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有效应用探索

2022-07-16张连成

高考·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有效应用高中数学

摘 要:最近几年,“教学做合一”得到积极推广,是一种集教学、学习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高质量新型教学方式。在现实教学中,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综合类知识汇总,在此基础上,助力学生能力提升,实现教学知识融合,从而得到高效教学的理想效果。本文将基于“教学做合一”,探讨有效教学方法,以便为学生能力升级提供教学保障。

关键词:有效应用;“教学做合一”;高中数学

随着新课改渗透范围的深入,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点有了明显的改变,由提高成绩逐渐演变成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相关的综合素养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满足教学任务要求,提高自身知识涵养,梳理课堂教学流程,积极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去聚焦学生目光,通过系统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证明,“教学做合一”应用于高中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重视题海战术

数学学科逻辑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学科。根据调查显示,高中学生普遍觉得数学学科难度较高,学生总体成绩不高,大部分因为数学拉低了总分数。受应试教育影响,有些高中数学教师,经常使用大量的数学运算练习,帮助学生固化知识内容。这样的方式,容易出现重复的题型,在训练学生能力时缺乏针对性,同时也无法保障运算的基本水平。

(二)学生缺乏数学思维

结合现实来看,高中课业压力重,课时比较紧张。迫于压力,教师往往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实施教学,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轻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经常跟着教师走,自身的思维水平难以提升。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先就知识点完成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大量的数学运算会增强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形成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灵活运用多种元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环节,需将学生个性为依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巧妙化解数学运算难题。为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数学教学品质,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将其作为重要突破口。

(三)课堂没有针对性

结合现实可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的运算能力并不同,存在一定的区别,如果针对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将一些难度低、体系简单、容易吃透的知识一带而过,这对于运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影响无疑是较大的,课堂效率也会较低。

二、“教学做合一”含义及呈现出的优势

(一)相关概念解读

从现实了解到,“教学做合一”的实施推广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该方法贴近生活,是一种生活教学法。在具体实施环节,教的方法需充分结合学的内容,学的方法实施需根据做的可行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学便怎样教,这便是“教学做合一”的关键。在整个过程中,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同时要突出学生主体。高中数学知识涉及层面较广,包含众多公式和定理,在实践教学中,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将“教学做合一”落实到位,进而催化出学生积极性,全面助力学生发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一贯提倡和践行的教学理念。同时他还指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细致研究学问,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改变环境,用崇高的道德去积极应变处事[1]。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教学目的上都有代表意义,对当今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陶行知先生主张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教育的目的最终也是要为生活服务,教学的本质是立足于书本的同时,又要服务于大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研究发现,陶行知先生对于数学的看法较为独特,对教学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内容全面贴合生活,不要脱离现实讲教学,但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大众化,这才能让普遍人接受和掌握。学生在数学教学的实操中要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有效引导下,深度理解公式內容,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融入、有机渗透到高中数学课堂,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对数学教学抵制的问题,不但满足新课改关键性政策的要求,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逻辑思维的提高。

(二)“教学做合一”的优势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实,将“教学做合一”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可以积极转化教学成果,帮助教师改变观念。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占据主导的,学生要跟随老师思路,并且教师相对重视课本内容,反而忽视了教学的生活性,让数学教学效果不佳。推行了“教学做合一”之后,教师受到了启发,在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非常尊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比较关注生活和高中数学教材的联系,让原本枯燥的教学,立即变得形象起来[2]。结合实际可知,高中数学较为抽象,其中囊括了许多复杂的知识,教学内容中囊括了大量的定理,对这些定理,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高质量、灵活运用“教学做合一”,借此帮助学生积极、正确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的真谛,从而进一步学好数学。

2.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将“教学做合一”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可助力学生养成好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做合一”指导下,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得以养成,针对教师教的内容,课后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探索,在内化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教学做合—”的应用

(一)采取引导式提问

结合现实可知,采取引导式提问,是一种可行方法,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为达到理想教学效果,需充分结合学生心理(明确高中生个性特点),通过细心引导,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生活情境的设置。在教学实操中,采取引导式提问,成功引入教学的主题。借助这样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在有效促动下,助力学生深挖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知识框架。

在高中数学中,会涉及“算术平均数”等知识的讲解,这一教学内容在教学时,为保障质量,可采取引导式提问的特殊、有效方式,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在实践环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果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咖啡太苦,喝不习惯怎么办?”此时学生会抢先回答“加糖或者加炼乳”。通过巧设问题,“算术平均数”知识可以巧妙和生活联系,利用问题和答案,引导学生合理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数学关系,表现生活常见问题。借助这样新颖方式,锻炼学生想象力,借助实践教学,让学生具备抽象思维,利用科学引导,辅助学生理解不等式。倘若a,b,n都属于实数,同时满足a<b条件,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成立。教师可利用此类常识,在现实教学中,采取引导式提问的可行、高质量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情境,通过思考和学习,体会到教材和生活的深层关系、良性互动,进而提升学习能力[3]。

(二)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在现实教学中,可创设合理教学情境,积极培养学生意识,促使其创新能力增强。研究发现,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为了学生认真地“听”,教师在三尺讲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常常是滔滔不绝灌输。在新式教育理念影响下,为了让课堂更高效,需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借助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在立体呈现知识的同时,合理培养学生能力,使其达到独立思考、积极学习的状态。此外,利用主动探究能力形成,帮助学生提升成绩。

例如:“正余弦定理”教学内容实施与制订时,需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大桥的图片。感受大桥气势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探究桥的长度,在教学中就桥身长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有效组内建模。在教学中,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需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实际,立体展示数学知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教育手段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前制订教学计划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学习效率,需在学前制订教学计划。研究发现,影响自主学习成果的潜在和有利因素其实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人和外部环境等。在教学环节,想要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抓住核心内容,主动完成学习框架的搭建。现实中,学习框架的建立影响深远,对于提升数学成绩是重要帮助。但是如果任凭学生自己摸索,没有正确概念和方法,将会弱化学习成果,导致学习质量不佳[4]。教师在授课时,需合理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有效布置教学任务,在科学讲解阶段,学会辅助思维导图积极辅助学生加深记忆。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规划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分析和总结。在教学阶段,为了保证实效性,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和流程。

例如:“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函数,精准掌握每类函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强化学习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制订精细化的学习计划,将计划具体到日和周。以日计划的导图为例,在实践环节,需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深度了解学习导图中相关概念,并进行大量解法练习。现实工作中,在构建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基础上,完成有效的指导。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小组讨论外,还可求助教师,借助微信群交流等,让大家互相进步,通过这样有效方法,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学习质量的提升。例题:给出下列三个函数:①;②;③.其中在上是增函数的有几个?此题可以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借助函数曲线图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找到准确增函数。

(四)数学公式合理记忆

在高中数学体系中,数学公式内容较多,不仅量大,而且繁杂。高中数学系统较强,虽然贴近生活,但也是一门专业性、讲解难度较高的学科。通过研究其科学特征可得出结论:学科涉及知识点众多,为了强化学习效率,在学习时要系统梳理,在此前提下精准把握知识点内容,注重内在联系,借此内化数学理论知识,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关联性知识点穿插起来,归纳成一个知识网,并绘制完整结构图,这样可以降低难度(学生接受的)。在此前提下,充分保障知识内在联系的科学性、系统性与清晰化。现实中,需借助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公式结构的内在关系,让公式记忆更加高效。数学知识理论繁杂,想要得到好的效果,并不适合死记硬背。

例如:B,C分别为两个集合,则有以下关系式成立。关系式:(∪)=()+()-(∩)。

并且当时,(∪)=()+()。在实际教学阶段,可通过公式类比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合理运用公式,避免运用时的失误。通过实践教学可知,高中数学学习想要达到预设目标,并不能采用背诵方法(像背誦乘法口诀一样),同时也不能生拉硬套,否则教学真实成绩将差强人意。

(五)培养发散性思维

高中数学难度较高,作为基础学科,教师、学生应共同重视。在现实教学中,为降低数学难度,成功突破数学教学困境,增强学生运算能力,需注重学生探究等综合能力提升,激发学生的渴望(对未知答案的),同时借助先进手段,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化,借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践课堂上,为了升级学生体验,增加教学的层次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需要把网络资源,灵活、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借助信息立体直观呈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课堂趣味性提升。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学生成长的助力,其形成是需要过程的,当学生处于积极求知的主动状态下,这种思维就非常容易养成。在这样的前提下,保持对数学课堂热情,是学生能力升级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引导。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一题多解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解题,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针对同一个问题,突破解题方法的局限,探求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提出观点。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需要灵活变通,运用发散性思维,摆脱传统解题思路的限制,要独辟蹊径,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已知Q是抛物线y2=6x上的一个动点,P为圆x2+(y-4)2=1上的一个动点,此时需要得出P点到Q点距离?当看到此类问题时,学生第一时间就要反映出这是在考查抛物线定理的运用,灵活运用所学,解开数学难题,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需求中,“教学做合一”再次被提及,这是传承至今的,具有先进性与可行性的教学思想,该理念提出后,就一直被广泛地应用。实践证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想确保理想效果,就要将“教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实现“教”“学”“做”多个环节融合,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此前提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借此综合培养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厍映映,张焜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2022(4):10-11.

[2]黄凤昭.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研究[J].新课程,2022(4):38-39.

[3]金鑫.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2022(4):119.

[4]柳生强.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2022(4):122.

作者简介:张连成(1964— ),男,汉族,山东枣庄人,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本科,中学高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教学管理。

本文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重大科技项目“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动态交互图书馆研究与示范应用”(SR20210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有效应用高中数学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