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高血压疗效评价及机制初步探讨

2022-07-11王加红龚群林陈楠楠周依蒙张文佳陆献成

贵州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针灸穴位有效率

王加红 龚群林 陈楠楠 周依蒙 张文佳 陆献成

(1.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092;2.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门诊部,上海 200090)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日渐增长,成为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若未能够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随着疾病持续加重,极易牵连患者心脑血管与肾脏受累,甚至增加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发生的几率,受到临床重点关注[2]。对此,临床多选择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例如厄贝沙坦、左旋氨氯地平较常见,均可有效降低血压,但其长时间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容易引起耐药,同时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直接影响治疗结果[3]。现临床发现针灸的效果显著,其作为中医上常见的外治疗法,安全性较高,同时促进病情快速稳定,有效降低对患者的伤害[4]。因此本文研究针灸运用于高血压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纳入的9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7例。A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34±2.25)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9.67±2.03)年,高血压1级28例,2级19例;Z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01±2.67)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0.22±2.68)年,高血压1级30例,2级17例。纳入标准: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中诊断相符,经各项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意识清楚,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合并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眼底病变、高血压脑病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试验前接受降压治疗者;哺乳期或者妊娠女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Z组:提供常规西医治疗,选择厄贝沙坦(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X20000511,75 mg),初始剂量150 mg/次,1次/d,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90,2.5 mg),初始剂量5 mg/次,1次/d,口服,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出10 mg。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针灸,确定风池、足三里、曲池、太冲穴,针对痰湿中阻者再取丰隆、解溪、中脘穴;气血不足者再取百会、气海、脾俞穴;肝肾阴虚者再取关元、太溪穴。常规消毒穴位周边皮肤,选择无菌针灸实施针灸,对穴位进行刺激,留针30 min,1次/d。两组持续治疗四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四周后评价两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好转[6];干预前后测量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头晕、心悸、低血压)情况;干预前后评价两组生活质量(QOL)[7]。

2 结 果

2.1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干预后,A组显效18例,好转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36%;Z组显效15例,好转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34%。A组总有效率高于Z组(χ2=4.398,P<0.05)。

2.2两组血压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血压相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A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Z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的对比

2.3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 干预后,A组发生头晕2例,心悸、低血压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51%;Z组发生头晕,心悸、低血压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05)。

2.4两组症状积分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症状积分相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A组积分均低于Z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积分的对比分,n=47]

2.5两组QOL评分的对比 干预前,两组QOL评分相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A组评分均高出Z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QOL评分的对比分,n=47]

3 讨 论

高血压主要是指血液流动期间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其发生机制与酗酒、吸烟、高血脂等因素息息相关,使患者出现夜尿频多、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牵连多脏器受损,甚至提升脑卒中、冠心病发生的风险,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8-9]。因此,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降低血压、控制病情上至关重要。

既往,临床多选择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其中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服用后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并对血管内皮进行修复,促进血管功能改善;而左旋氨氯地平的扩血管作用较好,两者联合使用虽然能够改善血压,但长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稳定[10-11]。中医上通常将疾病归于眩晕、头痛范畴,病机是肌肉不滑、血气衰弱,对此临床治疗原则应以活血生新、补气祛瘀为主[12-13]。其中针灸能够刺激穴位,改善心输出量以及内皮素,从而降低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血管紧张素产生。本次研究中通过刺激风池、足三里、曲池、太冲穴,进而促进经络气血正常运行,并调节脏腑,达到降压机制,标本同治,效果显著[14]。从上述结果中看到:A组总有效率高出Z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症状积分、QOL评分相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A组各指标均优于Z组(P<0.05),说明A组可促进症状消失,降低血压,提升生活质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分析原因,A组选择的穴位经针刺后,可有效兴奋患者副交感神经,并对交感神经进行抑制,进而刺激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产生较多内源性阿片肽,直接抑制心血管活动中枢,减低外周阻力,有效减低收缩压与舒张压[15]。由此可见,针灸主要通过刺激周围神经系统的方式,达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效果,从而发挥显著的降血压作用。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疾病的效果突出,可降低血压,缓解症状,不良反应少,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灸穴位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针灸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很有效率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My Father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