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近10年载文计量分析

2022-06-21赵兴官胥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基金项目中医药大学发文

赵兴官 胥昀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文献计量研究从20世纪初开始,到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Alan Pritchard)首次提出了术语“Bibliometrics”[1-2]。文献计量学从诞生到现在已发展百余年,相关的研究方法也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应用中得到应用,如经济[3]、教育[4]、医学[5-7]等。其中也有学者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评价期刊发展状况,如孔繁秀等[8]从文献计量角度,利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文献数据,对《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周芳等[9]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的载文总量及基金论文比、作者、文献结构及刊稿质量、影响因子及出版时滞等进行了分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77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术影响力日益提升,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ST)等数据库收录。通过对国内较具影响力的中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尚未见对《学报》近10年载文情况的相关分析研究。为此,本研究立足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对《学报》近10年的载文量、基金资助、高被引作者、作者与发文机构、栏目影响力等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的学术期刊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检索数据涵盖时间范围2011至2020年,数据采集时间2021年5月6日。

1.2 统计指标与方法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后续被研究人员阅读和使用,产生了论文间的引用。被引频次常被用作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对论文而言,排除不正当或负面引用的情形,被引频次越高往往代表着论文学术价值和影响力越大[9]。由此推论,高被引论文的多少可以反映期刊学术水平和期刊的学术质量,如在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中,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均涉及论文的被引情况。

本研究采用手工检索,并辅以人工筛查,下载相关数据后使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清洗、整理,剔除“信息”“征稿启事”等非学术论文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指标进一步展开分析。

CNKI的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得出,是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科类期刊为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得出,是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考虑到复合影响因子涵盖文献类型更全面,本论文相关研究选取复合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对象。

2 结果

2.1 载文量的年度分布情况分析 检索2011至2020年10年间《学报》载文3 437篇,除去《学报》编辑部发布的征稿和投稿信息以及其他通知信息等非学术性载文后,期刊论文共3 395篇。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最近10年《学报》载文量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1至2014年,在此期间《学报》每年的发文在420篇以上;第二个阶段是2015至2020年,《学报》每年发文在250篇上下波动,年发文量趋于稳定。

图1 《学报》近10年载文情况

2.2 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因撰文时CNKI的2020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尚未发布,因此只能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到2011至2019年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4所中医院校学报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见图2。从趋势上看,9年间(2011至2019年)4家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影响因子整体都处在上升趋势中,但各个学报复合影响因子增长速度不一。在这9年间,《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增长最多,增长了0.928;其次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增长了0.877;《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分别增长了0.553和0.538。 201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超过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超过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图2 近9年国内4家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复合影响因子

2.3 基金资助统计分析 近10年《学报》发表的3 395篇学术论文中获得基金资助的有1 734篇,占全部论文的51%。2011至2020年基金论文占比在逐步提高,从2011年的30%,到2016年上升到62%,5年间基金论文占比提升了1.06倍;再到2020年,上升到72%,10年间基金论文占比提升了1.40倍。见图3。

图3 《学报》近10年基金论文占比

本研究进一步选取了《学报》近10年基金项目资助发文量较多的前20项基金项目展开分析。见表1。从表1可见,依据基金项目资助发文量,可将基金项目大致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基金项目资助发文量大于100篇,包括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300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9篇)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6篇);第二梯队基金项目资助发文量在40~100篇,包括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51篇)、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50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基金(49篇)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49篇);第三梯队基金项目资助发文量在40篇以下。

由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总被引频次除以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总量即可计算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篇均引用值。前20项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篇均引用平均值见表1。从表1中可见,超过平均值的基金项目有9项,其中篇均引用超过10次/篇的有5项,分别是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16.50次/篇)、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12.62次/篇)、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5次/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74次/篇)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1.17次/篇)。

表1 近10年《学报》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前20位)

2.4 高被引作者分析 高被引作者是以所有作者在《学报》发表论文所产生的被引频次累加计算得出,为了衡量论文的篇均影响力,本研究采用篇均引用频次进行评估。10年间《学报》前20位高被引论文作者见图4。由图4可见,近10年间《学报》前20位高被引作者中,篇均引用频次较高的有陈兰羽、蒋剑平、俞静静、楼招欢和许海顺等,其中吕圭源、方剑乔和范永升三位学者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位居前3位。对于高质量和高影响力作者,应综合考虑总被引、篇均引用和作者论文总数。

图4 近10年《学报》高被引作者

2.5 作者与发文机构分析 近10年在《学报》发文的作者机构共823家,其中发文量超过20篇的机构23家,本校及附属医院发文占了较大比例。首先,本校师生近10年共发文1 390篇,占总量的40.94%;其次,附属第一医院发文394篇;作为国内中医药高校中影响力较强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位居第3,这表明 《学报》也在不断引入高质量的校外机构论文。近10年《学报》载文中,发文量较多的校外机构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见图5。

图5 近10年《学报》机构发文统计

2.6 栏目影响力分析 近10年 《学报》先后设置论著、基础研究、名家名作研究、国医传承、浙派中医、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药研究、针灸推拿、教学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硕博之窗、本科习作、学术进展等29个栏目。为了便于规范科学统计,对于栏目名称设置发生改变的同一栏目,予以统一归并,归并之后共23个栏目。

为评估《学报》各栏目发展质量及其单独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对《学报》每个栏目每年的影响因子进行计算。栏目影响因子等于《学报》某栏目某年的刊发论文总被引频次与该栏目当年刊发的论文总数之比;总被引频次统计则采用论文刊发后至本文统计检索时间(2021年5月)产生的总被引频次。计算出栏目每年的影响因子后,再筛选出高于年平均影响因子的栏目,即为每年的高影响力栏目。

统计分析发现,在统计的10年内,学术进展栏目每年的影响因子都高于当年的栏目影响因子平均值;其次,国医传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针灸推拿这4个栏目9年的影响因子高于当年栏目影响因子平均值。依此统计,《学报》可以考虑将上述5个栏目设为优势栏目,进一步加强栏目建设。本研究还发现,栏目影响因子大于15的有5个栏目:特稿、中药研究、学术进展、康复管理、本科习作。见图6。

图6 近10年《学报》各栏目影响因子

3 讨论

经过长足的努力,《学报》在近年来实现了较快发展,但面对国内外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学报》仍需奋力向前。依据前文数据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学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提升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

3.1 开放办刊,主动约稿 从近10年《学报》发文较多的前20名机构看,发文机构包括本校及附属医院以及外省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本校及附属医院发文占比较高。笔者建议,《学报》应将国内及国际视野作为《学报》的战略发展方向,从内向型办刊模式向开放型办刊模式转变,实际办刊过程中,可以考虑对校外机构发文比例进行设置,以平衡校内外的稿源情况。

优质论文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主动约稿高质量的稿件,是提升稿件质量一个重要途径。《学报》栏目“特稿”的2篇论文都获得了高被引频次,而这2篇论文均是《学报》向顾植山老专家约稿所得。《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至2018年的影响因子连续3年位居全国高校综合类学报首位[10],究其原因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大提高了专家约稿比例相关,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专家约稿量占年度发稿总数的90%以上。虽然这种超大比例专家约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合理数量的专家约稿无疑是有益的。由此,笔者建议《学报》可对国内外中医药领域有影响力的高被引作者主动约稿。

3.2 优化各类文献比例 相对于其他类型论文,综述类论文可以使研究人员快速了解学科领域的重要进展[11],较受读者青睐,因此综述类论文能够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及影响力,特别是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针对研究热点所撰写的综述。本研究统计的《学报》各栏目中,学术进展栏目中的论文被引频次持续较高,而学术进展栏目收录的正是综述类论文,该结果与现有相关研究[12-14]结果较一致。国内外很多著名期刊都设有综述栏目,笔者建议《学报》紧扣全球中医药研究热点与前沿,设置合适比例的高质量综述论文,有助于不断提升《学报》影响力。

3.3 筛选高水平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论文 科研基金项目经过严格审核和专家评审,多针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代表研究的新趋势。由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的学术论文大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15-16]。基金论文数量和基金项目级别是衡量学术期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17]。近10年来《学报》基金论文占比在快速提升,由2011年的30%,提升到2020年的72%。统计发现,优质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获得了较高的被引频次,如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资助的论文篇均引用都超过了10次/篇。李广涛[18]分析了2013至2017年《中国癌症杂志》载文后认为,专题组稿占比高是该刊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之一。因此,笔者建议筛选高水平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的科研论文,并可与课题组积极沟通协调,围绕某一重要科研课题进行专题组稿。

3.4 以优势栏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期刊品牌价值成长 本研究发现,《学报》的学术进展、国医传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针灸推拿等栏目比本刊的其他栏目具有更高的学术影响力。由此,建议《学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进一步推动栏目建设和发展。首先,《学报》栏目建设应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相统一。围绕本校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结合本校长期积累的专业优势,设立一到两个相关栏目。本校优势专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为《学报》提供丰富的稿源,实现《学报》在同类中医药学报中的差异化竞争,同时推动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其次,《学报》应充分借鉴国际优质医药学期刊栏目设置的经验。国外一些优质医药学期刊,办刊历史较早,在实践的磨砺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借鉴这些国外医药类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和优化,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形成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在创新发展中产生期刊品牌的溢价效应。也有研究者指出,期刊的栏目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整栏目的比例要小于固定栏目的比例[19]。这要求《学报》在调整栏目前,应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不轻易调整栏目,以保持栏目的稳定性。

《学报》是学校重要的组成元素,其发展不但能够提升本身的质量和影响,对于推动教学,扶持科研,促进学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20-21]。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提出通过优化文献类型、主动约稿、筛选高水平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和促进优势栏目建设等举措,以期不断吸引培育优质的中医药作者群体,逐步提升 《学报》刊文质量和影响力。本研究主要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展开分析,后续相关研究可以从更多维的分析角度展开,如由热点选题产生的同行期刊影响力差异比较等。

猜你喜欢

基金项目中医药大学发文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ussion of Tittle on Joh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教育部回应8所中医药大学未列入名录:不影响学位授予及考试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