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讨

2022-07-14钟霞张志秀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课程教学

钟霞 张志秀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构建、教学模式、教材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就业导向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写作 就业导向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143-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發展阶段,生产过程和产品技术含量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越发趋向多元化,对高素质、多类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以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也强调职业教育应重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对其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此工作重点,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将学生培养成集高技能、高素质于一身的“双高”型复合人才,确保学生“好就业,就好业”。而应用文写作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随着应用文写作在政治、科技、文化、商贸等各方面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视为职场必备的岗位技能之一,并将其作为衡量个体素质的标尺纳入单位的人才评价标准中。在此大背景下,如何与时俱进地围绕时代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从而通过高效、优质的课程教学,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而言意义深远。笔者现结合多年相关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文是传递消息、沟通情感、处理事务的重要载体,其主要作用是协助社会生产、经济发展以及日常工作的开展。应用文写作课程不仅与许多专业的知识学习密切相关,而且还能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协调沟通、组织统筹、科学决策、分析判断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将该课程列入公共课范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在发挥应有的人才培养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学生应用文写作修养欠佳、写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岗位需求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课程定位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职院校“实用主义”和“重专业、轻基础”的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应用文写作课程被边缘化的问题长期存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只安排三十几个课时,有的课时还被一再削减。受此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近年来,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职场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新审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真正内涵,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应用文写作课程视为服务学生就业、帮助学生与职场接轨的战略性措施,此举虽值得称道,但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部分院校依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认为高职毕业生充其量就是一线工人,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养”,在这种偏差的定位下,学校课时、师资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导致很多学生入职后仍需“二次培训”方能顺利上岗,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缺乏“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育部早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就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具体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在实践应用方面依然较为薄弱,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依然采用“讲解文体理论知识→分析具体例文印证理论→依据文体样式进行实用训练”的传统文体教学模式,偏重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传授,忽视对学生写作实践的训练和培养,实用训练只占课堂教学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学用脱离”的后果就是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较差,进入单位后需要独立完成各类应用文写作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达到岗位要求,在工作中陷入被动局面。

(三)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

现行的应用文写作教材虽然较多,但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较为缺乏,很多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构建上依然停留在通识教育阶段,从概念、种类到例文、练习,多强调文体知识的系统性概括和写作格式的理论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此外,少部分教材虽然贴上了“高职高专”的标签,但在内容上能与专业深度结合的也较少,具有强实践价值的来自一线的项目主导、任务驱动式等内容以及较新颖的如企业文化的定位与阐释、内刊、年检报告、自评报告等文体严重不足,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用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特色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过分批判学生或学校的“重专业、轻基础”并不现实,且高职院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需求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不同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课程教学“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基础上,主动向专业靠拢,从“适用、够用、实用”三大原则出发,围绕不同专业学生熟悉的载体及就业需求,积极探索、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深度服务于专业的实用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特色。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根据各文体的特点及其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将各文体划分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不同知识模块,明确各模块的教学内容。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文体繁多,若不分主次、重点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很难在有限的课时里做到优质教学,不但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岗位用人需求,而且这种泛泛而谈的教学模式还会造成教学资源和学生学时的极大浪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现有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梳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模块重构,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应用文基础知识模块、综合日常应用文知识模块、专业应用文知识模块等(各模块具体内容见图1)。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应的就业岗位需求以及知识结构发展的不同需求等具体因素,从“必要、够用、实践、实用、实际”的教学原则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各模块教学内容进行有侧重及合理的取舍。其中,应用文基础知识模块和综合日常应用文知识模块为必修,但综合日常应用文知识模块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时量进行合理调整,以突出不同专业学生就业需求的差异性,而专业应用文知识模块只需选择与该学生及就业需求相匹配的内容即可,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适用、够用、实用”。

(二)立足写作实践,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

由于应用文写作格式复杂、结构固定、语言呆板,很多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式化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因此,针对当前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必须突破以往通识教育中对各文体知识系统讲解、泛泛而谈的教学模式,转向就业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对学生“术”的指导和掌握上狠下功夫,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专业应用文知识模块上更要加强实践教学,并且这种“实践”应与学生从事的某种职场情境紧密结合,从而通过课程教学与职场的有效对接、贯通、融合,既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必需、实用”的知识,实现“知识、原理”为“写作技能、技巧”服务,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和能力的转化,又能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建立良好的职场感,拉近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应用文写作在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就业方面的指导价值。要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关键是针对不同文体特征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实践。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也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总结了许多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方法融合使用,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如,基础知识模块和日常综合知识应用文模块主要涉及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常用文体,内容较少,课时不多,故可采用专题教学法模式,将每一节内容浓缩成专题进行授课,同时在案例选择和设置实训任务时采用情境教学法,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及未来职业距离较近的内容,设置合适的情境,从而通过类似的职场沉浸式写作体验实现与专业课程的同步共享和相互协同。又如,对专业应用文知识模块,可在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参与写作实践,用什么题材让学生训练,怎样循序渐进训练学生”这一教学核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通过“确立目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分析讨论、明确方向→自主合作、监控指导→综合评价、归纳总结”五大环节(具体如图2所示),实现教师、学生与任务之间的良好互动及“教、学、做”的完美融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为顺利求职就业夯实基础。

(三)探寻专业教材建设之路,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文本化载体,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针对当前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这一客观问题,教师有必要在“适用、够用、实用”的原则指导下,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本校具体情况主动探索高职院校专业教材的建设之路,可组建由专业教师、用人单位组成的专业课程团队,深入社会以及各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全面统筹、分析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构成、就业岗位要求等各要素的差异性,以此为参考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围绕“项目主导、任务驱动”这一核心,精心收集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差异性和实用性的真实、典型工作项目,对教材内容进行深耕和重构,重点突出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然后通过编制活页教材或工作手册的方式,有效补充现有教材在专业性方面不足的劣势。以高职水电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一线施工单位的水电建设,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此,要夯实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写作格式等基础知识,以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语言文字沟通表达能力。此外,在开发专业性校本教材时,应重点收集水电一线施工中使用面广、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文种,如经济文书、法律文书、专业技术文件以及学术论文等,以突出水电专业岗位需求的差异性,从而切实做到真正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专业”,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操作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长期以来,在优化行业人员结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人才资源支撑作用,而应用写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为既有较高技能、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工作需求,又具有较高素质、能切实掌握各种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写作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处理日常事务的“懂理论、会写作、能办文”的“双高”型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体现。近年来,我国高职生的就业率虽然一路呈走高趋势,但就业稳定性差的问题也一直长期存在,造成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工作能力不高,持续发展潜力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就业导向”抓好应用文写作教学,以充分发挥应用文写作在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大平台上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保证学生在就业时“下得去、留得住、上得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曹钧红,方婷婷.为专业深度服务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J].山西青年,2021(17).

[2]戈雙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当下困境与对策探析[J].长江丛刊,2020(35).

[3]周晓娟.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析[J].知识文库,2020(23).

[4]张海轮.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20(5).

作者简介:钟霞(1984— ),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课程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