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经营期望差距及其经济后果文献综述

2022-07-08潘文静

中国市场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后果

摘 要:通常而言,人在做出一项决策时会受到期望目标的影响,一旦企业的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出现偏差,企业的管理层就会及时做出反应。企业如何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来应对业绩差距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基于现有研究,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之间的差距被定义为经营期望差距。文章从经营期望差距的概念、衡量方式以及经营期望差距的经济后果等方面对经营期望差距的相关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文献梳理,分析了经营期望差距研究现状,并提出可以拓宽经营期望差距的研究领域,以期能对企业的行为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业绩反馈;经营期望差距;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6-0092-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6.092

1 引言

业绩反馈可以用来衡量过往决策的成功或是失败,并且管理者会将这种反馈作为后续决策的重要参考。根据业绩反馈理论,为了简化决策过程,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将观测到的业绩的连续变化转化为成功或者失败这种分类测量。业绩反馈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模式,企业可以基于过去的经验从而对未来经营作出适应性调整。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期望水平出现差距,会促使企业快速寻求并解决现存的问题,以确保回到企业的期望水平。基于已有理论,我国学者贺小刚,边燕玲,张远飞[1](2013)提出了“经营期望差距”这一概念,即企业实际经营业绩与目标期望水平之间相差的程度。

“经营期望差距”这一概念在国内于2013年首次提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涉及经营期望差距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目前研究范围主要涉及战略变革[2](连燕玲,贺小刚,高皓,2014)、企业并购[3](徐淋,刘春林,2017)、研发投入[4](王菁,徐小琴,张元欣,2016)、风险承担水平以及环保战略[5](吴建祖,袁海春,2020)等,近期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创新以及战略变革等相关决策行为。文章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从经营期望差距的概念、衡量方式和经济后果这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2 研究综述

2.1 经营期望差距概念

经营期望又称业绩期望,现有文献记载中最早提出经营期望概念的为 Hoppe(1930),其提出个体对于本身目标的追求会反过来影响其决策。接着Simon(1955)在研究组织行为学时,将“期望”的概念引入其中,提出管理者会对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有一个主观的判断,该主观判断又会影响管理者之后的决策,并进一步形成企业行为理论。该理论提出了经营期望水平,即企业决策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通过比较分析不断进行调整后形成的“心理上的满意参考点”。

当得到企业的实际业绩低于期望业绩的结论时,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会考虑企业本身存在的经营问题,认为目前属于“经营损失”的状态,认为企业正面临着经营困境以及生存威胁,从而渴望通过积极的改变经营战略以及改变决策方案来改变现有的经营现状;反之,当企业的实际业绩高于期望业绩时,企业管理人员会对目前的经营情况感到满意,认为当前的决策方案是值得肯定的,在这种状态下获得“满足”而减少冒险决策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学者贺小刚,连燕玲,张远飞[1](2013)根据企业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之间的差距提出了“经营期望差距”这一概念。国内学者对“经营期望差距”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时,一般根据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之间的差距将其分为“顺差”和“落差”,即实际业绩高于期望业绩和实际业绩低于期望业绩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6](连燕玲,周兵,贺小刚,等,2015)。

2.2 经营期望差距衡量方式

“经营期望差距”为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的差距。确定业绩的衡量指标,根据以往经验和已有文献,一般采取企业通用的代表业绩的财务指标,如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回报率(ROE)等。实际业绩即企业当年财务报表中的实际数,而对于期望业绩的衡量则比较复杂。“期望”实际上是一种决策者对经验的主观判断,“期望业绩”主要是一种企业想要达到的理想经营水平,形成于对过往经验的学习,这种经验来源于对比。首先是将当期的实际业绩与自身的过往历史业绩进行纵向对比,得到自身业绩的变化与波动情况。其次则是将自身的实际业绩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得到企业本身在整个市场中的水平。总而言之,当前对“期望业绩”的衡量主要包括纵向比较的历史期望业绩和横向比较的行业期望业绩两类,并通过具体的计算公式得到业绩期望水平,企业本期的期望业绩由上期期望实际业绩和上期期望业绩加权相加得到[7](Chen,2008),连燕玲,刘依琳,郑伟伟[8](2019)均采用此方法分别计算出历史业绩期望差距和行业业绩期望差距,从而分别进一步地分析。也有学者将历史业绩期望差距与行业业绩期望差距处理成一个综合期望(Bromiley,2014;吕迪伟等,2018)进行相关分析。

2.3 经营期望差距的经济后果

2.3.1 经营期望差距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研究

经营期望差距对投资效率影响的早期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外,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已经证实经营期望差距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是有显著性影响的,但是关于经营期望差距对投资效率的具体影响方向暂未达成统一意见。经营落差会传递出负向的业绩反馈信号,投资者会对企业的盈利性产生怀疑,立即作出反应(Skinner and Sloan,2002),隨着落差的差距增大,管理者的危机意识会增强,对短期提高业绩更加重视,企业决策者促使业绩回归期望水平的动机越强烈,从而忽视投资项目的长期收益,导致投资不足,增加非效率投资的程度。曹亚飞[9](2020)研究经营期望差距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期望差距分为经营期望顺差和经营期望落差,研究结果发现,只要业绩产生差距就会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潘亚岚,徐婉薇[10](2021)经研究发现历史期望差距与行业期望差距均会加剧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郭蓉,文巧甜[11](2019)从业绩反馈的视角探讨企业投资行为,企业投资作为一项冒险行为决策,当企业处于顺差状态时,管理者将其现状定义为满意成功,倾向于保持现状,公司的投资力度将会减弱。反之在落差状态下,管理层会承受一定的业绩压力,企业改善业绩的动机更加紧迫,为了恢复期望业绩,管理层会增强对风险的容忍程度,更倾向于冒险性决策,增加投资行为,投资活动也会增多。

2.3.2 经营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研究

现有学者对于经营期望差距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大部分学者从业绩反馈的视角探讨了经营期望差距对创新投入资本、创新投入人员以及创新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但结论并不统一。当企业处于经营期望落差时,面临经营危机,会更加积极探寻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争取创新机会,增加创新投入。郭飞,吴秋生[12](2021)考察了2010—2019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创新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资本化入手,发现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正相关。李健,曹文文,乔嫣,等[13](2018)从企业创新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认为经营期望落差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可持续性。但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行为决策的改变取决于决策参考点的不同,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营期望落差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贺小刚,邓浩,等(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期望落差与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存在拐点的,随着企业经营落差的增大,面临更大的经营危机,企业进行创新行为的动机会降低。当企业长期存在期望落差时,会使得企业研发投入变多,但当期望落差过大时,则不利于企业进行创新。

2.3.3 经营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变革的研究

对于经营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相对较为丰富。现有文献关于经营期望差距对战略变革影响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大多数学者都得到了经营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变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连燕玲,贺小刚,张远飞[1](2014)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经营期望差距对战略调整的影响,结果认为经营期望差距与战略调整正相关,原因在于当企业的经营期望差距扩大时,企业决策层更倾向于选择进行战略变革来挽救经营损失现状。连燕玲,周兵,贺小刚[6](2015)发现管理者对威胁的反应能力总是强于对机会的反应力,处于经营困境的管理者倾向于追求冒险、通过战略性变革试图改变当前的命运现状,规避当前的利益损失。也有学者考虑战略变革时以变革投入为切入点,发现经营期望落差与变革投入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随着经营损失状况的加重,企业的变革动机与变革能力会逐渐降低,从而变革投入减少。

2.3.4 经营期望差距其他经济后果的研究

对于经营期望差距经济后果的研究除了上述提到的投资效率、企业创新以及战略变革外,也有学者将视角落到企业并购、家族企业、环保投入、财务造假等方面。吴小节,陈小梅,汪秀琼,等[14](2021)以我国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经营期望差距对跨国并购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期望差距与企业采取独资方式并购正相关。文晓霏(2020)在研究范围上进行了限制,对我国的家族企业研究经营期望差距的相关问题,以创新投入为例,研究发现期望顺差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而期望落差与创新投入之间则呈现倒U形关系。吴建祖,袁海春[5](2020)经研究发现随着企业经营期望落差的增大,企业的环保投入出现先增多后减少的局面,主要的解释在于“穷则思变”与“人穷志短”两个假说哪个为主导。连燕玲,刘依琳,郑伟伟[8](2021)还研究了经营期望落差与企业财务造假之间的关系,随着经营期望落差的增加,面对出现的经营压力,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采取更大程度的财务造假行为来应对。

3 研究述评

在综合梳理有关经营期望差距的概念、衡量方式以及经济后果这三个方面之后,文章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

首先,“经营期望差距”这一概念在国内于2013年首次提出,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尽管自这一概念提出后关于经营期望差距的相关研究逐渐出现,但国内的研究仍然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数量也不够充分。大多数文献只研究了经营期望对企业创新和战略变革的影响,对于企业行为决策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完善,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拓宽。

其次,管理者出于对威胁的关注大于机会,国内关于经营期望差距的研究还较多地集中于经营期望落差,而常常忽视对经营期望顺差的考虑。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内经济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批优势企业,他们能够实现较好的经营绩效,尽管他们拥有了较好的资源与能力,以及相较于其他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他们同样面临着战略发展的困惑,经营业绩优势状态下如何影响企业的决策行为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另外,关于经营期望差距与企业行为决策之间的研究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例如,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经营期望差距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也未有权威研究表明经营期望差距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是如何形成的,是通过影响企业本身的资源还是通过影响企业管理层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贺小刚,连燕玲,张远飞.经营期望与家族内部的权威配置——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63-82.

[2]连燕玲,贺小刚,高皓.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调整——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119-132,188.

[3]徐淋,刘春林.不确定性环境下绩效期望差距和企业并购行为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10):122-127.

[4]王菁,徐小琴,孙元欣.期望绩效差距对公司研发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6(31):120-125.

[5]吴建祖,袁海春.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倒U形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10):1453-1460.

[6]连燕玲,周兵,贺小刚,等.经营期望、管理自主权与战略变革[J].经济研究,2015(50):31-44.

[7]CHEN WEIRU.Determinants of firms backward-and Forward-Looking R&D search behavior[J].Organization Science,2008,19(4):609-622.

[8]连燕玲,刘依琳,郑伟伟.经营期望落差、管理自主权与企业财务造假[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23(2):46-60,92.

[9]曹亚飞.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非效率投資[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20.

[10]潘亚岚,徐婉薇.业绩期望差距、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投资效率[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2):16-21,28.

[11]郭蓉,文巧甜.成功、失败和灰色地带的抉择:业绩反馈与企业适应性战略变革[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6):2.

[12]郭飞,吴秋生.业绩期望落差能促进企业真实创新吗——兼论高管来源和产品竞争度的调节作用[J].统计学报,2021,2(2):43-65.

[13]李健,曹文文,乔嫣,等.经营期望落差、风险承担水平与创新可持续性——民营企业与非民营企业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2):140-148.

[14]吴小节,陈小梅,汪秀琼,等.绩效期望差距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1,18(4):502-511,520.

[作者简介]潘文静(199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公司治理。

猜你喜欢

经济后果
财务重述与经济后果
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审计文献综述
对我国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的研究
会计稳健性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EVA考核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完善建议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问题探究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