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了解”到“理解”:初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2-07-08王沈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了解

【摘 要】当前,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地区的中小学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国际理解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制于种种条件,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课时得不到保证以及教育的片面化、肤浅化等问题。通过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实施与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提高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3-0058-03

【作者简介】王沈华,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江苏常州,213017)副校长,高级教师。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指世界各国基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进“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的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1]。

当前,为增进学生的国际理解,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提升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很多学校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的国际理解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是,不少学校实施的国际理解教育尚存在内容较为肤浅、目标不够适切等问题。例如,在教学内容上仅停留在对国外一些文化习俗、交往礼仪的学习上;教学目标也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异域风土人情、习俗禁忌,学会一定国际沟通与交往的技能。还有不少学校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研学旅行以及一些实践活动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但这些多样的形式并不是常态化的,缺少课程整体规划和设计架构。

上述问题使得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不深入、不系统、不科学,需要探索合适的渠道进行完善。开发和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实现从“了解”到“理解”的飞跃,促进学生“国际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一、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价值

1.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引发了全球性文化、思想、观念的碰撞。作为身处这一时代的中学生,知晓别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养成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培养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国际责任是時代发展的需求。初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适应了这一时代需求,着眼于培育学生相关国际理解素养,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中国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并从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作了具体的界定。其中“责任担当”素养是指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直接指向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为该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可靠、清晰且有效的路径。

3.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国际理解校本课程一方面较为系统地、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弥补了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其他教育形式碎片化的不足,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深度理解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增加了学生课程的选择性,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同时,因为作为校本课程排入学校日常课表之中,能够保证国际理解教育常态化开展。

二、初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1.厘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方向

目标是行为的先导,根据泰勒的目标模式,课程的编制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学生的需要、学科的逻辑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初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科学厘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第一,要考虑初中生发展需求及认知发展的特点;第二,要考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关联,以充分发挥教师相关课程的专长;第三,要考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与学校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第四,要考虑当前社会发展要求。

在综合考虑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育人目标、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对初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进行顶层设计。该目标既要体现初中阶段的总目标,还要体现初中不同年级的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相关学科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课程目标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指引功能。基于此,我们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如下:“培育具有全球视野、会沟通、会包容、会负责的全球公民。”

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在国际交往中的三个核心素养:沟通、包容和负责。据此,基于素养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确定如下:国际理解要学会沟通,应该提高国际交流的参与意识和沟通交往能力;国际理解要学会包容,应该了解文化的多样性、政治的多元性;国际理解要学会负责,应该学会共同面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知晓全球化、和平与发展、环境、人权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基本知识。

2.搭建课程框架,开发课程内容

初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仅靠一门、两门独立的校本课程显然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依据设定的课程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群,通过顶层设计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框架体系,理顺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系以及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内部之间的关系,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整体性。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根据课程目标搭建课程框架,开发课程内容。例如,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沟通”、提高国际交流的参与意识,培养其沟通交往能力,我们开发了国际礼仪类、英语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围绕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包容”文化的多样性、政治的多元性的目标,我们开发了风土人情类、政治体制类校本课程;围绕让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共同面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目标,我们设计开发了生态环境类、和平发展类等校本课程。这三大类别的课程共同构成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群。(见图1)

在课程框架搭建完成、课程群初成的基础上,教师依据拟定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性质、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特长,制定课程纲要,明确该校本课程具体的课程目标,并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形成可落地的校本课程。

3.推进课程实施,开展多元评价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改进校本课程、推进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提升,还需要构建评价指标,开展多元评价。根据初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特点,可以从不同途径和多个维度开展评价。

首先我们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调查,了解课程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師的指导是否及时和适度、教师对学生和课程有无新的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有无提升、学生对教师及课程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以更好地改进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提升课程的实施质量与水平。其次构建评价指标,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探究意识、评价态度、个性素养等方面,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也可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表现性评价、分享式评价、团队式评价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情况。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全程地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促进课程完善、教学变革和学生成长。

用课程的方式推进初中国际理解教育,较为系统地满足了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认知的需要,提升了学生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培育了学生的包容心,拓展了学生的全球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理解核心素养,值得尝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初中专项课题“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初中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案例研究——以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区一所普通初中为例”(E-c/2018/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了解
做好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好老师就该关爱学生
试析在地理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