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背疼痛专科护理联合六味地黄丸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02刘小雨周建华尹彦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六味地黄腰背股骨颈

张 静,刘小雨,周建华,殷 殷,秦 建,尹彦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泰安271000)

骨质疏松症(OP)是骨骼系统代谢性疾病之一,其病理特点为骨量减少、骨质结构退变、骨骼强度降低等,最终导致骨结构脆性增加,发生骨折并出现腰背部疼痛[1-2]。OP常见于高龄女性,主要病因为绝经后雌激素下降,诱发骨骼系统骨量快速丢失,故也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3-4]。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对其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1.4亿,据估计到2050年OP患者将达到2.21亿,届时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预计占全世界病例的50%以上。有报道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绝经期女性、高龄、骨密度下降、外力作用等[5]。有研究证明,骨转换率增加可激活破骨细胞,诱发局部骨骼无菌性炎症反应,使骨髓中的感觉神经敏感度增加,进而导致腰背疼痛[6]。因此,对老年OP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十分必要,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消除疼痛、促进康复[7]。有研究显示,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效,对OP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对OP患者在应用阿仑膦酸钠片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联合疼痛专科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合并腰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8]诊断标准;②患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9];③患者就诊时3个月内未接受抗OP类药物治疗;④患者未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⑤患者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效果不佳,腰背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⑥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肝、肾功能损害;②存在创伤性腰背疼痛、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弯曲等;③合并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骨软化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④就诊时3个月内口服过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男10例、女29例,年龄(53.5±4.5)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2例、高中及以上37例。观察组男9例、女30例,年龄(52.9±4.5)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2例、高中及以上3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方法 两组均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 mg/次,1次/周)治疗,共干预6个月。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行日常护理操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8粒/次,3次/d)联合腰背疼痛专科护理。

1.2.2.1 建立数据库 收集并记录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扫描获取的第4腰椎L4、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测量值,监测记录患者骨代谢指标,以鉴别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并评估其骨健康情况,启动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10]。

1.2.2.2 疼痛健康教育 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健康教育,普及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包括骨质疏松发病机制、诱发腰背部疼痛的原因、自我缓解腰背疼痛方法等,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并进行预防摔倒及康复训练教育。指导患者疼痛曲线绘制方法,使患者进一步了解腰背部疼痛的复杂性及发生原理,明确自身具体的疼痛承受范围,便于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程度进行针对性护理[11]。

1.2.2.3 疼痛专科护理措施 疼痛是OP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酸痛,以腰背痛最多见,之后依次为膝关节、肩背部、前臂和手指疼痛。疼痛特点为夜间和清晨最重、日间减轻、躯体负重能力减弱。对急性期疼痛患者,告知其选择硬板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以自身舒适为依据适当调整体位,尽量避免触碰腰背部疼痛部位。定时帮助患者翻身,翻身时要动作轻柔,避免刺激疼痛部位。对症护理包括对疼痛部位给予热敷或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减轻疼痛。缓解患者急性疼痛后,也可通过播放音乐、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并减轻疼痛。需要制动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关节摆放在功能位[12]。

1.2.2.4 饮食干预 合理饮食是OP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食补能起到补充钙和维生素的效果,防止骨质进一步流失,且经济、安全、实惠[13]。

1.2.2.5 定期随访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制订随访时间表,嘱患者按规定时间回访。门诊随访时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和骨科医生建议,为患者制订个体化康复方案。随访过程中及时识别高风险患者,同时评估高危因素并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制订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流程,减少危险事件发生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及下腰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VAS总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剧烈。患者下腰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ODI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JOA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轻。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水平:应用双能X线BMD测量仪检测患者骨密度值,包括股骨颈、全髋和L4骨密度。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骨代谢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骨形成指标:包括骨钙素(BGP)、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采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骨吸收指标: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ODI、JO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ODI、JO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骨颈、全髋和L4骨密度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骨颈、全髋和L4骨密度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GP、ALP、BALP、TRACP-5b骨代谢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GP、ALP、BALP、TRACP-5b骨代谢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OP患病率日渐升高,其发病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为主,易导致骨折的发生,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严重者可伴有活动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4]。正常骨代谢由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构成,骨代谢失衡引起的疾病以OP最常见,好发于高龄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临床常表现为慢性腰背部疼痛、渐进性加重的驼背。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是OP中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危及老年人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5]。

以往对OP疾病的治疗以西药为主,如钙片、双膦酸盐、维生素AD和雌激素类药物,疗程长且疗效一般。近年来,中医治疗OP逐渐被人们接受,原因在于中药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腰背及四肢疼痛。中医认为OP属于“骨痹”“骨痿”“骨枯”“腰痛”范畴,其发病机制符合“肾阴虚”临床症候,处方药当以滋阴补肾为主[16]。六味地黄丸可滋阴补肾,故具有治疗OP的作用。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地黄丸”条,药物组成:熟地黄24 g,山药、山茱萸各12 g,泽泻、丹皮、白茯苓各9 g。其中熟地黄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山萸肉滋养肝肾,山药补益脾胃;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健运,泽泻利湿泄浊、精泄肾火;丹皮清泄肝肾虚火。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六味地黄丸方中的6味中药分别作用于机体,尤其是骨骼的多个靶点,激活雌激素分泌功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降低破骨细胞分化[17]。有研究表明,腰背疼痛是由于过度活化破骨细胞,诱发骨量吸收增加而引起的。临床研究证明,六味地黄丸具有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服阿仑膦酸钠片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联合疼痛专科护理,包括建立数据库、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定期随访、疼痛护理等,可改善OP患者的骨代谢并缓解疼痛症状。干预6个月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6个月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同时,干预6个月后,两组股骨颈、全髋、L4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6个月后,两组BGP、ALP、BALP及TRACP-5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六味地黄丸可通过增加骨密度来改善骨代谢现状。

综上所述,对OP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疼痛专科护理联合六味地黄丸,能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改善患者骨密度水平,提高患者骨代谢。

猜你喜欢

六味地黄腰背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六味地黄丸 不可随便用
腰背酸痛抖小腹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