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7732例3~6岁学龄前儿童眼科筛查结果分析

2022-07-18邹琼易敬林张英健张凤俊刘秋平

江西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不良率斜视屈光

邹琼,易敬林,张英健,张凤俊,刘秋平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南昌 330006)

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卫健委公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将近视防控的关卡提前到学龄前儿童[1],因此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应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0~6岁儿童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对象,但是相比于0~3岁儿童,3~6岁儿童绝大部分集中在幼儿园等托幼机构,比较好集中筛查,配合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以南昌市经开区和红谷滩区3~6岁学龄前儿童眼科筛查为基础,分析3~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布、视力不良分布与斜视分布的特点,为相关部门提供直接客观的数据,进一步为南昌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于2019年5月至7月选取南昌市经开区和红谷滩区45所幼儿园7732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眼科筛查。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筛查,眼外观、眼位、眼球运动检查;并根据《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对4周岁以上儿童增加视力检查[2]。视力检查有效数据共4744例(9488眼),屈光筛查有效数据共7732例(15464眼),眼位检查有效数据共7732例(15464眼)。

1.2 方法 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双眼屈光状态筛查。检查儿童视力时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5 m的检测距离,并使受检者眼睛高度与视力表1.0行高度一致。先右后左,辨认视标时自上而下,检查时应注意勿压迫眼球。眼位检查:在学龄前儿童眼正前方33 cm处放置一手电灯,吸引儿童注视光源,分别用遮眼板交替遮盖左、右眼,并观察其双眼有无移动。正常眼位的学龄前儿童两眼同时注视光源时,瞳孔中心各有一反光点,且用遮眼板交替遮盖其左右眼时无明显的眼球移动。

眼科筛查结果判读标准,视力:4岁<0.6,5岁<0.8,6岁<1.0为视力不良;屈光:球镜>+3.00 D或<0.00 D,柱镜>1.50 D为屈光异常;眼位:角膜映光法大于15°为斜视。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斜视儿童屈光度的分布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比较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性别与儿童视力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 本组学龄前儿童共4744例,视力不良者1933例,占40.75%。其中男性视力不良1041例(39.15%);女性892例(42.78%),男、女视力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岁儿童视力不良率为20.13%,5岁儿童视力不良率34.36%,6岁儿童视力不良率为64.23%;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不良率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谷滩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率为40.37%(1244/3160),经开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率为43.50%(689/1584),两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P=0.086)。见表1。

2.2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结果 本组学龄前儿童共7732例,屈光异常者1253例,其屈光异常率为16.21%。各年龄段散光发生率高于近视和远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儿童屈光异常率为16.03%(214/1335),4岁为17.25%(447/2592),5岁 为15.79%(370/2343),6岁 为15.18%(222/1462),不同年龄屈光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男性屈光异常率16.62%(723/4349),女性15.66%(530/3383),男、女屈光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谷滩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率15.91%(818/5143),经开区为16.80%(435/2589),不同区域屈光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1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例数)

表2 学龄前儿童屈光分布情况(眼数)

2.3学龄前儿童眼位状况筛查结果 本组学龄前儿童共7732例,斜视者234例,其斜视发生率为3.03%。3岁儿童斜视发生率为1.95%,4岁为2.28%,5岁为3.76%,6岁为4.17%;5岁、6岁儿童斜视发生率高于3岁、4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斜视率2.74%(119/4349);女性3.40%(115/3383),男、女斜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谷滩区学龄前儿童斜视率2.88%(148/5143),经开区学龄前儿童斜视率3.32%(86/2589),两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岁以上均进行视力检查和眼位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共4744例,视力不良儿童的斜视发生率为5.07%,视力正常儿童的斜视发生率为2.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进行屈光检查和眼位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共7732例。球镜度分为三个区间:①>+3.00D,②0.00~+3.00D,③<0.00D。斜视者的球镜度分布与正常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柱镜度分为两个区间:①0.00~1.50D,②>1.50D。斜视者的柱镜度分布与正常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3 讨论

在人的视觉发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是0~6岁,对学龄前阶段的儿童进行科学有效的屈光检查,并及时、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将有助于减少斜弱视及近视增长过快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3]。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大范围的眼科筛查十分重要,且能够帮助明确影响学龄前儿童眼健康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对南昌市经开区和红谷滩区7732例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不良分布、屈光状态分布与斜视分布做了年龄、性别、区域上的比较,发现年龄是学龄前儿童眼健康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分析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数据发现,4岁儿童视力不良率为20.13%,5岁儿童视力不良率34.36%,6岁儿童视力不良率为64.23%,4~6岁儿童视力不良率随年龄增长逐步上升,这与杜娟等人的结论相似,也符合《国民视觉健康大数据报告》中视力不良状况高发、低龄化,上升趋势明显的特点[4-5]。究其原因可能是年龄越大的儿童用眼越多,存在不良用眼习惯的时间越长,所以对视力影响越明显。在眼位方面,年龄也是斜视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显示,5、6岁儿童斜视率显著高于3、4岁儿童。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视力不良儿童的斜视率显著高于视力正常儿童,且视力不良儿童中5、6岁儿童发生斜视的几率较3、4岁儿童高。

本研究提示,性别对儿童视力不良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女性视力不良率显著大于男性,这可能与女童心理认知能力稍弱,不能准确表达有关,相关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3 不同年龄的斜视率

表4 视力不良儿童的斜视发生率

表5 不同眼位儿童屈光度分布

在本研究中,我们也进行了区域上的比较,南昌市经开区儿童视力不良率大于红谷滩区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南昌市学龄前儿童斜视发生率为3.03%,高于重庆市(1.83%=139/7615)和金华市(1.65%=151/9173)(P<0.05)[6]。此外,我们还对斜视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屈光度分布进行了比较,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学龄前儿童斜视的发生不会对其屈光度的发展造成大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4岁、5岁和6岁组儿童视力1.0以上检出率分别为8.52%、20.96%、43.67%;各年龄组视力主要分布4岁(0.70±0.17)、5岁(0.78±0.18)、6岁(0.87±0.19)。与2010年金涵等[7]筛查结果相比较,学龄前儿童视力1.0以上检出率降低。视力1.0以上检出率的降低由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引起,一是学龄前儿童的负担在不断加重,二是遗传因素有所改变[8-9]。在3~6岁学龄前儿童的异常屈光分布中,以散光最多,其次为近视,再次为远视。这与柳利敏等[10]的结果一致,屈光异常类型以散光为主,其次是近视。而与叶静[11]等所认为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多以远视或散光为主”有所出入。究其原因,这与近些年来儿童用眼过度从而加快了学龄前儿童正视及近视化进程密不可分。

综上,南昌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率偏高,且视力不良儿童中5、6岁儿童发生斜视的几率较高,年龄是学龄前儿童眼健康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制定干预措施时要注意区分年龄。

猜你喜欢

不良率斜视屈光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目不斜视
18~30 岁近视病人眼生物测量参数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发现斜视后应该如何治疗,你知道吗?
某单位职工屈光不正患病情况分析
眼的屈光参差及配镜
我国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研究
银行辞职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业信贷部
斜视手术后如何防复发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