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效途径研究

2022-07-14王璐马阳张日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

王璐 马阳 张日益

摘  要: 高职毕业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实现南疆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提升南疆职业教育水平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南疆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提出促进高质量就业应当放眼社会供需匹配情况,大力巩固拓展岗位资源,系统谋划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转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精准及时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就业; 有效途径; 南疆高职毕业生;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3-0098-05

2021年8月,《國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南疆高职院校如何落实《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南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南疆共有四所高职院校,分别为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医学类和师范教育类专业为主,毕业生民汉结构比例类似,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就业趋势大致相同,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南疆唯一一所自治区示范院校和优质院校,涵盖专业较多,毕业生生源分布和就业去向主要以南疆区域就业为主,毕业生就业情况较有南疆特色,毕业生就业状况具有代表性。

(一)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生源与专业结构分布

1. 毕业生生源分布

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毕业生情况为例,毕业人数逐年上升,疆内生源占比保持在88.36%以上,其中南疆生源(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疆内毕业生生源比例最高,达到72.01%,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详见表1),毕业生就业情况较有南疆特色。

2. 毕业生专业结构

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毕业生专业结构(详见图1)为例,毕业生人数占比较高的专业为医学类和教育类专业,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46.91%和34.26%;而机电工程类、经济管理类、信息工程类、生物工程类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少,只占毕业生的18.83%,毕业生专业结构分布不均衡,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

(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

1. 毕业生民汉就业情况

阿克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前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整体变化较小,高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落实率逐年增加,2017年至2021年汉族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落实率逐渐持平。详见图2。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主要由于毕业生汉语水平及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2. 毕业生南疆四地州就业去向情况

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来看,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留在南疆四地州工作人数占比较高。以2017年至2021年毕业生南疆四地州就业情况为例,近五年的7691名毕业生中有5270人留在南疆四地州工作,占毕业生的68.52%,毕业生在南疆就业较有代表性。详见表2。出现这样现状的原因可能是专业选择范围相对较窄,在家乡就业成为主流,毕业生就业地点选择是南多北少,多数毕业生“恋家”就业情结明显。[1]

3.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从就业行业性质来看,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不高。2020年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就业占比45.72%,2021年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就业占比50.40%。受求职观念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违约现象比较多,不能很好地遵守契约精神,用人单位培养毕业生成功后离职率较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不高。

二、南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

结合南疆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及毕业生就业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影响南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守旧,高质量就业能力不足

1. 毕业生就业观念守旧。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生普遍认为毕业后能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工作意愿较强烈,导致毕业生“有业不就、择业求稳”“冲动签约、冲动解约”的现象比较突出,毕业生找工作往往存在“只签约不就业、刚上岗即离职”现象,缺乏责任感和“契约精神”。二是毕业生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业认识不足,始终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要优于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最后才考虑中小微企业,优先考虑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较多。三是毕业生跨专业就业意愿不强,就业视野狭窄,对专业外领域缺乏自信,不敢尝试专业外工作。各高校每年都会有大量内地优质企业来招聘毕业生,但受生活习惯及传统观念影响,毕业生大多不愿离家较远工作,会优先考虑疆内经济发达地区及家庭所在地区域就业,跨区域就业意愿不明显。

2.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能力不足。一是受学历层次和专业的影响,高职毕业生能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岗位不多,加之考取后在乡镇基层单位就业条件较为艰苦,稳定就业率不高。二是毕业生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不高,导致入职率较低,转正受阻。三是忽视对自身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普通话考证通过率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2]。四是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和个人发展缺乏合理定位,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主要看重用人单位薪资待遇,很少考虑自身能力是否与岗位相匹配,较少考虑对个人能力发展有无帮助。

(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各高校虽已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但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式还主要停留在课堂教学和讲座上,课程内容单一,主要教授就业的基本知识,大多是就业形势介绍、国家的政策法规介绍、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技巧培训等,无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指导,方式过于简单落后。新生从入学到毕业缺乏贯穿教育全程的全方位就业创业教育引导手段,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能因材施教,“大锅乱炖”现象突出。

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基本都由学校就业创业部门和学院的辅导员分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都为跨专业兼职人员,具有实践经验且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匮乏,普遍存在就业创业师资不足,就业创业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更新缓慢等问题,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市场建设力度不够

人才市场在供需上主动权由供求方转向需求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又有所不同。[3]专业建设必须对准产业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实践、对准就业提素质,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但目前有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不及时,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不符;专业课程教材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教材内容过时或脱节,从而影响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无形中增加用人单位人才培养成本[4]。

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然而,部分高校不注重就业市场的巩固与维护,满足于当下就业市场现状,坐等用人单位主动到校招聘,忽视就业市场的拓展和建设。待其他高校“走出去、请进来”拓展就业市场时,就业市场就会被重新分配,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就业市场萎缩[4]。

(四)政府、高校、市场三方联动成效不明显

政府各部门会定期召开各类型招聘活动,也会不定期向高校发布各种招聘信息,但发布的招聘信息往往与毕业生实际需求不符,仍有大量毕业生“有业不就”;高校在向社会推介毕业生时习惯于“单枪匹马”跑市场,没有与政府各部门积极对接,利用政府资源不充分;人才市场面向高职院校招聘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也多以不限学历或不限专业的低端岗位为主,没有很好地针对高校毕业生实际情况将社会劳动力与高校毕业生区分开,不能很好满足毕业生求职需求,毕业生应聘意向不强。

究其原因,就是高校与政府、市场主动联系不充分,市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招聘针对性不强,政府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结构和就业意向了解不全面,导致政府从市场挖掘出的就业信息不符合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毕业生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活力明显不足,自治区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向各高校提供了各类招聘平台及手段,但由于毕业生就业意愿不强烈,缺乏就业紧迫感,参与度往往不高。

三、促进南疆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

南疆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特点和院校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有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

从教育入手,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一是从学生入学之初,高校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由浅入深”從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方面塑造学生的就业观念,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赴基层就业。二是多类型开展毕业生就业活动,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可在校内举办“就业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可以“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为主题,从“转变就业观念”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入手,强化就业在毕业生中的影响力,提前让毕业生感受到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危机感。三是邀请校内外优秀行业专家来校讲座,从职业指导、政策解读、就业环境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帮助学生熟悉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四是提高毕业生法律意识,从课堂教学入手,普及就业权益保护知识,培养毕业生要遵守“契约精神”,签约即负责,提高责任感。

多措并举强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是提高学生网络求职招聘参与能力,对各部门各类型网络招聘渠道及使用方法进行普及,提高毕业生网络求职招聘参与度,开拓毕业生求职渠道,帮助毕业生从更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二是鼓励学生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强化国语教育,提高普通话等级考试通过率,提升专升本考试通过率,增加稳定就业率。三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帮助毕业生提高规划个人发展、科学定位自身能力,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养成务实的工作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5]。

(二)引入新资源,尝试新方法,变革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内容

健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就业创业指导内容。一是构建就业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要先从培养专业化就业创业师资团队入手,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抓紧师资力量的培养,坚持走专业化、职业化相互促进的“专职化”路线,从师资、制度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丰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内容,提升教学师资团队力量。二是以协同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可尝试构建就业创业教育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就业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三是多方引入优质教学资源,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可利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优质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校内师资团队力量,开展“线上+线下”模式课程教学。四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就业创业教育,探索将大学生思政与就业创业基础课程相融合,用“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

(三)灵活人才供给,拓展就业市场

调整专业结构,灵活人才供给。南疆高校人才培养重点应紧贴市场需求,壮大人才市场“供不应求”专业招生规模,适当控制“供过于求”招生规模,招生专业设置与规模要紧跟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如及时对接就业市场,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及时为市场输送人才。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及时优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总体实力和水平。实行“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率合理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改善生源结构,建立人才培养与市场有效对接机制,即实行“靠行业拉动扩大就业市场,靠学校走动拓展就业市场,靠专业变动提高就业数量,靠师生互动提升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必须和就业市场对接,非主干专业必须和主干专业链接,校园文化必须和企业文化衔接”的“四动三接工作方法”。

高校应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校园专场招聘会需求,制定详细的就业市场调研方案,有针对性地宣传学校、推介毕业生。一是广泛与学校相关专业对接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实现毕业生的高品质就业和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就业工作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征询用人单位和校友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三是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行校园专场招聘会,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针对性,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四是推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利用新媒体手段多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直播带岗”,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开创“就业创业之窗”等平台,大力推进“校企对接”工程,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等。

(四)政府、高校、市场三方紧密联动

高校要主动与政府和市场紧密对接。一是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毕业生规模及岗位需求情况,与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合作,依托脱贫攻坚背景,深挖就业资源,共同开拓政策性岗位,多挖掘符合毕业生实际情况的就业岗位,政府与高校联合举办毕业生双选会,利用政府影响力邀请优质企事业单位来校选聘人才,把优秀的毕业生送到优质的用人单位去,提升学校毕业生知名度,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形成人才输送良性循环。二是积极动员社会招聘机构、行业企业、校友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挖掘市场化就业岗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丰富优质就业岗位信息。三是为政府制定赴基层就业奖励政策出谋划策。从选聘、保障、激励、管理等方面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发展提供方便,高校可结合政府就业奖励政策设立专项奖励经费,树立基层就业典型模范,在校内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四是合理利用政府公共资源,将信息宣传到人,合理利用好教育部“24365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新疆智慧招聘平台等资源,将符合毕业生需求的信息及时推送给毕业生。

总之,高校要在新形势下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要了解《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方法,拓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策略,丰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内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断进行自我变革和自我学习,共同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铭.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策略研究[J]. 教师,2018(2):27.

[2] 阿不都拉江·那斯尔,高丽娟.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 长江丛刊,2017(19):197-198.

[3] 郭伟强. 南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問题与对策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2020(15):189-190.

[4] 田杰昌,孙婷艳. 基于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举措探析[J]. 山东教育(高教),2019(12):40-42.

[5] 张路杨,冯万里. 当代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11-113.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