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9期
关键词:病死率肝硬化评分

郭 振

(海城市中医院综合科,辽宁 海城 114200)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肝脏病变,其肝脏在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出现弥漫性变性和坏死,使得残存的肝细胞再生,导致结缔组织出现弥漫性增生,形成纤维隔,从而导致患者肝小叶结构破坏的疾病,患者肝脏组织血管重度的阻塞,进而导致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而出现食管静脉曲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及自发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肝细胞癌。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该病主要病因,占我国肝硬化患者的57.12%,其主要是由乙、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中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在肝炎患者中,不同地区肝硬化住院患者病死率非常接近,约在11.5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年病死率分别为3.12%~5.29%、12.29%~32.29%,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患者一旦得该病,便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慢性病理状态,逆转非常困难,治疗无根本性突破。对该病患者,临床主要采取针对病因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病情,并尽可能延长其代偿期,主要包括抗炎、抗纤维化、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对该病患者,主要针对其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等病理改变,使用利尿、降门静脉压力等措施治疗,但临床总体效果仍不理想,患者病死率仍然高居不下,虽有反复多次腹腔穿刺术、及腹水回输等介入治疗技术,可于短时间内消退腹水,但术后患者仍旧会并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酸碱平衡失调、肝性脑病及肝肺综合征等情况,临床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肝硬化是肝组织纤维化,是一种肝组织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所致,导致肝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是肝癌的早期病变。中医认为,肝硬化在中医可以归于“膨胀”的范畴[1],主要的病因可以归于劳欲、疫毒、饮食及情志郁结所致,主要涉及的脏腑有肝、脾、肾三脏。笔者2014年9月起对肝硬化患者采取活血化瘀疗法治疗肝硬化其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在海城市中医院,综合科就诊的51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5±1.20)岁;试验组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其中男性13岁,女性13岁,年龄41~56岁,平均年龄(46±1.30)岁。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年龄、性别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普通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其中药物有: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穿山甲。两胁疼痛、严口苦者加大黄、桅子、茵陈、黄柏;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的患者加四物汤;急躁易怒、嗳气等加木香、柴胡。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一疗程共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效:在服用中药后,患者胃肠不适、黄疸、形体消瘦、腹水、疼痛等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胃肠不适、黄疸、形体消瘦、腹水、疼痛等症状缓解,肝功能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的倾向。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的有关内容,将患者症状主症的轻度、中度、重度及无主症分别记为1、2、3、0分,次症的轻度、中度、重度及无次症分别记为1、2、3、0分,比较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变,记录采用积分法,计算总积分。中医证候评分还包括气滞血瘀症评分、肋下积块、面色晦暗和蜘蛛痣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分:0分为患者受试者感觉不适,但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可继续用药;1分为患者不适,感觉足以减少或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需撤药中止试验或做特殊处理可继续用药;2分为患者受试者不能进行工作或正常的日常生活,需终止用药。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评分比较(±s)

表2 患者临床评分比较(±s)

组别 n 中医证候评分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分试验组 26 7.20±0.42 0.59±0.19对照组 25 5.90±0.37 1.52±0.15

3 讨 论

人类疾病谱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医学研究具有不同的优先次序。20世纪初,传染病在中国疾病谱中居首位。之后,慢性病逐渐取代传染病,占据中国疾病谱的前列。目前,在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和抗生素普及的基础上,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然而,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由于原发感染数量多,病毒性肝炎慢性进展为肝硬化,临床缺乏特异性药物,慢性肝病仍是临床医学的难题之一。“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肝病发展的三部曲。其中,肝硬化是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如何延缓肝硬化的发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导致患者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改变,其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内纤维组织内存在弥漫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从而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在我国,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约占所有病例的42.15%,少数病例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根据肝硬化疾病特点,胁痛、血证、鼓胀等。该病病因多样,症状复杂,临床发病机制复杂,对其治疗是一个挑战。临床诊断肝硬化标准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和结节。随着疾病的逐渐发展,临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但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门脉高压。尤其是晚期,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肝昏迷、肝肾循环障碍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肝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代偿性肝硬化:为早期肝硬化,一般为Child-Pugh A期。患者可能有轻微的肝功能异常,无并发症。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是指肝硬化的中晚期,该阶段属于Child-Pugh B、C,该阶段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异常,包括门脉高压、腹水和肝脏意识障碍引起的消化道症状。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B超显示患者肝脏缩小,肝表面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明显不均匀,肝边缘钝,结节状,实质回声不均匀,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增宽,肝静脉扭曲变薄,腹腔内有液体暗区。肝硬化是一种病程长、病死率高的慢性病。患者常反复患病,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根据2015年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每年因肝硬化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13万,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肝硬化在死亡诊断中排名第11位;在韩国,肝硬化在死亡诊断中排名第一。每10万人中就有11.7人死于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有许多并发症,往往很严重。在中国,20~50岁的男性经常发生肝硬化,每年10万人中有19人会发生肝硬化。在50~60岁的城市男性中,每10万人中就有112人死于肝硬化。2019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文件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肝病社会成本最高的国家。目前,西医侧重于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如对于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使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等),以持续抑制病毒,延缓肝病进展,降低肝癌发病率,但此类药物只能通过长期服用来抑制病毒,不能完全消除病毒,且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在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的治疗中,一线治疗的关键是限制食盐饮食和口服利尿剂,这两种药物均联合或序贯治疗。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规医疗护理和对症治疗不能延长生存时间,而原位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缺乏,成本高。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也在临床上使用,但它不能补充白蛋白和凝血因子,也不能完全替代肝脏的合成和生物转化功能,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根据临床报道,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效果。受祖国传统象数方面影响,中医学运用“司外揣内”“察己知人”“观天地以晓人事”等意象思维模式,借助望、闻、问、切4种获取信息方法,获得诊断肝硬化信息资料并进行辨证论治。古代关于肝硬化记载多散见于“胁痛”“黄疽”及“朦胀”等篇中,临床一般认为,其属中医胁痛、朦胀范畴,黄疽可贯穿于全程,其中,不同地区患者病死率非常接近,为12.58%~32.77%,该病患者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52.49%~72.91%,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肝移植虽然疗效确切,但临床供肝短缺、手术普及程度较低,抗排斥药物费用昂贵等原因,临床尚未能普遍开展,单纯西医的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患者近期疗效较为理想,但远期效果尚不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论是辨证论治或专方加减治疗,均取得较不错的疗效,初步显示了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广大临床认同,近年来的研究数据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对于肝硬化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且临床面临着艰巨挑战。肝硬化是肝组织出现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出现,早期该病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在祖国医学中,肝硬化属于“膨胀”的范畴,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肝脾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不藏精等病理过程,使致气血运化失常、水液疏泄受阻,体内出现痰阻、血瘀等病理产物,患者出现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2]。中医治疗肝硬化采取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穿山甲,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血逐瘀,土鳖虫、水蛭、穿山甲,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血瘀问题。《灵枢·五邪篇》记载:邪在肝则两胁痛,寒中,恶血在内……,肝区不适于瘀血有关。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平和。可知血气得通,则病能治愈。两胁肋疼痛严口苦者加大黄、桅子、茵陈、黄柏即可清热燥湿,又可调理气滞,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的患者加四物汤,起到补血之功,调理周身气血,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脾气得复,则气血生化有源,即所谓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急躁易怒、嗳气等加木香、柴胡,调理肝气使其调达。在患者口服中药的同时,其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也非常重要,保证患者的饮食多样性,多实一些富含氨基酸、高蛋白的食物。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情绪上保持乐观,中医讲究整体观念,疾病与饮食、情志、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6]。从本试验可以看出,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试验组,其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西医大融合背景下,该学说体现了当代中医人不畏新知、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胸襟和态度。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方法,从根本上治疗治疗肝硬化,调节肝、脾、肾功能,使肝疏泄得当、脾生化有源、肾固摄有力,缓解患者肝硬化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死率肝硬化评分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我给爸爸评分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