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2022-06-10何继耘田海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何继耘 田海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外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喜用和善用中国古代经典典籍,其中散文名句、古诗词名句与语文课程教学息息相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经典典籍的场合、情境、他人阅读解释,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经典典籍与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关系、意义、教学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拓宽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思政的渠道,并为如何有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融入语文课程提供教学实践参考。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①;语文课程;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留下的文学经典典籍灿烂珍贵、成就极高。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在国内外讲话中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典籍中的词句,一方面印证自己观点,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美丽、魅力。而语文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就是在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与优秀文学作品交流。現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习近平用典巧妙融入教学文本中,既可以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内涵。

一、习近平用典与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专业技能比较突出,同时职业院校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的文化程度、人文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更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树立并不能单单靠一门文化课程,而是要多方面的渗透与体悟。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那么在内容丰富的语文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学生能够在吟诵体悟中逐渐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用典,是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经过选择的中国古代经典典籍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容,将这部分典籍名句融入职业教育语文课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能体悟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还能使职业院校学生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学典籍,固本培元,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习近平用典可有效促进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发展。

二、职业教育语文课程融入习近平用典的意义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文本选读促进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其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塑造符合时代发展的自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习近平用典中涉及的中国经典典籍种类多,内容丰富,为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丰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从小学正音、识字、朗读开始,语文课程一直与学生相伴、成长,至中等职业或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专业课程的加入,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渐下降,加之公共基础课的性质,学生学习兴趣平平淡淡,如何让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焕发活力是许许多多一线教师的心头事与努力点。习近平用典,社会意涵丰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情怀,有崇德、敬民、任贤、廉政的方法,有信念、严实、忧患、创新的方向,与语文课程教学文本的思想内容、主题中心等切合度高,比如林语堂《论读书》文本,围绕“读书”,谈了关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要求等重要问题,而习近平用典中有诸多典籍名句涉及读书内容,例如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领导干部如何读书,引用了西汉刘向《说苑·建本》中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句,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读书有“三让”——“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②,这都与《论读书》文本主题相符,且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大学期间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将习近平用典与教学文本结合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可以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让教学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实际。

(二)打通语文课程思政渠道

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各类课程都在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并进行教学实践。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其人文性使得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相比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更具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比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又更具生动性、形象性。习近平用典恰好紧密结合国内时政,讲话场合大到外交,小到学校,还有在国内各个省份视察时的讲话中都能够将诸子典籍、古典诗词、散文引用作为例证,如耳熟能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要杜绝餐饮浪费现象。诸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类名句学生知道,但缺乏行动,在文本教学中引用这些名句,更能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温故知新,重新在现有年龄段的价值观上思考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职业教育语文课程中加入习近平用典,能够激活课堂,使语文课堂更具有时代特征,学生不断从经典典籍中汲取营养,从自身做起,扛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是指引学生未来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行动指南,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思政课程的教学,划分章节系统地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掌握其体系,其主要内容。而语文课程的教学以文本为主,融入习近平用典是以点带面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学生头脑。如学习离别诗,自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西国会演讲时引用的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结合“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共同体”等,教育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学习《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写景文章时,可将习近平用典中的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一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学生理解其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孔孟语录》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引用的老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融入教学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等,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贴合生活,结合思政课程完整体系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能够落实到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

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融入习近平用典的方法与策略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丰富与进步,利用好信息技术,设计好教学过程,将习近平用典贯穿教学实施过程,不仅从形式上增强语文课程新鲜感、形象性,还从内容上提高语文课程思政高度。

(一)直接引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语文课程教学选取的文本,部分篇目主题突出,如爱情主题的《山鬼》(屈原)《西洲曲》(南朝乐府),学生对于其中的中心思想、抒发的情感能够掌握。因此,在备课阶段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选择与文本内容切合度高的习近平用典,直接在教学中展示出来,简单明了带领学生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如《面对苦难》文本,论述苦难的普遍性,对于人们感知幸福、思考人生和提升人格的正面价值,启发人们在直面人生中的苦难、挫折、不幸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健康的人格,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苦难,在苦难中真正领悟到生活与生命的真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教导新时代中国的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与《面对苦难》文本主题相契合,可以激励青年学生勇敢面对人生苦难,努力找寻苦难的积极意义,做好当下学习与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二)首尾呼应,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一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能否快速进入与文本的对话中,往往在于课堂的导入;一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能否让学生“一课一得”,往往在于课堂的收束。在语文课程教学部分文本时,可结合习近平用典,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情境,在课堂的收束部分启发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如林语堂《论读书》一文,读书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熟之又熟,如何在课堂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可以结合习近平用典中“腹有诗书气自华”(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一句导入。《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新科进士董传的一首留别诗。董传家境贫寒,但他依然坚持读书,读书使得衣着朴素的他具有积极向上、谈吐不凡的独特精神与气质。在课堂的开始转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让学生感知读书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提升气质,哪怕是领导干部也要多读书,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经过整篇文章的学习后,在最后课堂收束时结合另外一句用典“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读书乐趣,多读书、读好书,珍惜年少时光,丰富精神世界,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课堂教学用习近平用典来首尾呼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既能加深理解经典名句的涵义,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体会文本的主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完整、严谨。

(三)信息整合,增强理想信念

习近平用典,内容多涉及修身、齐家、崇德、敬民、任贤、廉政、信念、创新等等,有着具体的主题分类,这也为广大一线教师将其融进语文课程教学中提供了方便与借鉴。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排比句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增强气势,增强说理性,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时可以整合习近平用典,同类主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诵读体会,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典故中体现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自己的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一文,诵读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李白蔑视权贵的豪放、潇洒,以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课堂诵读高潮,可带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望,青年一代应具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识,以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态度踊跃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敢于表现自己,做有理想促发展的新时代青年;青年一代应牢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忠诚担当,古有岳飞、文天祥等忠臣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今有邱少云、董存瑞等先烈用生命诠释英雄气概。要以黄继光、杨汉军等优秀同志为榜样,将全部精力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青年一代应具备“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奋斗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习近平用典丰富的内涵结合语文课程中文本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提供了重要渠道。职业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具备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而职业气质的培养,还需要语文课程的力量,需要习近平用典的融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典(第一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习近平用典(第二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赵子波.习近平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引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21.

注释:

①习近平用典: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典籍,简称为“习近平用典”。

②引自《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出版社,153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厅局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示范项目。

作者简介:

何继耘1(1966.10-),男,回,宁夏灵武人,宁夏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宁夏体育职业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田海娇2(1993.03-),女,汉,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宁夏体育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