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

2022-06-10张淑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美的

张淑芹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要能够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途径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做美的发现者;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锻炼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一要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如果能了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特点、作用,掌握其方法,就能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文教学

正文: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要认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要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超强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

一、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基础人文教育。它是一种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感的教育。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美育在教育中应该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其《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他写到“培养完全的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因此,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直觉能力的培养,忽视美育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在形象直观之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理性内涵的能力极其匮乏,他们往往抛开感知形象和情感体验来抽象理解作品内容;或者只是一味地沉溺于对作品的自我感知,缺乏对其深沉意蕴的领悟。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深化语文教学的效果。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教育的效果也明显降低。我看,这种看法无疑是偏颇的狭隘的,也说明了这些人对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之间的关系还未全面认识和理解,它的片面之处就是把两者分割开来,对立起来。鸟有双翼,车有两轮,去掉其一,鸟不能翔,车不能行。唯有在抓语文教学的同时进行美育,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才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审美教育也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項不可分割的重要任务。在1999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著名的语言学家叶圣陶曾指出,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并强调学生有了审美本领,“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达到美感的享受,“使自己能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自觉地投身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活的伟大事业”,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实际上就是美学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它的作用就是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素质,把握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审美准则,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让审美能力贯穿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一)用视听结合创设美的情境。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如能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如教《岳阳楼记》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观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雄伟壮丽的景色,让学生震撼于岳阳楼之大观。音乐声,江潮声,风声,雨声,沙鸥声,声声入耳。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置身于“淫雨霏霏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与春和景明时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不同景象会影响人物的心情,从而理解了迁客骚人为什么会有“感极而悲或喜洋洋”的两种览物之情。

(二)用语句的节奏美,增强语感,感受音乐美。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古代许多诗词被配上曲子后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为世人世代传唱,教学时如果用音乐演唱的方式教学,学生在演唱中身心投入,更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怀,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如,教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诗词时,教学生用歌唱的形式去理解背诵诗词,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在美的音乐中享受、感悟,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更加热爱诗词。

(三)利用多媒体,把语言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激发想象力。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相当强,语文教材编有大量优美的富于教育意义的彩图和插图。老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图画美、图案美结合现代的丰富网络资源,焕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的思想情怀,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以《春夜喜雨》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好雨知春”、“和风细雨”、“黑夜明火”、“繁华潢城”设计成四幅画面,然后将其逐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鲜明的直观印象,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认知,使学生渐渐融入意境,将四幅画面整合为一,感受诗的美,接受审美教育。又如教学《沁园春·雪》,从网上下载语文课件,将长城的美景、悦耳的音乐和动人的朗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书、画、音乐”一体的意境妙不可言、美不胜收,这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来欣赏文章的美。

叶圣陶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学生的想象,涵养学生的美感。”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就可以通过挂图、彩图、插图、多媒体播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一途径实现。

三、让审美能力延伸到中学语文课外实践中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这便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造美,表现在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这便是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择词选字,借景表情,借文移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把已知的材料加以合理的想象加工,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

通过引导、联想、想象,学生便会从文学作品中,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辨别美,并为表达美和创造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把诱发学生情感当作教学重点:“背影”只是一个表象,表达的“父爱”也是浅层的父子情深,是人之常情,父亲如此钟爱儿子,也是人之常情,作者时隔八年为什么还要写?问题的提出,便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渐渐地学生便能从事与情中找出深藏其中的“理”: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光景惨淡中,儿子便成了父亲老境中唯一依靠和寄托,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开这依靠和寄托。依恋怜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审美情感由此得以诱发。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父母,思考父爱母爱中的点点滴滴。我引导学生课后回家多关注身边的亲人,发现他们的美、他们的愛,用心感受亲情,并把这种美、爱和亲情表达出来。学生如此持之以恒,在消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熏陶,强化识别事物的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以美引真”,“以智育美”是语文教学与美育结合的最佳形式。语文教学中无处不体现着美的真谛,闪烁着美的光辉。当今教育不再是培育“应试的机器”,而是培养“素质的完人”,这种“完人”绝不是完美无缺,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备的“通才”,而是感性理性全面和谐的完整的人,而这一要求正是对现行教育的挑战,也是我们探索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目的所在。语文美育的研究领域非常宽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多积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版

[3]吴云生王哲平《现代美育指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版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育美的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