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作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2022-06-25林素珍

学生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培养

林素珍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在高中时期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生而言,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更加高贵的品格;对于教师群体而言,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而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开展劳动教育更是帮助他们培养人才,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综合来看,家校协作培养学生群体的劳动素养,是优化高中劳动教育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家校协作;劳动素养;培养

前言:

一直以来,热爱劳动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应当即时关注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短板。高中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家庭生活中学生也很难获得劳动机会。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关心与照顾会让高中生的劳动素养难以进步。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开展劳动教育,并鼓励家长与学校联合,实现家校协作帮助高中生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

一、做好家校分工,明确教育目的

家校协作是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处在教育一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家校协作过程中要明确,家长和教师皆需要各司其职,只有做好家校分工,才能够取得高质量的家校协作效果,实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基本目的。学校属于育人场所,而家庭属于辅助育人的阵地,家校双方都应该承担起必要的责任,联合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例如:笔者开展劳动教育,喜欢以“教育实践”为主,以口头教学为辅。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劳动技能,不只是高中时期独有的学习任务,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一直伴随他们的重点学习课程。只不过,过去教师群体总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压力,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动手积极性。因此,如今教师以专題讲座的形式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鼓励先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做起,让学生意识到“身边潜在的劳动机会”。比如让学生尝试着帮班级擦门窗、为校园环境做绿化等等。工作虽有难度,但并不复杂,高中生完全具备参与此类劳动的能力。另外,对于家长而言,教师应该提升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告知家长,孩子马上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是时候将他们从父母的庇护中解放出来,从而明确家长们的教育职责。从而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比如让孩子刷碗、拖地、清洗衣物等等,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家校协作形式,转变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点任务,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地方,而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应用劳动技能的场所。需要注意,学生在学校内部能够参与的劳动项目是有限的,诸如擦黑板、倒垃圾这类简单的劳动工作,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做。教师应当意识到,当学生群体步入社会,他们面临的会是更具难度的劳动工作,教师要创新家校协作形式,进一步转变劳动教育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劳动情景,引导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景象。教学“走进通用技术”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张图片思考通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形式。比如“西游记师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经,四人使用的武器也可以被理解为工具,请学生想一想,用现实生活中的工具代替这些武器。”孙悟空的筋斗云很像现代社会的“飞机”,而猪八戒的钉耙很像农村种庄稼用到的“铁篓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如:“你们知道飞行器是如何运转的吗?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飞行器的设计原理,动手制作简易的飞行工具?”再比如:“你们平时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铁篓子’这种工具,哪位同学知道这种工具如何使用呢?“借助类似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深入到生活之中,尝试着探索技术的奥秘,学习农作耕具的使用技巧。家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场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并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条件。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体验农家乐生活,学习农具耕具的使用技巧,体验农作的乐趣,帮助学生主动深入劳动实践。

三、参加志愿者活动,锻炼劳动意志

劳动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引导高中生形成更加成熟的劳动思维,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还是要把“劳动”二字刻印在社会实践里。用大量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身的劳动思维,积累劳动技能,锻炼劳动意志。笔者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一种优质的劳动教育手段。

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比如学校组织大家去敬老院关爱老人,帮助打扫敬老院,表演节目给老人们排解心中孤单。再比如社区需要志愿者管理防疫秩序,教师可以鼓励自己班级的学生积极报名。这类活动内容简单,却要求学生能够展现出优秀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而这些也是劳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的劳动挑战难度越高,学生学到的劳动知识就会越有效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劳动,能拓展学生参与劳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取得效能感。相比趣味化的教学,直接在实践中感受到成就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公益性的活动,让学生积攒的一身劳动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实战,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又可以帮助高中生形成热爱劳动、甘于奉献的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结:

劳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自我的物质性活动。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更是知识的来源,劳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能为他们情感、观念的体悟提供最直接的场景。人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才能成为人本身,才能实现综合、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境.家校合作下的幼儿劳动教育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26):4-6.

[2]陈建萍,徐国奇.提高劳动教育认识 深化家校合作策略[J].名师在线,2021(35):94-96.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培养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观照与理性回归
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劳动素养存在问题与对策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