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文言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2022-07-17杨群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杨群

摘要:当下的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遂成为教和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高中阶段,文言文占据了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师教学中应该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文言文水平通过操作性强、实效性大的教学策略得到提升,为高中高质量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文言文

引言:在当下的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会提出全文背诵的要求。学生虽然能够按要求进行背诵,但是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其可能会产生文言文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印象,势必有枯燥乏味之感。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指导对策,旨在促进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文史融通,打开文言学习板块

文言文又是对当时场面和事件的记叙并进一步引发更深层的感触,所以文言文的学习与大量的历史知识的积沉分不开。对历史没有深沉的痴迷,通常对文言文也会退避三舍,历史知识相当于文言文这驾马车的驾辕之马,也相当于文言文这个机器上的引擎,由史入文,是打开文言文学习这个板块的一把钥匙。历史是文言文的承载,文言文是历史信息的传递。讲解《阿房宫赋》时,在通篇华美的铺陈中,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除了语言华丽,还有很多语言不好理解,剩下的似乎就是空洞无物了。历史知识的欠缺,使这篇在唐代便轰动天下从而使杜牧一举成名的文章在今天的教师和学生看来,似乎是无病呻吟。秦始皇修造阿房宫,劳民伤财,但是到了杜牧时代,阿房宫被毁已近千年,文中场景均是杜牧的想象之辞,对此,可感受到作者的才思和想象力。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尽管杜牧是想象,但是一切伟大的想象都来自于现实的折射,杜牧以阿房宫之名来反射唐朝宫室之奢丽和浮靡,如果对“宝历年间,大起宫室,广声色”的现状不熟悉,自然无法把握杜牧写作此文的真实用意,同时更无法感受“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深沉慨叹。《六国论》是苏洵的名篇,如果对北宋年间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历史不了解,何由感知苏洵“是又在六国下矣”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了解春秋时代的弱肉强食,就无法知道《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智勇双全与大义凛然;不知道战国时兼并的大势,就无法理解《荆轲刺秦王》中的舍命不顾。

二、联动赏析,触类旁通理解文言

针对文言文的教学也应当关注如何授之以渔,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确保知识和能力的并重以及同生共长。针对知识层面的教学,必须要立足于以下标准:其一精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抓基础知识,带领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二好懂,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够及时高效地内化;其三有用,简单地说,就是所学习的知识能够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使其灵活地运用于解决其他文言阅读问题。文化是具有相通性的,比方说西方骑士精神就类似于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但是由于一些教条熏陶,很多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并未察觉到文化之间的相通性,因此声称“对西方历史感兴趣,对文言文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大有人在。教师可以采用联动赏析法,将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挖掘和发挥,利用学生擅长的方面进行文言文的理解。比方说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就可以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联动,让学生感受到罗密欧和朱丽叶这对主人公与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主人公之间的共通性,让深刻思融会贯通,渗透到学生的记忆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展课外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比方说《蜀道难》这一课,就可以与近年来“大火”的三星堆挖掘进度结合起来,“蚕丛及鱼凫”即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三星堆出土的古蜀国文物图片也可以展示给学生看。

三、文化语境,从理解走向经典阐释

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然可以用现代眼光来观照其中的文化现象,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但要强调的是,把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阐释,尊重作品原初的文化价值,是达成“文化理解”目标的必要途径。例如,对于《劝学》《师说》的学习,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以“学习之道”作为单元人文主题,就是充分挖掘了文章的文化价值。如果我们回到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就可以发现,《劝学》中的“学习”更多地指向人的成长,即君子的人格砥砺和养成之道;而《师说》,表面上看是为嘉奖李蟠而作,实际上宣扬自己的师道观,涉及从师作用、择师标准、学习内容等多个方面。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弱化对于两篇文章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分析,而以“获得教养的路径”为核心任务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君子”的成长路径,探讨古代“君子”是如何养成的。从特定的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文章,意味着要引领学生从课文理解上升为经典阐释。教材将儒、道、墨三家经典作品置于同一单元,以“百家争鸣”作为单元研习主题,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每一篇经典本身,还要求学生能回归历史现场,在春秋战国的文化语境中阐释这一组作品的内涵。春秋后期至战国中期,天下无道,礼崩乐坏。诸子各学派著书立说,质疑争辩,阐发各自的思想智慧和政治主张,出现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可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世界”为研习主题,探讨先秦诸子在特定时代背景中的立身处世之道以及他们提出的救世策略。

结论:在文言文教和学中,如何“繁华落尽见真淳”,回到文言文的源头上来,从而在“源头活水”中感受文言文本身的语言美和情感真,进而让这种承载着中国厚重文化的文章体式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最终达到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的目的,这是文章探讨的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尹华.文言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语文,2021,(36):97-98.

[2]李小玲.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49):102.

[3]李玲丽.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2021,(34):98-100.

[4]杨晓娟.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究[J].新校园,2021,(11):14-16.

[5]王巧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障碍与解决之法[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1):64-65+68.

猜你喜欢

文言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会背与会默写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言文阅读练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