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教学”彰显新课程理念

2022-06-18李继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核心素养

李继峰

摘要: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情境、创作性、探究性、运用资讯科技的精确评估、课堂教学的实务、课堂教学的案例等方面,探讨了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中学地理教学应注重问题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设计和解决了一些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核心知识,提高自己的核心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本文以八年级《地形和地势》课程为例,探讨“问题教学”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生成地理问题,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传授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要有一定的解题能力。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地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提问的能力。[在产生问题时,产生比地理问题,适当引入新的道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想的碰撞,让他们在学习和发展中融为一体,受到启发,受到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会主动与激情。

这个班级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营造环境,将水流的流向与作用融合在一起。以长江为背景,朗诵《大江东去》《千年英雄》。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了一个地理问题,使学生们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诗中描写的江水大都是往东流的?河水的流向和海拔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然后再引入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河流还有发电和航行的功能,还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你是一名水利工程师,你可以帮助你在一条河流上找到一个适合的地方,然后发表你的意见。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仿真场景中,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去思考,从而加深他们的感情经历。二,公司准备从上海运送10万吨的商品到重庆,具体的运输模式和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地形在河道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提高地理学问题促进地理学思考

综合思考在地理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发展思维。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强,问题教育要求把核心知识作为一组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来进行预习。前一题为下一题提供了框架,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发展。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内在关联,构造出地理问题的知识网,体现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其构造的过程与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即时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和分析不确定的潜在信息,寻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方法,最后,通过教师和教师的协作对话,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一个高度的地理学问题,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完全的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从而产生高度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學思考能力。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同学们绘制了中国的地形三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较高层次的问题。第一级问题的基本问题就是要看地图,说出我们国家的地貌特点。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利用自制的三维模型,可以直接读懂资料,并进行运算。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对能力的需求进行了再一次的提升。绘制了36度 N的断面,对我国地形的高低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让学生理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地图上,利用地图上的划线,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三,要求同学们在三个步骤中绘制一条分界线。学生可以在地图上画出不同的分界线,并且告诉各大山峰的名字和级别。三个问题被层层递进。从“看图一画一画”到“说出、分析、总结”,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难点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考能力。

三、探究活动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能力包括模拟实验、实地考察、地理训练等,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杜威的“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所做的事要多于学习,因为他们在做事时要考虑。教学课室的小组活动,清晰的任务分配与协作,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所学的重点,同时也能体会到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快乐。研究了任务分解与快乐,以及失败经历的重要问题。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一种“边做边想”的小组调查。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通过生生互动、小组同伴互助的形式,阅读中国地图,并动手绘制中国地貌的三维模型。

任务1:若每隔2000米用一张硬纸板来表示,则按每一层的面积来计算。通过阅读中国地图,说明每个地区的海拔,并以每200公尺一层的瓦楞纸板为例,并计算出每个地域的瓦楞纸板的层数。

任务2:把硬纸板粘贴在合适的地形上。

将胶片上的地形区转移到空白的地图上,绘制出中国的地貌。通过活动的设计,同学们的协作,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体,突破了这一环节的困难,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努力工作而取得的成就。把中国地貌特点问题融入到主题实践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在团体训练中,同学们都很主动地参与到这个团体中来,他们分工协作,有的统计箱子的厚度,有的剪开箱子,有的贴上纸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解决问题。此外,通过与同学们的沟通与对话,也能够促进和发展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

四、信息技术评价地理问题,助力课堂精准性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信息化的推动下,现代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答案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增强注意力。采用响应设备,能够及时、直观地呈现反应数据,并能精确地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更智能化的教学系统还提供了计分板和计时器,能够适时给同学们的正确答案添加得分,以此来激发团队协作的积极性,体现出他们的优势。以资料为基础的智能教学能准确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为每位学生提供精确、高效的个性化服务,实现班级差别化和在线教学相结合。

结语: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学重心由注重知识的落实转变为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由“教什么”转变为“怎么教”,由“学什么”向关注“会学了吗”转变。对地理教学中各个知识点、问题点、能力点所包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发掘,使其在课堂上体现出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贵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2]刘云.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实施策略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