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市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2-06-09程桂炎周彩兰张文蓉李丽丹黄丽晓罗锦秀黄大敏

广西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性健康医学类性病

程桂炎 周彩兰 张文蓉 李丽丹 黄丽晓 罗锦秀 黄大敏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卫生学教研室,广西百色市 533000,电子邮箱:1163447228@qq.com)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各组织器官已发育成熟,会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和性渴望,在生理驱动下,他们会有目的地去探寻各种良莠不齐的性信息[1-3],如得不到健康的性知识引导,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性健康的认知偏颇,容易陷入性罪错的困境及性自由、性泛滥的泥潭,从而导致各种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4-6]。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与其对性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关[7]。性健康是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大学生个体稳定发展,学校德育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和谐[8]。因此了解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状况并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研究于2020年10月~11月对百色市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旨在了解百色市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百色市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年10~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和百色职业学院3所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 9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846名,女生2 140名,年龄16~27岁;大一学生1 985名,大二414名,大三372名,大四及以上215名。本研究由右江民族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审查号:20210125001)。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参考相关文献[9-12]后自行设计本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民族、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及学习成绩。(2)性健康知识,包括①性与生殖健康:有3个维度,分别为性生理(4个条目,对性特征及性器官生理功能的认知)、性生殖(4个条目,对怀孕、避孕和流产的认知)、性病知识(5个条目,对性病类别、性病传播途径及性病预防措施的认知);②性行为态度:有4个维度,分别为性心理(2个条目,对性话题的接纳、排斥及性幻想)、性行为(3个条目,对正常性行为和异常性行为的认知)、性侵犯(2个条目,对性骚扰和性猥亵的认知)、性道德(1个条目,对未婚同居、婚外性行为、未婚先孕和卖淫嫖娼的认知)。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3,结构效度KMO值为0.794,信效度良好。

对性健康知识的性生理、性生殖、性病知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性侵犯7个维度进行评分,其中前6个维度共19个条目均为单选题,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总分19分;性侵犯维度的2个条目均为多选题,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总分2分;性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21分,总分12.6分为及格,及格率=及格人数/2 986×100%,正确率=得满分人数/2 986×100%。

1.2.2 调查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前先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要求及调查内容。对调查对象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现场发放问卷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当场回收,工作人员回收调查问卷后认真审核验收,剔除不合格问卷。本次发放调查问卷2 986份,回收有效问卷2 986份。采用EpiData 3.0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校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性健康知识得分情况 2 986名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得分为(15.36±2.97)分,正确率为0.6%(17/2 986),性与生殖健康总得分为(8.74±2.08)分,性行为态度总得分为(6.61±1.33)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性病知识(3.84±0.93)分、性生理(2.91±0.98)分、性行为(2.43±0.70)分、性生殖(1.99±0.98)分、性侵犯(1.78±0.41)分、性心理(1.73±0.51)分、性道德(0.67±0.47)分。性生殖维度的正确率与及格率均为最低,分别为4.8%(142/2 986),31.5%(942/2 986),性病知识维度的正确率为24.9%(743/2 986)。

2.2 不同特征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得分的比较 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P<0.05);大四及大五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P<0.05);年龄21~27岁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均高于16~20岁学生(P<0.05);医学类院校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类院校学生(P<0.05);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城镇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父母亲中的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的得分低于父母亲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学生(P<0.05);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得分高于学习成绩较差、一般、良好学生(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得分的比较(x±s,分)

2.3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性与生殖健康得分为因变量(以实际得分纳入),将以上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因素(性别、年龄、年级、民族、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父母亲的最高学历、家庭月收入、学习成绩)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就读学校、就读专业、家庭月收入是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3。

表2 赋值表

表3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大学生性行为态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性行为态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实际得分纳入),将以上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因素(性别、年龄、年级、民族、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父母亲的最高学历、家庭月收入)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是大学生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4。

表4 大学生性行为态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市2 986名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总得分为(15.36±2.97)分,这说明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正确率仅为0.6%(17/2 986),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性健康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可能与学校性教育缺失及学生自我学习局限性有关,很多高校没有开设相关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所接触的性健康知识良莠不齐,学习不够系统,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这提示高校应开展系统、科学的生殖健康及性心理教育,让广大学生受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13-15]。本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于性病知识维度的正确率为24.9%(743/2 986),提示大学生对于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较低,基于当前大学生日益开放的性态度,应把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点从教导禁止婚前性行为转为性道德与性安全教育,重点教育性病的预防、安全性行为等,以减少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传播,避免大学生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等的发生[5,16-1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就读学校、就读专业、家庭月收入是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是大学生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P<0.05),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13,18],这可能与女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态度有关,由于女生学习较为勤奋,且因生理构造等缘故,女生较为注重自身生理健康等性健康方面的知识[19],这提示性健康教育可针对不同性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性施教”。本调查结果显示,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不同的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得分也不同(P<0.05),这可能与不同学校和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培养目标不同有关。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高于非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P<0.05),这是因为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生殖和性病等相关知识,所以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这也对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性道德养成有积极影响,这与王宏兵[20]的研究结果一致;非医学类院校学生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卫生方面的知识不够全面、深入,导致其得分较低[21-22]。这提示非医学类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性健康教育方面的培养力度,以提高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水平。高年级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得分高于低年级大学生(P<0.05),这是因为高年级大学生社会阅历更丰富,了解更多并且更为关注“性”的信息,对于性健康知识掌握更为系统、完善,这与范培杨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调查结果还显示,父母亲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低于父母亲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家庭月收入不同,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行为态度的得分也不同(P<0.05)。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与家庭月收入呈正相关,家庭月收入低的青少年面临更多的生理、心理上的困惑,低收入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缺乏有效的教养策略,更容易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24-25]。父母亲学历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城镇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态度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这可能受到学习条件、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城镇大学生更容易触及健康的性教育,性行为态度也更为规范。

综上所述,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性别、年级、就读学校、就读专业、家庭月收入是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性别、户籍、就读学校、就读专业是大学生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高校需将性健康教育纳入高校基础教育体系,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地加强对性病、性生理和性生殖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道德观念,去污名感、去羞耻感,正确认识两性关系。

猜你喜欢

性健康医学类性病
国内外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性健康教育,教师怎么做?
教育部: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利用主题活动浅析小班幼儿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研究策略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