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呈现方式的几点思考

2022-06-21樊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呈现方式道德与法治课

樊娟

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一、影视作品,让课堂充满高于生活的感染力。二、图片摄影,让课堂充满真善美的吸引力。三、故事小说,让课堂充满精神成长的生命力。四、实践学习,让课堂充满打破时空的延伸力。

关键词:焦作市红色文化资源;道德与法治课;呈现方式

焦作市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相结合,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两全齐美。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实现三维目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多得魅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运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往往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充满吸引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我们的课堂中呈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

一、影视作品,让课堂充满高于生活的感染力。

一方面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这些被搬上屏幕的故事本身具有历史的真实性,现实的客观性,能够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科学严谨,赋予学科理论扎实的说服力。使学生对传授给他们方法深信不疑,对传达给他们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传递给他们的理念接纳认可。学生不会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一种假大空的说教,而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和鲜活的社会上的科学知识。这是玄虚的小说和低劣的小视频所不可能产生的效果。

另一方面,影视作品通过细节的刻画、镜头的运用、音乐的衬托,甚至是特技的渲染,往往会使这些艺术作品有着一种高于生活的感染力。这种艺术上感染力,无需太多的言语,不用太多的说教,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一种情感对情感的唤醒,一种感悟和感悟的默契。学生自我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最牢固的认知,是最真挚、最有力的情感。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三维教学目标,可以顺利实现,重难点可以成功突破,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效果。

比如在讲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时候,《刻在石磨上的勋章》和《狼牙山五壯士》就是一些非常好的红色文化资源。五壮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解放后宋学义在家乡不求名利,甘做奉献的精神,就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完美诠释,更为可贵的是,宋学义就是我们家乡焦作的乡亲,是来自我们身边的英雄。这些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一种高于生活的感染力。

二、图片摄影,让课堂充满真善美的吸引力。

图片摄影是焦作市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图片摄影有以下个特点:

第一,从感染力上不如影视作品强烈,但是资源数量相对较多,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不同的媒体、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图书中都含有较多的图片资源,只要教师下功夫搜集,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而且图片摄影制作比较简单易行,现有的一般的摄影器材拍出的图片都可以满足我们课堂的需要。

第二,图片摄影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我们对细节呈现的要求。图片可以让历史定格,可以让美好放大,学生可以随着老师的讲解,深入细致地了解图片内容,感受红色精神。比如东方红广场的纪念塔,塔顶呈五楞白云浪花形,五面雕刻了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草书题词。塔基有九个台阶的水磨石步道,边沿有栏杆,高大华丽的十束五盏白灯绕塔含苞欲放。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种精神,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和感受,让学生体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第三,图片摄影比影视作品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图片是不会讲话的历史,是静止的时光。图片中的信息和精神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描述。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相关内容的掌握要详实全面,对语言的组织要生动富有情感。

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图片和摄影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真善美的吸引力。

第四,图片摄影在课堂中排列组合更方便、更自由。影视作品在利用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一个环节我们会选择一段视频。这一段视频就是本环节内容精神的浓缩,我们的问题设置以及学生活动都会围绕着这个视频展开。无论是从时间上、习惯上、还是教学规律上我们很难同时处理两短段影视作品。那样会使我们的课堂过于冗长,会使我们操作过于复杂。相反,单个的图片摄影在呈现的效果上和内容的体现上虽不如影视作业那样充分,但是我们可以同时呈现多张图片摄影,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多张图片摄影来说明,对于一个问题的几点内容我们也可以用多张图片摄影反映,甚至对于一个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用多张图片来对比。图片摄影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师的需要来设计更多样的排列组合,这样的便捷性是影视作业所不具备的。

三、故事小说,让课堂充满精神成长的生命力。

故事和小说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非常广泛。可以用在导入,也可以用在新课讲授,甚至也可以用在课后作业环节。用在不同的环节,对故事的长短以及对故事的处理方式都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导入环节故事小说的讲述要短小,问题的设置要少,可以增加故事和小说的趣味性。比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这一课时,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冯玉祥主政河南时设立的自由、平等、博爱、民权、民治五县。这个小故事丰富了学生的见闻,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又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第二,新课讲授过程中的故事小说可以设置多个问题,可以设计多种处理方式,可以把故事小说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比如在讲中华文化中的革命文化的时候,设计一个焦作红色故事会,四五个故事之后,学生既明白了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家乡文化和家乡革命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第三,故事小说也可以出现在课后作业环节。比如在讲民族精神的时候。课堂的最后给学生们讲了中站十二会的革命斗争故事。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因为这是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故事。最后留下课作业:十二会革命斗争的故事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对我们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影响?

故事和小说的情节诱人,精神感人。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地开发,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在思考当中受到启发,在启发当中获得成长。

但是故事和小说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要求。故事尊重歷史史实,在细节的描写上,可以有适当的发挥,但是故事的梗概、数字的引用、人物的关系,都要求和史实相符。失去真实性的故事,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尤其是对于我们红色文化来讲,尤其是对于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讲更是如此。小说其体裁特点就决定了我们在课堂中使用的只是其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情节和精神。这种情节和精神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不是现实生活本身。我们只能利用小说的艺术性,而不能试图利用其真实性。

四、实践学习,让课堂充满打破时空的延伸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也像‘瘸腿人’一样,只重视书本学习,忽视甚至放弃实践学习,是不健全的,不幸的。”道德与法治课不能离开课本,但是道德与法治课也不能离开实践。焦作市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旧址、故居、陵园等,为中学生以及教师的实践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学校里,但是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就要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我们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实践,让我们的课堂延伸进历史,伸延到现在,延伸至未来。

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到焦作市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旧址、故居、陵园等地方,去摸一摸历史的痕迹,去闻一闻硝烟的味道,去找一找英雄的光芒。我想这样的教育更有说服力,更有持久力。

甚至,有可能情况下,我们可以趁着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机会,趁着研学的机会,和学生一道去红色教育基地,接受一次红色革命教育。这都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范畴、内容和资源。

焦作市的红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讲更是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资源。通过巧妙地构思、合理的设计,红色文化会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中国教育何时不再“瘸腿” [J];决策 2010年05期

[2]杜丽娥;初中思想政治课多媒体的运用研究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

[3]秦基,秦月;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活化运用研究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猜你喜欢

呈现方式道德与法治课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论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思维的呈现方式
论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思维的呈现方式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中黄金分割内容呈现方式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其呈现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