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2-06-17王莹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职业技能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从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出发,论述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校企师资互融渗透,提高教学质量;明确“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目标,丰富专业实践内容;构建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深化学生实践认知,完善实践效果考核办法。

【关键词】职业技能 财会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2-0149-04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释放了国家要求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的信号,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成为衡量高职学生从业能力的重要标杆。高职院校只有扎实做好专业建设,提高实践技能的标准,在专业层面整合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职业证书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才能培养出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岗位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双高”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则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多种职业技能,保障学生毕业时能获取一个以上的“X”证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高职财会专业要推行“1+X”证书制度,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确保学生毕业时能够更快适应当下就业环境。随着智能财税的发展和变革,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财会专业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是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

(一)校外实训阻碍重重,实践教学缺乏保障机制

实践技能教学不仅需要工学结合,吸纳企业机制,更需要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做保障。引入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由于财会专业的特殊性和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在校企共育过程中校外实训阻碍重重,学生即使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的实习单位进行跟岗实习,也很难接触到核心的财会資料,更别说跟进账务处理的所有环节,校外实训效果大打折扣。与这些外界因素相比,来自校内的“内因”也不容忽视。学校层面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各二级学院、专业相应的操作细则,尤其是关于职业技能训练、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的规定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相应的监督机制也形同虚设。加上高职院校生源日益多元、学生实习监管难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企合作的规模及运行效果。

(二)缺乏财会职业判断力的技能训练,岗位模拟缺少真实感

在实际的财会工作中,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从经办人传递到财会人员手里中间会经过许多环节,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职业判断力。比如,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需要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加以判断,财会人员必须熟悉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等环境,才能判断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有无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会影响企业的收入成本,进而影响利润。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合法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是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目前,校内的实训环节无法提供能让学生进行系统、具体的职业判断力技能训练的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对财会职业判断力的技能要求也处于空白状态,如上述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人才培养方案中只要求学生能根据企业经营环境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但并未要求学生分析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没有要求营造不同的经营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判断力的训练。再者,受条件的限制,在校内实训环节记账凭证无法像在实际工作中那样为各财务岗位人员所复核,更不用提模拟原始凭证在各部门之间流转。因为缺少内部控制的掣肘,所以会计丧失了监督的基本职能,因此在实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反基本规定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会计凭证中经办人签字、出纳签字、复核人签字、会计主管签字通常只是走个流程,代签甚至一个人完成所有签名的现象十分常见,缺乏对各岗位之间职业关联的应有认知,岗位模拟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三)忽视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作为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主阵地,部分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存在财经实践技能素养培养与课程教学相分离的弊病。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各门课程均按照授课内容开设专项实训或者整门课程实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课程教学时会出现实训内容基本以某门课程为主,而忽略了财会技能递进和完整性的实践培养体系要求,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操性,无法满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求。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由中职学校转型而来,受固有教学思维的影响,安排实践技能教学内容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培养的技能点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部分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根据新的财会制度、税收改革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实训的重心仍然停留在手工账务处理及传统财务软件操作等实训项目上,与目前“1+X”证书制度要求的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应用和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仍有很大差距。因各门课程“各自为政”安排实训内容,导致实践技能训练成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延续,一味强化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技能训练。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实际工作中一般很少涉及复杂的核算问题,但校内实践技能训练过于注重核算环节,反而忽略了对行业现状、专业岗位认知、企业文化、专业外延、财务控制、业务流程、综合人文素养等的培养,但这部分被忽略的技能和知识恰好是毕业生初入职场会直接接触的工作内容,掌握的程度决定毕业生上岗的速度。当前,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和方式都比较传统和单一,不足以应对“X”证书的考试。如何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这一环节上融入更多企业元素,这是当前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亟须思考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合理,考核与退出机制尚未打通

部分高职院校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技能教学考核评价。在推进和实施校企共育的过程中,由于专业人数众多,且财务岗位稀缺,不同学生职业规划差异等原因,很难做到一次性安排大批量学生整体进行冠名班或者订单式的培养,只能通过考核对部分学生进行筛选。但成班的学生数量不多,且对这部分学生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标准,尤其是企业方面的考核,不同的指导教师对实习实训项目无法做到统一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技能教学的质量。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由于未能通过考核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出现部分学生无法按既定的校企协同培养轨迹完成后续学业的情况,如何解决这部分学生退出校企合作班以衔接原始班级的机制也未能建立。另外,在重要的顶岗实习环节,对实践技能中的软实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也没办法进行科学考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和提交的实习材料,校内指导教师很少深入企业检查学生实习情况,部分企业导师也不按真实情况给出评价,财会实践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

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校企互融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财会专业要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优质技能型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训材料的细枝末节,都离不开企业的全方位参与。为保证校企合作育人的效果,高职院校应拓展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使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互融渗透,充分发挥校企师资各自所长,助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发展。

1.校企合作开发新型财会实训教材

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面对当前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合作开发贴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参与实训教材编写的成员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是具备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为保障教学质量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鼓励并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具体业务,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只有武装好自己方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对教师将企业实践案例融入实践教材的行為,高职院校应给予提倡和嘉奖。对专业教材的编写,特别是操作性强的实训教材,迫切需要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他们来自行业顶层或者生产经营一线,了解行业的最新变革情况。经过实践打磨的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一同研发教材,共同加工、提炼教材内容,能最大程度保证实训教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无论是“1+X”证书制度的要求还是会计、税务技能大赛的需要,都对财会实训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建立一体化高仿真的财会实训室,并及时对现有的财务、税务、证券、银行、审计软件、硬件进行更新、维护,满足职业技能改革的要求。建好实训室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保证。高职院校可与企业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对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以及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企业专家可担任学校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参与高校课堂授课,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实习任务。校企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可拟定合作协议,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既能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提高财会人才培养质量,也能为企业储备人才,为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明确“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目标,丰富专业实践内容

会计基本技能培养的目标在于夯实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会计、税务、审计等行业应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而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如客观公正、协调沟通的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等,这些实践技能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数据背景下,财会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财会工作岗位要求,从传统的核算训练转变到核算与管理并重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上来。对此,应围绕“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目标,丰富专业实践内容,即在校内实训环节,财会专业应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仿真培养实践内容,融入财务统筹、人力资源、税务筹划、法律风险规避、企业运营、资本筹集等实践内容,提高学生对大数据的敏感度。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强化数据运用能力,促进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但仅依靠校内实训还远远不够,仍需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依托校企共育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比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因为职业需求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也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为企业提供理论培训以及技术指导。而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是校内实训室无法百分百复刻的,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到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提高实操水平,对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不断改进教学;于学生而言,到企业实习实训有利于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提高综合财经素养。

(三)构建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技能培养要贯彻人才培养的始终。财会专业教学团队应集中讨论并细化每一门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配比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做到实践内容全面覆盖专业岗位技能要求,协调好每门实践课程的开设学期、学分比重、考核的技能点和方式,厘清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各门课程“各自为政”。比如,学生在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之后才有能力继续学习审计课程,因而不应把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团队教师应在教学研讨会上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实训内容以及授课方式,统筹安排整个专业的实训结构体系。高职财会专业应以财会岗位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为原则,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以及“能力导向”原则,从会计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和财经素养五个方面构建完整的递进式实践课程与教学体系(见下页图1)。

技能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力求培养技能高超、全面发展、具备综合财经素养的学生。第一学期是会计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主要是学习《会计基础》《出纳实务》课程,重在夯实学生账务处理流程技能和基本的财会岗位技能,使学生掌握借贷记账的应用方法,明确财务基本岗位的职责,明白内部控制对财务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第二学期是提高和强化阶段,主要是学习《初级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课程,通过专题实训以及整周系统实训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匹配会计综合岗位要求的实践水平;第三学期是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学习《财务管理》《报表分析》《审计》等课程,开设专门的综合实训课程,培养财务主管岗位应具备的宏观财务思维和必备技能;在学生即将实习前夕,开设《企业沙盘模拟实训》《创新创业思维和模拟》等课程实训,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四)深化学生实践认知,完善实践效果考核办法

学生只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且实训成绩的获得有具体明确的考核要求与标准,实践教学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对此,高职院校可在入学教育、课程介绍、社团活动中强调财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在实训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使其意识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比如,在《会计基础》《纳税实务》等实践课程教學中结合企事业单位真实发生的账务情况设计课程目标、活动环节和课程思政目标,在《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企业沙盘模拟实训》等实践课程中,结合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中会计(审计)代理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模拟企业经营发生的业务流与资金流,深化学生对专业的基础认知,明白作为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此外,还需要完善实践效果考核办法,包括细化考核标准、量化操作方法、完善技能点操作实施细则、开展多维度考核形式等,改变以往以实训报告、平时表现等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的方式,调整“实践成果资料”和“平时表现”的比例,设计差异化的会计业务资料,以避免出现抄袭实践成果的情况。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在课程评价中增加过程性考核和实践成果指标,如增加账务处理完成率、账务处理准确率、财务报表填报的准确率、企业经营模拟的项目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多元化、可量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激励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前,智能财务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应及时把握行业变革讯息,结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可从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明确“就业导向”职业能力目标、构建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与教学体系、完善考评体系等方面着手,科学构建和丰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内涵体系,切实提高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丽金.基于生态型供应链项目理念的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鲁学生.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4).

[3]刘淑萍.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4).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共育视角下高职财会专业‘5I’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B03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莹(1983— ),广西南宁人,注册财会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财会、审计行业转型升级前沿知识。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职业技能实践教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