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6-26罗春芳

科技风 2022年15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现如今,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愈发提升,使得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由此,本文对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使其成长为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现如今,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使得人们的意识形态逐渐发生了改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愈发复杂。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其创新思维。为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还能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满足计算机的发展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改变,以往许多难以实现的梦想逐渐得到落实,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而高中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优秀人员,其在计算机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而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要点缺乏认知,仅是以理论教学的模式展开授课,导致课堂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使其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教学产生正确的认知,为自身成长为计算机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仅以教导学生掌握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更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其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2]。其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当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时,其思维得到开阔,在处理问题时能够从更多的角度进行思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为其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愈发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而为了帮助高中生打下坚实的素质教育基础[3],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还需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其创新能力,使其养成全面的创新思维,为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奠定基础,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固化

现阶段,由于计算机课程并没有成绩要求,使得多数高中虽然为其配备了专门的教室及教学设施,但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手段,对实践教学的开展缺乏重视,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在进行理论授课时,部分教师仅是利用PPT来展示授课内容[4]。而在实践教学中也多以对学生进行示范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氛围愈发枯燥,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还会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另外,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不利于其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材內容单一

现如今,我国许多高中在制定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缺乏对课程合理性的考虑,仅是照抄其他学校的教材版本,没有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另外,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仅按照教学规划展开授课,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不明确,导致社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缺失[5]。对计算机教学来说,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为此,学校若想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就需要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科学设计教学课程,保证教学计划的目标及要求得到充分落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仅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对实际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导致学生很难在上课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而使教学质量发生下降。

(三)教学意识不足

教学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及学生两个方面。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业任务较重,使得其会将多数时间分配到文化课学习中,没有对计算机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且由于高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意识,对计算机知识学习会给自己以后发展做出的贡献缺乏认知,这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6]。而对于教师来说,多数教师也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授课时仍旧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首先要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并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讲解,还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其进行自主发挥,以便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7]。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转变自己的课堂定位,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使其自信心得到有效激发。另外,教师还需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其学习特点,据此对教学形式、内容等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得到满足,进而能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开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只有对课程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为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形式进行改变,使课堂氛围得到有效活跃,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积极性,为其学习兴趣的提升提供保障。例如,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方式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制作比赛,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发放奖励。在奖励的吸引下,各小组成员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演示文稿的制作要求进行深入探究,并以此进行创新,提高自己产品的创作质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引导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计算机教学中。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强化其团结协作能力,对其以后的成长十分重要。

(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现如今,信息技术普及使得大多数高中生都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但其对计算机内容的了解仍旧只停留在表面,对问题的思考过于片面,这给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于对创新思维的运用,而这一切又基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由于多数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处于弱势,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其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提问:“在发明计算机之前,人们用什么来传递信息?”随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述电脑的发明历程,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有足够的了解。由此,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而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对计算机教学而言,由于其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开展内涵丰富的课外活动,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基础的打字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随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外活动,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首先,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分组,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自己参与的活动类型,如板报、动画、图片等的制作。待其制作完成后,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再由各组组长对制作过程、想法、创新点等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组长需要尽量让所有组员都能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相应的表扬与奖励。由此,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间的合作关系得到深化,有助于强化其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其潜力。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为其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

(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注意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由于其生长环境、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不同,使得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及应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授课,决不能对学生实施同质化教学,防止对其思维的培养造成限制。另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特点的重视,以激发其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例如,其可以将原有的笔试与计算机实操进行有机结合,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例如,对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实施拔高联系,丰富其知识储备,并使其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满足其求知欲;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则需鼓励其进行课外练习,并能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应用,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对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积极实施科学有效引导,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帮助,以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管理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工作,使用的教学方式大多具有同质化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虽然使课堂时间得到了有效的节约,但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学习,导致其个性化发展得不到实现。且由于许多基础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很容易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对其创新思维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限制。由此,学生的学习水平逐渐下降,创新能力也难以提升,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取适宜的措施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同,为计算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加牢固。例如,在学习统计表的制作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统计表的制作要点,再辅以实机演示,通过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随后,再应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根据不同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为后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七)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实践是创新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多数教师仅是以理论授课的方式展开教学,缺乏对实践操作的重视。为此,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以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前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并采取适宜的措施解决学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独立的交流空间,并在其中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等。另外,通过个人空间,还可以随时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取相应的指导。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其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对其创新能力的强化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需要对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使其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符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还能为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由此,本文对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等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月琦.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思[J].新智慧,2020(26):115-116.

[2]周娟.浅谈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21):179-180.

[3]朱玮强,蔡晓辉.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20(19):178.

[4]宗大朋.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字通信世界,2020(07):277+284.

[5]张海娟.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8):159-160.

[6]王海燕.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56-57.

[7]杜建楼.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9):196

作者简介:罗春芳(1980— ),女,汉族,甘肃永靖人,中小学一级教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计算机教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