的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11-12]。吴莹等[13]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加快,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本研究以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康复进程显著加快,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证实整体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中同样有良好护理效果。生理护理始终居于整体护理的首位,重症肺炎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护理人员需高度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意识精神状态,尽早辨别出并发症的前兆,以便于及时提供对症治疗,同时做好并发症紧急应对预案,可降低因救治不及时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血气指标是判断重症肺炎患儿病情的重要指标,呼吸障碍、肺部感染等均可造成血气指标波动[14-15]。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整体护理模式对提升患儿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本研究另有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认为,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内容,单一生理功能改善无法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重症肺炎患儿实施了针对性心理辅导及社会支持,采用不同心理护理方案改善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状态,促使患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治疗,同时能与病友联谊,拓展其交友、娱乐活动,丰富其住院期间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干预后对患儿家属实施了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家属对整体护理模式更加认可,满意度更高,可能与患儿病情改善,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提供的心理支持等措施有关。

综上所述,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干预重症肺炎患儿,一方面能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另一方面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增强家属护理满意度,促进医疗环境和谐。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少,样本入选范围小等局限性,期待今后能扩大样本量范围,增加样本量,获得更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重症整体家属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