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循环”实现教学评一体,促进学生减负增效

2022-06-30覃媛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减负增效

覃媛

[摘   要]“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以及作业设计优化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研究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设计“小循环”的作业形式,实现了分层作业的“教-学-评”一体化,并以增值评价使学生实现学有所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分层作业;小循环;减负增效

一、问题提出

课后复习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家关注的重要论题。我国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强调“学而时习之”,德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克林伯格(Klingberg. L)也指出“练习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1]。课后作业和课后练习是课后复习的主要方式。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学习是全时间的。除课堂外,还包括很多课后的、课外的、校外的,以及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组织的学习活动。[2]但“高效的学习与愉快的生活是可以共存的,不是靠制造焦虑来提高学习成效,也不是靠学习松散来换取生活愉快。”[3]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意见》“双减”目标如何实现时提出,要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5]“双减”政策出台旨在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6]

学为教之本,以学定教。“具有开放性、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多种思维、滋养多样性的学习,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复杂性、个性化和随机性。”[7]《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8]教师应依据新课标,根据学情绘制促进学生发展的路线地图,为学生照亮减负增效的前行道路。

以小学数学为例,“数学课外作业是指为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开展的独立完成的各种数学学习活動。”[9]广义上,作业可以和“练习”“活动”等量齐观。但教学目标有层次,教学方法有分类,作业设计也应有分层。例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一道题目所代表的一类问题,往往需要具备多种前序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才能解决。以往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指导常会以一道例题作为一个最小单位,帮助学生分析“这类题你还需要多加练习”,教会学生可以“换数再练习、变换情境再练习”,但效果甚微。因此,开发适切性的作业练习,设计有利于减负增效的分层作业,就成为“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基于多年教学经验,探究了“小循环”教学法,即针对单一知识或专项技能及方法的阶梯式、模块化、结构化的练习方式,旨在依托聚焦核心学科素养的教学过程,达成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针对性地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减负增效。

二、“小循环”实现教学评一体

作业是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纽带。“小循环”练习实行分层检核评价,依据分级目标,为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学习内容;依据练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并有所获,实现愿学到乐学的发展变化。

1.“小循环”学练一致,激发兴趣

“小循环”练习是指通过将所学内容拆分成单一知识点、技能项的方式,精选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相对一致的题目,并将其设计成阶梯式、分层性的题组,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或具体建议,为学生独立思考搭设台阶。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即儿童现有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潜在发展水平即在知识丰富的成人(教师、家长等)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10]笔者所在的教研团队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作业按难度进行了星级分层设计。

具体来说,学生做作业的过程离开了教师的讲解,还可以借助作业隐含的问题逻辑链,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一步理解或强化、掌握或内化课上所学内容,才能开展一次较顺利的独立学习之旅。因此,作业设计要与课堂学习的内容逻辑一致,作业所涵盖的核心问题要与课堂的问题链相吻合。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中,学生需要通过画方格图来表达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含义。在刚开始学习时,学生使用画方格图的方式表示的阴影总是或多或少,密密麻麻数不清,虚线实线分不清。

为了拆解这个难点,笔者退阶回到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设计了分级“小循环”操作练习(见图1)。

以上分级练习从内在结构上看,提升熟练度与挖掘深度并存,夯实技能与拓展维度并存。内容难度递增,环环相扣,完成前一步再进行下一步,下一步进展有困难,就退回练习上一步。在课上停在哪一步,课后练习就继续进行哪一步。“不断暴露出来的无知、矛盾、阴暗、困惑、惊异,恰恰是课堂教学的原动力”。[11]大多数学生困在了哪一步,既是学习实效的即时反馈,又是过程性评价和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业“烦”的负担。

2.“小循环”知用合一,提升认知

“小循环”练习要抓住核心概念,梳理习题网络,内容呈现结构化,关联知识与方法、技能与应用的作业题组,助力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

“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课堂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的转型。[12]传统的配套练习或不合时宜,或不适用于学情。布尔巴基学派认为,全部或绝大部分数学内容都可以归结为各种结构,数学的发展无非是结构的构建和重组而已。[13]皮亚杰也认为人的认知是有结构的,而认知结构是核心素养的基础[14]。脱离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的作业,量变未必引起想要的质变。因此,笔者所在教研团队利用认知结构理论,对作业进行了围绕核心素养的设计。

在设计作业时,把握住“起点型核心知识”,摒弃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题,换掉数据繁杂的题,发挥好作业的“根基性”和“生长性”,避免过量资源带来巨大压力。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起始课中,结合方格图、线段图理解分数除法算理,沟通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笔者设计了跨单元的“小循环”题组(见图2)。

“小循环”题组在难度结构与水平结构上,符合学情基础和知识内在逻辑,在纵向结构与类型结构上环环相扣,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脉络,依据课标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考量。通过新旧知识和方法的关联,体现知识背后的思维与逻辑、学习方法的结构与过程,达到以少胜多、提质减量的目的。

3.“小循环”学评一致,保持动力

“小循环”依据学情设计的模块化、非线性的资源题库,实现学生自主选择题库“菜单”,并设计对应模块的评价指标,将过程评价反馈纳入其中,实现每个人都有所发展。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5]课堂教与学的评价依赖于学习者的反馈,作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评价形式。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组在制订学科评价方案时就提出“既评教又评学”“关注全过程评价”“关注各学科本质与价值属性”等要求。[16]增值评价是一种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及其历程,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方式。”[17]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18]作业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实施和反馈也应当纳入课程形式创新中。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利用课程资源题库的形式,为课后作业的分层和即时反馈保驾护航,保持学生的求知动力。

例如,在课后服务时间,有一个学生做了两道分数乘法计算,用时不短,且访谈中她表现出犹疑和不自信。彼时收集到的解题过程如下所示。

结合后续辅导和日常观察分析,笔者将分数乘法的算法定位于专项技能训练的范畴。计算过程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小技能点,其掌握情况都影响完成过程。结合学情差异,笔者针对分数乘法计算算法这类专项技能训练设计了“小循环”技能训练题库(见图3)。

以上“菜单式”资源题库可以供不同需求的學生进行选择。例如,上文提到的学生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约分训练。经过两周每天四道约分为主的单项训练,再做相同的题,她用时减半,并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这样的个性化作业面前,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得以唤起,避免了直指结果的评价。学评一致的练习使学习者可以有的放矢,更加清楚自己的短板,免去不必要的学业“量”的负担。

三、结语

“双减”政策指导下的作业设计,是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落实。改革学生评价,促进五育并举,要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作业是评价的重要形式,“小循环”是建立在读懂教材和在关键环节中读懂学生的基础之上,从看似不简单中抽丝剥茧出的简单,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张肇丰.开发练习与作业的正能量——第八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4(03):60-63.

[2]程介明.上海的PISA测试全球第一到底说明了什么[J].探索与争鸣,2014(01):74-77.

[3]程介明.PISA的另一面[J].上海教育,2017(16):5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01-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 546566.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专家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目标如何实现[EB/OL].(2021-10-26)[2022-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7/t20210726_546843.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EB/OL].(2021-09-05)[2022-03-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53/mtgc/202109/t20210906_559516.html.

[7][11][12]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40, 31 ,12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9]幸世强.高中“数学作业”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20(01):74-77.

[10]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1.

[13]喻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析取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6):1-6.

[14]王永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1(21):4-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2-03-1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16]马福贵.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9:2.

[17]党保生.增值评价: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模式[J].南昌高专学报,2012,27(01):69-70.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2-03-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减负增效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轻摆渡,济江川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减负增效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浅谈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