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2-06-16韦思婕

民族文汇 2022年30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传承发展

韦思婕

摘 要:通过分析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佛山狮头彩扎的发展现状,从传承人、传播方式、衍生产品和文化完整性等方面阐述了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构建传承人培养体系、丰富传播方式、深挖功能内涵、保留文化完整性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岭南文化;狮头彩扎;传承发展

引言

狮头彩扎文化源于明代,是众多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在民间得到广泛认可和传播。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狮头彩扎这项传统手艺面临着市场缺乏、手艺流失、后继无人的艰难困境,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已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手工匠人年龄断层。佛山狮头彩扎注重装饰效果,不同色彩的脸谱装配不同颜色的饰物,别具神采。拟人化的造型、富于民族特点的用色、多彩的装饰和精巧娴熟的扎作工艺使佛山狮头带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南方狮头艺术的典型代表[1]。当前佛山狮头彩扎文化最出名的“黎家狮”目前已传承到第六代,除此之外再鲜有旁系,呈现出一脉相承、后继乏人的局面。

传播方式和途径单一。互联网的出现为狮头彩扎技艺的传播提供平台,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但很多创作者只是浅显地将狮头彩扎技艺文化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没有在文化内涵和传播形式上进一步提升。又因线下体验狮头彩扎的活动具有区域局限性,大多数狮头彩扎体验活动举办在广东等狮头彩扎的兴起地区,很难让全国大众得到亲身体验。这限制了狮头彩扎的传承和传播。

衍生产品不够丰富。如今彩扎手艺人也在积极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如狮头造型摆件、钥匙扣、吊坠等,但这些衍生产品依旧停留在纪念品和小商品的形式,在大众化、普及化方面依然较弱[2]。加之没有很好考虑喜好者的年龄喜好因素,没有充分融合衍生产品的使用性与民族性,造成产品的附加属性和附加值得不到提升,影响了其深度传承和发扬[3]。

二、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效益转化比低,留不住新活力。佛山狮头彩扎技艺制作工序复杂,分为扎、朴、写、装四道工序,一个狮头交叉点可高达1300多个,因此彩扎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必须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4]。熟练掌握这门技艺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刻苦钻研学习,且狮头彩扎工期长,学徒期间花费的时间精力多、物质收入低,付出与投入不成正比,很多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选择其他收益更高的工作。

传播方式缺乏整体联动和有效解读。佛山狮头扎作的传播只是把传统技艺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到媒介上,缺乏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全面阐释和深入解读,进而难以广泛传播。此外,很多传统技艺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在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没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宽表现形式和增加文化内涵,进而无法很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碎片化方式不利于深刻认识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容不完整的重要原因是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的碎片化。人们在碎片化的掌上阅读和碎片化的文化传播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传統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导致接触到的文化知识较为肤浅和片面,无法做到完整性和体系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产品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创新

健全传承人培养体系,设计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市场产品。要建立健全传承人培养体系,通过多种文化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例如将狮头彩扎技艺传承纳入小初高学校课外素质教育体系,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狮头彩扎技艺和醒狮表演[5];要着重强调在传统技艺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培养传统手工工匠,更要培养能与现实市场需求相融合的产品设计师,让狮头彩扎进入年轻人的生活[4-5]。

丰富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并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快速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传统手工技艺与虚拟现实(VR)技术相结合,利用逼真的虚拟仿真技术让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制作狮头彩扎和醒狮的乐趣。

深挖功能内涵,紧跟时代步伐。将彩扎醒狮的造型、花纹、色谱等元素与服装、首饰、手办相融合,创新设计出各种衍生产品,让狮头彩扎更有实用性,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深度挖掘醒狮内涵,结合时代主题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比如,可将大众喜欢的现代舞蹈和民族音乐进行改编,将其与传统的舞狮表演相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创新产品,使年轻人更易接受。

结语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始终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要主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传统文化+技术手段”创新传统手工技艺,通过“传统文化+互联网平台”拓展传统文化传播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新表现形式”吸引更多时代元素,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 陶文娟. 非遗文创产品创新与跨界衍生设计——以狮头彩扎和夏布绣为例[J]. 青春岁月, 2021(01): 51-53.

[2] 方嘉敏, 关焯辉, 李翠莹, 荆纯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佛山彩扎狮头传承调查研究[J]. 大众文艺, 2021(07): 8-9+22.

[3] 许嘉琛, 刘旺余.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播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 河南农业, 2021(06):56-58.DOI:10.15904/j.cnki.hnny.2021.06.022.

[4] 楠楠, 黎伟. 彩扎狮头技艺需要一种“工匠精神”[J]. 老同志之友, 2019(06):4-6.

[5] 徐珍珍, 章甜甜.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现状、契机与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9(01): 15-20.

本论文是广西区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编号:S202110595356X)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传承发展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论岭南文化在广东高职教育中的体现与发展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