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机制构建研究

2022-06-23伍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摘 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构建协同服务机制,能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和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阅读资源。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机制的价值,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实践经验为例,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机制的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5-006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供给的关键主体,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已成为文化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辐射效应,提升协同服务能力,通过高效开放、共建共享的方式建立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协同知识服务机制,突破单一图书馆资源供给的局限性,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1]。

1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的价值

1.1 优势互补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协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借鉴经验、共享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公平、均等的服务,实现“1+1>2”的协同服务价值。高校图书馆在现代技能培训、专利情报分析、行业发展规划、终身学习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帮助公共图书馆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公众的深层次知识服务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服务经验也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参考。建立协同服务机制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圖书馆扩大服务范围,为全民阅读提供有力支持。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顺义区图书馆联合建设了耿丹学院分馆,成为北京市首家在高校内开设的公共图书馆。该馆从自身馆藏资源、服务能力出发,制订了科学、合理的阅读服务方案,依托高校图书馆优越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阅览、文献查询等服务[2];采用学生义工的服务方式,降低了管理、服务成本,开辟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协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

1.2 开放共享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通过共同搭建协同服务平台,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通过整合电子图书、流媒体视频等阅读资源,建设线上资源中心,有利于二者优化馆藏资源结构、丰富服务内容、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上海图书馆与同济大学图书馆通过“一体化”的协同服务方式,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使高校师生能够便捷地使用上海图书馆及200余家公共图书馆的优质文献资源,并开展了远程访问数据库服务,有效提高了高校师生的科研、学习效率。

1.3 多元服务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协同服务是二者基于自身优势资源开展的全方位服务,是通过图书馆管理集群系统,聚合资源、技术和设备开展的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文献检索等数字资源服务,能够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3]。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科技文献协作会议是我国首个打破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壁垒,联合香港、澳门地区图书馆界的图书馆合作新形态,以“科技创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协同服务理念为基础,发挥11个城市、42家图书馆的联合办馆优势,为读者提供阅读推广、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资源挖掘、专家讲座、特色化数据库等服务,建立了长效化合作机制,实现了科技创新、协作共赢和资源共享的协同服务目标,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4]。

2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一体化”协同服务实践

2.1 重视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协同服务机制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拥有的图书馆,作为我国第一家服务大学城师生、企业和公民的专业性、数字化图书馆,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目前已构建了种类齐全的文献资源体系。截至2020年年底,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共有285个数据库、55,616种电子期刊和220万册电子图书,为读者提供港澳台文献、盐田海洋文献、深圳特色文献等一系列特色文献资源。另外,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申请加入了深圳市“图书馆之城”服务平台,其校园卡用户仅需绑定“图书馆之城”的读者证,就能在该平台的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享受各类优质服务。

2.2 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服务效能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坚持公益办馆的原则,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免费、开放的多元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和新媒体平台,发挥“图书馆+”的载体优势,为读者提供了智能化、移动化的阅读服务,以“阅读+”服务模式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作为科技文献和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科学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学科、培训、专利、科研支持等服务,在坚持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个性化视频资料制作和学术交流等服务的基础上,加大企业服务和信息情报工作力度,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情报服务。另外,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开展了在线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服务及微信实时咨询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

2.3 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城市符号

深圳市在大力推进“文化立市”的战略进程中,提出了“图书馆之城”的建设目标,利用现代化的智慧网络将深圳打造成为“无边界”的图书馆网,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便捷、功能多样的文化服务。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适应深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产物,独特的时代环境赋予了其特殊的服务职能。作为我国首家兼具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性质的现代化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在提供常态化服务的同时,通过整合阅读资源的方式,搭建了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了协同服务机制,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深圳市重要的文化象征和城市坐标。

2.4 融入时代环境,推动经营创新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不断整合技术、人力和信息等优势资源,打造数字化、泛在化的服务环境,形成了高效、优质的服务形态[5]。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依托资源优势,在馆舍功能分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在校师生可凭“校园卡”享受文献检索、免费上网、电子阅读等服务。另外,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坚持“数字优先”的发展策略,建设了一系列重要数据库,并制订了学术研究计划,使自身成为项目孵化平台。

3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机制的构建路径

3.1 理念协同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优势和运行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协同服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应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定位,共同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转化和高效共享。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机制相对封闭,服务范围较小,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因此,其应在满足高校科研、教学需求的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服务,稳步推进社会化服务建设进程。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制订协同服务标准和长远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分工等,有效开展协同服务;针对协同服务内容和服务开展情况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协同服务质量;构建以用户考评为主,以图书馆互评为辅,包含用户满意度、协同服务成效和信息搜索应用效果等多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协同服务效果进行全面评估[6]。

3.2 战略协同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以优秀文化為引领,打造城市文化高地和科技服务中心,通过创新开展协同服务的方式,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城市文化交流合作环境。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制度,明确限制校外人员的借阅时段,为社会公众提供单独的阅读空间和专门的借阅服务,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资源利用率[7];利用智能技术建设线上社群空间,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智慧机器人和自助服务系统的应用,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打造具有城市影响力的公共阅读空间。

3.3 服务协同

面向社会开放、做好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社会公众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社会化转型和服务升级的必要举措,其应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较大,馆藏资源普遍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和综合性,其应遵循协同服务导向,培育创新基因,开展全方位、创新性的服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收集、归纳和整合数据库资源,开展专业的知识服务,并建设适用于各年龄段读者的阅读空间,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

3.4 平台协同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打破“边界思维”“特区思维”的限制,积极开展协同服务,搭建开放、共享的知识服务平台,塑造文化共同体。在建立协同服务机制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作用,利用先进技术搭建标准融合、协同管理的智慧化平台,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利用虚拟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为读者打造沉浸式的阅读空间,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开发集信息检索与人机交互于一体的协同服务系统,深度整合馆藏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推动协同服务的高效开展[8]。

4 结语

通过开展协同服务,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能够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使社会公众能够平等、便捷地享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效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开展协同服务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需求为核心,遵循统一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塑造文化共同体,推动书香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陆丹晨,王东亮,罗雨舟,等.高职院校图书馆协同科研服务平台建设与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7):94-98.

[2]赵庆龄,王彤.“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科学,2017(6):90-93,98.

[3]张婷.“图书馆+”背景下馆店协同运营新模式:以南京图书馆“陶风采”服务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7(10):37-41.

[4]王南.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0(10):11-14.

[5]刘晓莉,张雷.“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知识转移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6):235-240.

[6]过仕明,吕莉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9(4):52-58.

[7]江云.共享模式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111-116,128.

[8]吴金鹏,林风谦.走向协同: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机制创新[J].图书馆,2019(10):100-105.

(编校:冯耕)

收稿日期:2022-04-16

作者简介:伍鹏(1987—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