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患者输血有效率的作用分析

2022-07-21赵鼎铭郭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交叉凝胶抗体

赵鼎铭 郭美玲

(1 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辽宁 葫芦岛 125000;2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在临床治疗中,临床输血属于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今,随着输血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输血成了抢救患者生命的一项关键措施,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物质的新陈代谢,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输血疗法可以迅速地增加患者的血红细胞和血红素,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运用。但由于血液的非同源性,会引起患者出现过敏、发热、溶血等症状。为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对供血者的血型鉴定、抗体筛选等进行检测。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都是不可忽视的两个步骤,一个是检查患者抗体是否存在异常抗体,另一个是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之间的抗体和抗原是否一致,以保证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与临床上的血型相符。目前,医务工作者运用凝聚胺交叉配血方法进行异常抗原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中和红细胞的表面电荷,将不规则的抗原与之相连接,并通过快速的离子化,检测到未聚特异性凝集的异常抗原。尽管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够检测到IgG和IgM抗体,但缺点是对操作的要求很高,必须对摇动的强度和时机进行控制,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现今在临床输血方面有多种新型的方法和观念,出现了多种临床输血新技术和概念[2]。医疗机构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输血治疗,对其输血效果做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0.31±2.15)岁;参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23±2.38)岁;以上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并对其进行分析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本组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上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保证积极配合临床操作。

1.2 方法 采取所有患者5 mL血液标本,放入存在抗凝剂的真空管中,采集两管作为试验标本,将其充分混匀实施试验。试验组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输血,内容为:对所有患者混合后的血液标本,吸取供血人员和受血人员的血样悬液10 µL,将1 mL生理盐水加入,配置成浓度为0.8%的红细胞悬液。使用微柱凝胶卡进行离心,对其检测编号进行标记,并对所有主侧管和次侧管进行测试。依照微柱凝胶卡的使用说明书,在主侧管中将配置好的浓度为0.8%的红细胞悬液中加入受血人员血样,在次侧管中将配置好的浓度为0.8%的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供血人员的血样。分别在离心机中加入两种混合液,离心时间为3~5 min(转速为3 500 r/min),对其检验结果进行观察[2]。

参照组使用传统凝聚胺交叉配血技术输血,主要包含:严格依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将受血人员和供血人员的血样标本配置成浓度为3%~4%的红细胞盐水悬液[3]。选取2支洁净试管,将主侧管、次侧管标注清晰,然后将供血人员1滴红细胞悬浮液和受血人员2滴血样放入主侧管中,将受血人员1滴红细胞悬浮液和供血人员2滴血样放入次侧管中。并将0.8 mL低离子介质液体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静止1 min后,取1滴凝聚胺放入试管中。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15 s。将上清液倒出,对残留液体进行观察,如未出现凝集情况,需要重新试验,并对其相关结果进行判定。最后使用两种方法将交叉配血不和的病理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并判定其结果[4]。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直接抗人球蛋白(DAT)试验,针对其DAT试验敏感性、DAT试验特异性、DAT试验阳性率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录入至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分别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对应进行χ2和t值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 果

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组和参照组针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样,采取直接抗人球蛋白检验,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配血的特异性、敏感性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使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检验结果对比[n(%)]

3 讨 论

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逐渐更新,输血治疗成为临床救治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对于危重病患者,输血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5]。由于输血治疗中存在着过敏、溶血、发热等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判断输血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由于输血是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而在进行输血之前必须为患者进行交叉配血检测,以此判断受血者是否能够使用供血者的血液,从而降低发生溶血的风险概率。根据血液类型的鉴别,通过交叉配血的选择,进一步确认了供血者与受血人的血型是否相符,从而确保血液安全使用,防止出现各种突发事件。输血治疗是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起到维持血容量、预防休克的效果,对抢救患者的生存非常重要。为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医务工作者在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等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当前医务工作者普遍采用的是凝聚胺交叉配血法进行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这种检测技术虽能检测到非标准的血样,但检测过程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微柱凝胶技术具有简单快捷、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克服凝聚胺交叉配血法的缺点,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

近几年,在各个医院,血液系统中广泛采用了微柱凝胶技术输血进行交叉配血。既能检测到凝聚胺交叉配血法IgM类的血型,又能大大减少了溶血性输血的发生率。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由于采用了分子筛法,具有样品数量小、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可长时间存放等特点,成为目前国内外输血者普遍采用的一种免疫检查技术,但由于其在血液中经常会产生亚侧向凝集反应,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将会降低血液供应的准确性。有学者指出,针对输血方法进行研究,传统凝聚胺交叉配血技术具有配血速度较快的优点,在临床急诊配血中适用度较高,而主凝胶技术配血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而将临床输血有效率提升[6]。又有学者指出,微柱凝胶技术配血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较高的特异性,将以往的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不完全抗体漏检的缺点予以弥补,建议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7]。微柱凝胶技术十分敏感,逐渐趋于标准化,其结果具有保存时间长、操作安全的特点,临床上可广泛应用[8-9]。

一般在患者输血治疗前均采取血型鉴定试验、抗体筛查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以及血液免疫学检查等,试验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10]。以往试验方法主要包含抗人球蛋白法和盐水法。盐水法具有操作简单,针对不完全抗体具有较低的检出率,抗人球蛋白法属于输血检验中金标准检验方法,其试验操作十分复杂,具有较长的试验时间,针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受限[11]。

凝聚胺交叉配血法具有简单操作、快速检验的优点,试验原理主要经低离子介质将标本介质的离子强度降低,进而使红细胞之间的距离缩小,有利于血清中的红细胞和抗体出现特异性结合[12]。凝聚胺交叉配血法的试验结果受血浆蛋白、冷凝集素影响较大,在临床检验中,其特殊血型极易出现漏检情况[13]。凝聚胺交叉配血法测定容易受到肝素、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差。凝聚胺交叉配血法溶液会释放大量阳性电荷,导致红细胞出现非特异性凝集,临床上通过滴加枸橼酸钠后,对凝集是否分散进行观察,以判断血型匹配结果。而微柱凝胶技术则是将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与离心技术与免疫化学抗原的抗体反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检测效果好,而且不会受到混合因子的干扰。微柱凝胶技术的交叉配型可比凝聚胺交叉配血法更好地检出较微弱的抗原抗体,并能准确地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血液输入,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与传统的凝集胺交叉配血法比较,微柱凝胶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微柱凝胶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血液血清检测技术,它的本质就是血液凝固试验,即选择凝胶的种类和浓度来调节分子筛的粒度,以保证自由的红细胞全部穿过分子筛,从而区分出是否有凝集的红细胞。微柱凝胶技术可用于筛选异常的抗体,具有优良的敏感度、方便快捷的操作、高精确度、可重复性利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交叉配血、抗体筛选、血型检测中。与凝聚胺交叉配血法相比,微柱凝胶技术加入了抗人球蛋白测试和大分子量梯度的高浓度液后,不仅节省了清洗过程,还能提高检测灵敏度,便于对低浓度的抗体进行检测。微柱凝胶技术主要为抗人球蛋白试验,现今临床上红细胞免疫学检测技术应用较广。在微柱凝胶卡中,包含抗人球蛋白试验、大分子密度梯度溶液试验,不需要洗涤红细胞,即可采取微柱凝胶试验,将试验的敏感度予以提升。微柱凝胶法相比于以往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对试验人员的要求较低、操作步骤简单、试验时间短、试验操作相比于标准化简单,便于得出结果和保存,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与凝聚胺交叉配血法比较,微柱凝胶技术具有简便、操作方便、检测中样品使用量小、不需要清洗、保存时间较长、更能满足规范化的需求。但是,由于该技术的费用比较高,且花费时间较长,不适合在急诊输液中使用。同时,结合凝聚胺交叉配血法和微柱凝胶技术进行非标准的抗体筛选和交叉配型,确保选择的血液处理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临床用药期间的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总之,微柱凝胶技术灵敏度高,判断简单,而且检测的结果不容易被人为因素干扰,可作为临床医师在临床应用中的参考依据。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试验组和参照组针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样,采取直接抗人球蛋白检验,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配血的特异性、敏感性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提示不同交叉配血方式的效果不同,凝聚胺交叉配血法的阳性检出率高,检测速度快。微柱凝胶技术的操作简单,具有可重复性,结果可以长期保存,误差率较小,但是耗时较长。与凝聚胺交叉配血法相比较,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治疗中,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将输血中出现的交叉配血敏感性和特异性予以提升,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交叉凝胶抗体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消夏凝胶弹机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新型避孕凝胶,涂在肩膀上就可以避孕?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