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踝泵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2022-07-18宋勰王惠萍

江西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充气脑出血下肢

宋勰,王惠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昌 330006)

脑出血是一种起病较急且病程进展较速度的急性脑血管病,为了在脑出血发病早期达到清除脑组织血肿、降低颅内压并增加患者存活几率以及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的目的,应尽快实施相应手术[1-2]。由于脑出血患者的病机为脑组织实质出血,因此在其发病和实施手术干预时会对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不可逆的功能性损伤,甚至会在预后阶段形成残疾[3]。脑出血患者在行手术后因其基础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故而需卧床进行一定周期的绝对静养。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行大型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疾病,调研结果显示,在术后3~7天内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约占总人数的40%,当形成DVT的栓子脱落时会存在极大几率随着血液流动造成其肺栓塞最终导致其死亡[4-5]。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阶段常进行踝泵运动,患者常因病情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单一的物理康复手段的顺应性较低,因此就造成预后效果较不理想的局面,此时应针对该情况对患者进行特殊干预。间歇性充气加压仪(ICH)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因顺应性降低导致的预后效果较差的现象[6-7]。本篇文章就对ICH患者术后的干预方案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将我院行脑出血(即ICH)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采集数据12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方式两组各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极大值为76岁,极小值为41岁,平均年龄为(58.85±9.15)岁,行颅内微创穿刺清除血肿手术的患者12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30例,行开放式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共1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极大值为77岁,极小值为43岁,平均年龄为(58.87±9.35)岁,行颅内微创穿刺清除血肿手术的患者17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22例,行开放式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共21例。以上数据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可以继续开展后续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ICH诊断标准,同时经影像学检验确诊为脑出血首次发病的成年患者。(2)高压水平低于200 mmHg,平均静脉压低于150 mmHg,在发病前凝血功能未见异常并未进行抗凝剂使用的患者。(3)已经签署知情协议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患有或既往患有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存在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2)患有烈性传染病的患者。(3)行脑出血手术前期已存在静脉栓塞现象的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态化干预术后干预方案。患者在术后采取正面仰卧位,在其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周期性间歇按摩康复手法,使其头部朝向一侧,以两小时为频率进行翻身、拍打背部、下肢等改善循环等措施,在术后6 h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在其无负性反馈时将其床头角度抬高15~30°,同时对患者实施基础药物支持治疗以及心理辅导,在患者情绪稳定阶段适当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运动。研究组在常态化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与踝泵运动同用的护理干预方案。

间歇性充气加压干预:在患者术后6 h后,确认其无明显不适以及生理体征的异常波动时启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对其下肢小腿—大腿进行治疗,充气时间为11 s,将压力调整至45 mmHg,治疗频次及周期为每次不少于30 min,每日最少2次。同时对其小腿—足底静脉进行充气加压治疗,将足底压力调整至130 mmHg,将下肢小腿静脉的压力调整至45 mmH,小腿及足底部位分别进行11 s与5 s的充气,治疗频次及周期同上。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医师遵嘱进行充气加压治疗计划的灵活调整。在进行治疗时的压力调节需保持在不低于20 mmHg并不高于200 mmHg,期间持续关注患者皮肤形态、颜色、温度等基础外观是否出现变化。

踝泵运动干预:令患者采取仰卧平躺位,将单侧脚尖向上翘至角度极值保持10 s,缓慢用力向下绷紧脚背保持10 s,同时最大程度的屈伸踝关节,沿踝关节分别按照顺时针及逆时针进行10 s的大角度旋转,每组动作间进行适当休息,休息时间不超过5 s,以上康复运动循环开展,每次康复训练运动周期至少保持在20 min,每日进行不少于3次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肌耐力及忍耐力进行频次的适当调整。同时根据患者的要求及机体恢复程度考量是否进行双下肢踝泵运动,踝泵被动康复训练的力度维持在不引起患者明显疼痛的水准,当患者因疼痛及机体功能较差时引起的顺应性较低时不可强行开展踝泵运动以免对患者关节造成损伤。

1.3判定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功能的评分改善水准 对患者生理基础功能、社会职能及精神健康等共八个项目进行评分统计,采取百分制,患者总分与其健康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1.3.2 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液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改善水准 在患者术后相应时期进行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对其血流均速度、峰速度及血液流通速度进行统计。

1.3.3 患者凝血系统敏感度等指标含量改善水平在患者术后相应使时期对其静脉血中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即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3.4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水平 取空腹患者静脉血,对患者分离血清中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及全血黏度高切等指标进行统计。凝血功能检验: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4日时的空腹静脉血液样本,各5 mL,将其进行转速为2000 r/min的低温低速离心,共10 min。

1.3.5患者术后下肢维度改善水平 术后在同一时间内对患者双下肢髌上方10 cm处进行维度测量,并计算左右腿维度差值,当患者术后任意一天内的腿维度差值绝对值超出1厘米即表示其下肢出现肿胀。

1.3.6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比率 于患者术后第14日进行双下肢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出现DVT现象的患者例数并计算其比率。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比对与检验,两组患者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t值检测计量资料(±s)、卡方检测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功能 生活质量八项评测得分汇总,研究组在实施干预后,得分在两组中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分别比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相关功能指标研究组患者术后Va、Vp以及B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比对患者凝血指标改善水准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PT、APTT、FIB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比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功能指标 研究组患者PV、BVL、BVH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观察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比率以及患者腿部维度变化 研究组患者出现DVT现象发生比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比对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改善水准(±s)

表1 比对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改善水准(±s)

组别组别生理功能干预前生理功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生理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一般健康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一般健康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52.25±5.14 52.23±4.88 0.021 0.982 52.25±5.14 52.23±4.88 0.021 0.982 71.15±4.97 64.23±4.95 7.641<0.001 71.15±4.97 64.23±4.95 7.641<0.001 50.41±5.09 50.43±5.16 0.021 0.980 50.41±5.09 50.43±5.16 0.021 0.980 65.58±4.79 54.13±5.26 12.466<0.001 65.58±4.79 54.13±5.26 12.466<0.001 48.89±2.18 47.91±2.32 2.384 0.018 48.89±2.18 47.91±2.32 2.384 0.018 68.85±5.11 51.13±11.30 11.036<0.001 68.85±5.11 51.13±11.30 11.036<0.001 49.95±5.29 51.05±5.18 1.150 0.252 49.95±5.29 51.05±5.18 1.150 0.252 79.95±1.28 64.71±1.77 54.043<0.001 79.95±1.28 64.71±1.77 54.043<0.001组别精力状态干预前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情感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精神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51.17±5.17 50.69±5.29 0.502 0.616 79.64±4.77 68.77±6.13 10.840<0.001 49.95±5.19 50.01±5.24 0.063 0.949 68.85±6.15 57.46±6.11 11.005<0.001 45.59±5.18 46.01±5.59 0.426 0.670 67.44±6.22 51.43±6.29 14.019<0.001 58.89±5.77 58.85±5.37 0.039 0.968 79.89±4.39 65.44±4.55 17.703<0.001

表2 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功能性指标(±s)

表2 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功能性指标(±s)

组别Va(cm/s)干预前 干预后Vp(cm/s)干预前 干预后BF(L/min)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15.52±1.58 15.55±1.42 0.109 0.913 26.77±1.37 20.61±1.31 25.172<0.001 11.25±1.07 11.29±1.11 0.175 0.860 17.66±0.95 13.13±1.24 22.463<0.001 0.55±0.19 0.51±0.12 1.378 0.170 1.88±0.17 0.89±0.25 25.365<0.001

表3 比对患者凝血指标功能改善水准(±s)

表3 比对患者凝血指标功能改善水准(±s)

组别APTT(s)干预前 干预后PT(s)干预前 干预后FIB(g/L)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13.31±1.19 13.15±1.08 0.771 0.442 17.45±1.19 14.43±1.18 13.958<0.001 13.21±1.29 13.00±1.20 0.923 0.357 16.59±1.28 14.15±1.29 10.400<0.001 4.29±1.35 4.33±1.31 0.164 0.869 3.21±1.05 3.98±1.21 3.722<0.001

3 讨论

脑出血在临床中是指以患者脑组织原发性实质性出血为病理基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就医时的治疗方案主要以缓解患者脑水肿、双向调节患者血压、脑组织血管的结扎止血、保护脑组织及预防并发症为首要治疗原则。为了提高患者在发病后的存活几率并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应在患者起病后6小时内尽快实施相应手术[8-11]。由于患者的脑组织在起病过程及术中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因此该类型患者术后应进行绝对静养以避免其因中枢神经受损造成其在日常活动中意外事件风险增大的现象。而长期卧床会存在极大几率诱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DVT),患者在出现下肢静脉循环系统的阻塞及功能障碍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皮肤性状及质地的改变,并伴随严重的接触性疼痛,对患者预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2-13]。因此针对该并发症临床展开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经不断试验与研讨应用,现阶段常见的改善患者DVT情况的手段多为物理治疗手法,即踝卡方泵运动及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装置等。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仪利用充气及放气这一过程产生的压力强行促进下肢静脉被动回流,以达到避免因患者无法行动导致其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其出下肢DVT现象的目的[14-15]。同时,踝泵运动是通过以患者踝关节为轴行屈伸以及环绕的康复训练,是一种以肌肉舒张收缩产生的张力为压力进而促进血管内血液流动的被动运动,在整个踝泵运动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变化,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增大,进而达到降低其出现静脉循环障碍甚至栓塞的目的,同时对患者静脉回流及其血液的汇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6-18]。根据临床真实调查显示,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同时应用早起康复干预方案对DVT的预防效果相较单独应用踝泵运动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提高。本文中的数据显示,在IPC与踝泵运动结合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指导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改善程度相较未进行联合干预的患者有显著正向提高,同时其患有下肢DVT的几率也大大降低,这表明该早期干预方案在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中的DVT预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9-20]。

综上所述,踝泵运动与IPC联合的早期康复干预方案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下肢DVT预防中起到积极作用,在减轻患者因并发症产生的痛苦的同时对其生活质量起到保障,减轻了患者长期住院产生的经济负担,同时其操作便捷,节省空间,

因此可以进行广泛应用,值得推广。

表4 比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功能性指标(±s)

表4 比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功能性指标(±s)

组别PV(mPa/s)干预前 干预后BVL(mPa/s)干预前 干预后BVH(mPa/s)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1.63±0.55 1.64±0.47 0.107 0.914 1.21±0.45 1.49±0.51 3.188 0.001 10.10±2.25 10.09±2.17 0.024 0.980 6.59±2.21 8.85±1.44 6.636<0.001 6.51±1.44 6.77±1.39 1.006 0.316 4.21±0.67 6.15±0.64 16.218<0.001

表5 比对患者下肢出现DVT现象的比率[n(%)]

猜你喜欢

充气脑出血下肢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