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传统村落的文化智慧蕴涵

2022-06-28陈哲

艺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宏村古村落生态文明

摘要: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业文明史的大国,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散落着许多富有民族特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即便是在今天,这些古村落仍然在历史文明传播领域起着巨大作用,同时对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巨大价值。文章以安徽宏村为例,从生态文明视角下分析宏村的水系设计、植被覆盖、房屋特色、村落文化四个方面,旨在让宏村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宏村;生态文明;古村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3

我国的乡村文化是丰富多样的、动态化的文化遗产与财富,并作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为世界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从工业文明角度看,农耕文明或许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生存方式;而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视角来看,农耕文明是一种最原生、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安徽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黄山外,还有不少保护完整的古村落。安徽的村镇虽不像江南小镇那样烟雨朦胧、柔情似水,但自有其独特且吸引人的地方。宏村算是在安徽家喻户晓的古村落,因为这个村庄山明水秀,炊烟袅袅,有着“中国画里的乡村”美称。它虽近城,但不喧嚣,时间仿佛在这里变得缓慢,如同真实存在的世外桃源;它不乏美景,同时又富有生活气息,洋溢着勃勃生气。

1 宏村概述

宏村,是提到中国古村落就无法绕开的名字,其粉墙黛瓦的皖南特色民居营造出了独特的水墨画美感。这是由古老徽州传统民俗文化孕育出的一个村庄,位于黄山西南面,距黄山风景区30余千米,是古黟桃花源里一个神奇的牛形河系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约30亩,始建于南宋,原是汪姓聚族所居之处。村庄依山傍水而建,进入规模不大的宏村,马头墙连绵看不见边际,黑白两色交织卻有种最深远的意境。宋绍兴年间,宏村人独运匠心开了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造水系村落,根据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傍泉眼挖掘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九曲十弯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造型惟妙惟肖,而且经过村内几朝商儒贤达的细心维护和修缮,整个宏村宛如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于青山绿水之中。湖光山色与青砖绿瓦相依共存,自然景色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四周山色和粉墙黛瓦倒映在湖中,山、水、民居建筑与人自然融合,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风景画卷。山和水的搭配让村庄多了一份柔情秀丽,清冷优雅。这也是宏村区别于我国其他地区民居建筑格局的主要特点,其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共同历史文化遗产的奇迹。宏村也是穿越我国历史时期、解读几百年前徽商兴亡故事的必去之处。

2 宏村的景观设计

古老村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难以再生的、潜在的人文历史资料。每一座村落都记载着属于它的文化轨迹,反映了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美学和当地特有的空间布局,也体现着整个村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所以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往往期盼回到原始的古村落,因为在这里相较于大城市而言,自由自在,有鸟飞,有蝉鸣,还有晨起的袅袅炊烟。可以说,每一个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使命的古村落,都是活态化的文化珍品,承载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和空间记忆。魏雪沁(2021)指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大众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1]。

2.1 实用美观的水系设计

依山傍水的宏村对珍贵的自然资源做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尤其是水资源。宏村的历史是与水交织在一起的。旧时,宏村先祖汪彦济曾因遭受火灾,而举家移居雷岗山一带的溪河沿,这成了宏村之始,同时也是宏村对水资源十分珍视的原因。在宏村,水面上的真实景色已经足够动人,而当青瓦白墙倒映在水中时,又是另一种风情。景物倒映在水中,水底仿佛也有了一方天空,水塘倒映出的宏村与其本身共同形成了一片奇特的景象。所谓水清似镜,在镜面上,其与天光云影共相徘徊。有泉水滋润的宏村,散发着特殊的魅力。溪水潺潺,是古村特有的气息;碧波微澜,是古村独特的灵性。在宁静的水中温润婉约,如画的倒影恬淡而安然。

宏村的水系设计十分具有特色,整个水系按照牛的形象设计。在村子的中心有一座小池塘,名为“月沼”,也称半月湖,是村中最重要的地方,旧时宏村中德高望重的人便都是围月沼而居。古人云“长盈必亏,半亏有盈”,指做事要留有余地,给子孙后代以发展的机会,可见建塘者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可以想见,彼时男人们聚在湖边谈天说地,妇女浣纱洗衣,孩子们戏水打闹,小鸭子在湖中悠闲地晒太阳,其乐融融。

如今,虽已不见如此生活化的景象,但湖边坐满了写生的同学,随处可闻沙沙作响的作画声。他们试图用笔触记录下眼前所见,也将这座村庄的沉静祥和埋于心底。除此之外,村中还有一条宽约1米的水圳,水源来自西溪,流自村庄的各个角落,随着蜿蜒曲折的道路不断延伸,俗称“牛肠”。不少居民会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一个小水塘,将活水引进来,养些睡莲、金鱼,如此足不出户就能怡情自乐,可谓充满生活情调。这样的设计不仅为居民取水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宏村的景致更有层次感。村前有一块广阔的区域,叫“南湖”,它的存在就如同古时城池的护城河,默默地保护着这个安静的村落。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桥,宏村也是如此。站在西门口的那座桥上北望,便又有一座与之平行的桥。两桥间距离约300米,与周围的古屋形成了鲜明的层次对比,被雨雾遮罩时便如同一幅水墨画,别有一番韵味。

总体来说,宏村大致水体构造为:由村庄附近的山上引来的清泉通过水圳流入整个村落,随后流向月沼,再经过滤后流入南湖,再次过滤后最终流向村外。所以,宏村的河水永远是干净清澈的活水,而这样的水系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生活实用性,同时不乏美感,充满安宁与灵气。

2.2 独具匠心的房屋建筑

古村落的形态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组织拼凑,而是一个充满文化意蕴的生活环境。徽州人一直有着经商的传统,到明清时代,宏村的徽商发展已达到鼎盛。他们不仅是两淮盐业的霸主,还在米、布、典当、钱庄等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将积累的财富输送回来,进一步造就了宏村“烟火万家”的景象。“贾而好儒”的思想观念使徽商们在得到钱财后更趋向于返回故乡开展商业经营,而这种观念同样体现在徽派建筑中,其别具匠心地将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创新内容和形式,进行艺术文化的价值建构[2]。

徽州的传统住宅一般都会分成两层,以三合院、四合院等居多,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从总体格局与构造上看,宏村的民宅建筑也集中反映了当地的风水民俗与地域审美取向。一般而言,民宅以高墙封闭,错落有致。细看时便会发觉,大多的住宅主人钟爱结构繁复的砖雕、石刻、木刻等,将之作为细节应用于门楼、梁柱或门栏上,精巧独特。房屋外墙的秋叶形漏窗,也有落叶归根之意;门额正上方装点的扇形石雕漏窗,意为抬头行善。种种细微之处都表明了房屋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的向往和虔诚,也反映出徽商雄厚的财力和高超的审美意趣,从而构成了徽派建筑中一道极具地域特色的景观。这些建筑既融汇了传统徽派建筑三雕之精髓,又融齐了自然山水间的灵气与人文民俗的情感,整体结构严密,自然得体。如今青瓦沧桑,白墙斑驳,如同一幅晕染開的水墨画,虽显陈旧,但极具魅力。这些被时光打磨斑驳的古村镇,在某个烟雨斑驳淋漓的水汽的弥漫中,若明若暗,色彩愈发微妙,而意境却愈显得丰富,仿佛一幅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青砖黑瓦间,无形中提醒人们要记得放慢脚步,于这清幽的环境中体会村子古朴、沉静的韵味。

2.3 兼具观赏性的植被覆盖

从宏村正门进去,是一片空地,两棵古树映入眼帘,这是宏村的两只“牛角”。左边的是一棵银杏,右边是红杨,高20多米,挺拔笔直。它们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不断开枝散叶,犹如巨伞,郁郁葱葱,组成了一片浓荫,共同守护着这片风水宝地,笑迎八方来客。据说在旧时,遇上红白喜事便必定要在这里举行仪式。如有婚娶,人们会抬着坐在花轿中的新娘绕着红杨树转一整个大圈,寓意这对新人定会百年好合,洪福齐天。如果是丧事,便要抬着棺木围银杏绕一个大圆圈,意为子孙满堂,高福高寿。它们共同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欢笑和泪水,庇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宏村居民,皲裂的褐色树皮里饱含岁月的风霜,留着时间的印记,在一年又一年的日子里悄然生长着。

再往村中央迈进,便会看到河流的两岸栽满了杨柳树,并洒落下一路的绿荫以供行人乘凉,而在远处尽头便是重重院落,令人不由得想起了欧阳修的《蝶恋花》:“院落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秋季宏村的植被略显萧条,许多树木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但它们不失傲骨,仍然笔直地生长,透出苍劲有力之感。这里所有的植被都透露出一种真切而坚强的生命力,它们互相依偎,茁壮或凋落,都无法与宏村分离。山脚下的油菜地空气清新,云遮雾绕,人迹罕至,只有几声鸟鸣。这样的宏村既有森林之间的天然野趣,也有水乡之间的温柔风貌,两层楼庭与湖光山色相互辉映,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可入画。宏村的植被覆盖和水系设计实则都是凝聚了祖先智慧结晶的创造,也是全村人的劳作成果,因而带着一股天然的灵气。这样的植被覆盖不仅起到了提供阴凉的作用,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非凡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2.4 淳朴闲适的村落文化

在世界文化遗产评比中,对宏村的评语如是说道:宏村是充分地利用当地自然山水,在儒家传统文化与徽派地方文化思想深远影响下形成的东方传统村落的人居生活环境的典型代表[3]。如今,宏村凭借其卓越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围绕写生、摄影这两类有着特殊需求的群体开设了新的项目,丰富了村镇功能,充实了旅游业态。对宏村优良的自然环境,宏村人一直秉持“传承、保护、利用”的理念。因为只有守住这个地方,才能守住他们世世代代坚信的信念,才能守住他们自己的根。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宏村也没有忽视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尊重徽州文化的根底,尊重自然。徽文化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本地文化,深切展现了古代东方社会形态与文化之谜,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民间的社会生产与文化生活的基本元素,堪称后期古代社会的典型标本。整个宏村的发展脚步大体上是非常迟缓的,像一个慢悠悠的老者,在历史和现代的夹缝中前行,目睹了时光的推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却仍然维持着自己的生命节奏。比起许多人头攒动、灯红酒绿的热门古镇,宏村的商业化程度较低,至少仍有不少当地居民保持着传统的自然的生活习惯。在宏村,生意人按时作息,闲适地生活,只是偶尔吆喝两句,少见卖力拉客的店主或喧闹的集市。到了饭点,整个村子都升起袅袅炊烟,这大概就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它们并未得到政府统一监管,也没有被商品化,甚至连家禽都可以放养,不受限制地赠送或售卖给游客。董萌(2021)认为,这可以增强一个社区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理解和精神凝聚力[4],并且不会使居民感受到高强度的拘束与不自在,反而给人一种亲切温和、淳朴闲适的体验。这是一座真实意义上的村子,是一个村民们正常生活的古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这一句对悠然生活的景色描述,正是当时宏村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我国古代的乡村文化是耕读文化,是通过耕读传家,通过劳动强身健体,通过阅读修身养性,从而建立古代乡村文化中独特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良性循环模式。对现阶段大部分人来说,乡村不仅仅是生产粮食的地方,更是一个离大自然最近,可以治愈自身心灵的栖息之地。

3 结语

任何一个古村落的建筑格局、建制、雕饰、牌匾等都寄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意象,但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生硬的古建筑群,而是由我国千年文明中所浸润滋养透了的人文、科技、艺术、民俗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多重生命体,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耕读生活的精神家园,寄托着人们定居、劳作以及崇文、敬天、祭祀等传统的宗法观念、思维和情感。从这种视角来看,包括村落民居在内的人文和自然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发展的主要载体。这样看来,乡村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明发展的根源,人们也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可以与之深沉对视的有灵性的哲人。尤为难得的是,有的还珍藏着人们没有泯灭的初心与童心。宏村诞生于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中,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要素巧妙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们最理想的聚居地。深入宏村,始觉宏村的美丽源于古人的才智,依山建村,伴水而居,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大智慧。从普通游客的角度看宏村,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从学者的角度看宏村,是一座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从体验者的角度看宏村,各种业态和赛事使体验者可以参与其中,拉近宏村与体验者的距离;而从一个倾慕者的角度看宏村,这里亦是一种美学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魏雪沁.短视频语境下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播:以“李子柒”为例[J].艺海,2021(7):77-79.

[2] 王静,于师号.新媒体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价值建构与传播创新[J].芒种,2021(7):133-136.

[3] 孔寅.儒家与墨家思想差异考察[J].汉字文化,2021(14):190-191.

[4] 董萌.汉服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研究[J].汉字文化,2021(4):159-160.

作者简介 陈哲(1996—),女,安徽广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文艺传媒。

猜你喜欢

宏村古村落生态文明
宏村
宏村:我的梦里江南
烟笼宏村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