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管”背景下“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26李林芝

科技风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创新

摘 要:以“新经管”背景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为研究主题,分析了“统计学”的教学现状及以往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构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理念,引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强调课程课堂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拓展课后和课外延展学习,并构建“新经管”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保障机制,以此为实现“统计学”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新经管”;统计学;教学改革;创新

2019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隨着移动网络、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概念和新技术的提出与发展,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教学改革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新经管”的概念应运而生。“新经管”是以“立德树人”为基本指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核心建设理念,以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共享为实施途径,以此培养适应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基于“新经管”发展战略,为实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系为教学改革试点,研究“新经管”背景下本科“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新经管”建设相关的政策,经管类人才特别是具备统计分析能力的人才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此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学生普遍数学功底和计算机基础欠佳,加之“统计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归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国贸专业其他专业必修课程来说,统计学课程课时少,特别是实践课时分配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统计学仅限于基础的了解,无法深入学习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内容;其二,缺乏统计学延续课程的支撑,学生在进行基础性学习之后后期持续性学习匮乏,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专业教师队伍不足

高等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包含了受教育者、教育者以及教育成果,其中教育者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质量。但现阶段的统计学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上严重失衡。此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教师数量特别是拥有统计分析背景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并无较大变化,导致了此类课程的师生比严重不足的现象。而在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真正有经验、有能力、有学识的教师有限,且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随着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才会逐渐提高,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时间上受限,无法及时补充专业教师队伍的不足。

(三)学生实践意识淡薄

随着“新经管”概念的提出,国家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的因素就是其自身在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现阶段大多数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实践意识方面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不愿意主动去参与实践教学中。在“是否参加过课程实践”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是没参加过或者极少参加,只有小部分学生曾经参与或主动参与经管类课程实践活动。因此,不仅迫切需要学生提高并重视对课程实践的重要性,而且要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用实践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去学习。

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大量的改进,在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实证分析应用的能力前提下,“统计学”课程分别在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实验环节等方面进行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教学改革内容的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该课程对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而经管类专业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对课程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被动。

(2)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操作能力不足。

(3)教学课时量过少,实际授课时间不到40个课时,师生可互动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学生过于关注卷面考试,忽视实践能力,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习情况。

(5)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进行数据分析的应用能力。毕业论文采用数据分析方法的覆盖率较小,部分学生不会写,甚至不敢写数据分析的文章。

三、“新经管”背景下教学改革创新

(一)教学理念创新

在“新经管”战略的实施背景下,要求“统计学”教学体系必须创新,首先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转变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课程教学和课堂考核的组织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适应“新经管”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2]。

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优化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学生基础和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简化课程内容的数理推导,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经济与管理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统计学知识贯穿于“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加入各项学生竞赛中,充分利用统计学知识分析解决国际贸易过程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创新

以往的“统计学”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学生对课程容易产生枯燥感,特别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更是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方法创新成为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目的。在“新经管”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进研讨式、案例式、师生互动式、上机模拟、小组调研等教学方法。引入研讨式教学法,在实验课时中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市场调研,并运用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最初的学习兴趣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用经典论文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课程知识,让学生充分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大力推进计算机实验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上机教学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25%以上。通过计算机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并发现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市场调研,团队协作完成调研报告,将课程所学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互动关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教学课堂创新

在“新经管”的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放课程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课程和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和融合,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堂内容的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网络平台发放讨论话题和课后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再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辅导,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入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案例,鼓励学生通过统计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考核方式创新

在“新经管”背景下,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对于“统计学”课程来说,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更应该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传统的“统计学”课程考核存在着一些弊端,考核方式相对单一,采取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的方式。期末考试以卷面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与计算方法要点的掌握程度,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后作业与课堂考勤,该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综合评定,通常平时成绩占比50%、期末成绩占比50%。针对这种传统的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学生多采取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办法解决考试问题,至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从考证,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和发展,缺乏深入思考,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有悖于“新经管”建设目标下课程考核方式创新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和培养。在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的“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期末总评成绩包含期末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討论、课外阅读等,实验成绩包括上机测试和小组调研,在总评成绩中加大实验成绩的比重,让学生主动重视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各个阶段的考核和任务完成情况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分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同时借助现代教学软件,教师可以迅速对学生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学生根据相关任务节点和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课外延展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本科毕业生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因此,拓展课后和课外学习尤为重要[4]。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为契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赛事,充分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与其他高校教师和学生交流,增加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采用数据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学术水平。通过课后与课外学习不仅增长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数理分析能力,也增长了学习兴趣。这些活动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改革创新保障机制

在“新经管”背景下,推进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建设保障机制。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系为推动“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建设了一整套相关课程建设保障机制。以学院层面上建立了领导深入本科课堂听课制度,聘用教学水平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学校教学督导员,课程建设也列为系部年终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加大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教学团队和课程组建设,支持教学骨干参加各种教学、科研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完善本科评教制度,开展教学满意度调查,系部还举办期中学生教学座谈会和教师相互评教活动。为调动专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开展了教师微课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研讨会等活动,从而不断完善信息化和“新经管”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提升相关教学成果在教师职称晋升中的比重,激励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才发展能力和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新经管”概念的提出,对“统计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利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能够确保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效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和融合。虽然当前“统计学”教学模式上依然存在部分缺点和不足,限制了其效益的发挥,但是通过有效对策实现“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将会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统计学”这门课程获得师生的喜爱与认可。

参考文献:

[1]丁宁,丁华.“新经管”战略下本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7):39-40.

[2]曾茜.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下《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科技教育,2020:113-115.

[3]韩筠.以在线课程为重要抓手,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J].中高等教育,2019(9).

[4]王坤.“一流本科教育”的学习制度逻辑及其建设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作者简介:李林芝(1985— ),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统计学教学改革创新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