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的远期效果及不良反应▲

2022-06-09张晓菲罗静思钱家乐

广西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终末骨龄卵巢

张晓菲 罗静思 唐 晴 钱家乐 冯 莹 马 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南宁市 530002,电子邮箱:461110171@qq.com)

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被激活所致。在我国,女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并按发育顺序进展,激素水平提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除外其他原因性早熟,则考虑为CPP。CPP对患儿的主要影响是骨龄提前而使成年期终身高(final adult height,FAH)减损,初潮早现及由其带来的心理不适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s,GnRHa)是近年用于治疗CPP的主要药物。GnRHa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s,GnRH)的释放从而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受抑制,在抑制过早或过快的性发育、推迟月经来潮的同时,减缓雌激素对生长板生长潜能的消耗,延缓骨龄进展,改善FAH。使用GnRHa治疗CPP至今已经有30余年[1],但国内关于病例长期随访的研究报告并不多。我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使用GnRHa治疗CPP已经有20余年,大部分接受过GnRHa治疗的CPP女性患儿现已成年。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既往在我科接受GnRHa治疗的64例CPP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GnRHa对女性患儿FAH的改善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在我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治的64例CPP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CPP的标准诊断,即女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之前出现月经初潮;骨龄超前1岁或以上;黄体生成素基础值>5 IU/L或GnRH兴奋试验提示黄体生成素峰值>5 IU/L;子宫卵巢超声提示卵巢容积大于1 mL,并可见多个直径>4 mm的卵泡[2]。(2)在我科接受GnRHa治疗。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全身复杂性疾病所致的性早熟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GnRHa治疗,首次剂量为80~100 μg/kg,最大剂量不超过3.75 mg,维持剂量为60~80 μg/kg,每4周肌肉注射1次,治疗时间0.05~4.75(2.15±0.92)年。

1.3 随访和资料收集 记录开始治疗和治疗结束的年龄、骨龄。治疗过程中监测身高,计算每半年的年生长速率。计算或记录治疗前、停药时的预测成人期终身高(predicted adult height,PAH)、遗传靶身高、随访终末的身高(即FAH)、净获身高。计算治疗前、停药时及随访终末的体质指数、超重/肥胖比例。记录随访终末时患儿月经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随访终末),随访终末时患儿年龄为16.8~25.9(21.81±2.11)岁。

1.4 相关指标的评价方法 (1)用国际统一标准Greulich-Pyle法[3]评估骨龄。按Bayley-Pinneau法[4]计算骨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eight standard-deviation score for bone age,HtSDSBA),用于反映骨龄进展程度与身高增长的综合结果,数值越大说明骨龄抑制效果越好,骨龄抑制好则身高增长快。(2)身高、体重的评估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结果[5]。(3)年生长速率(cm/年)=身高增长(cm)/治疗时间(个月)×12(个月),用于反映身高增长的快慢。(4)按Bayley-Pinneau法[4]计算PAH。(5)GnRHa治疗后的净获身高=FAH-开始治疗时PAH,用于反映GnRHa的远期疗效[6]。(6)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值分类标准(2003)[7]诊断超重、肥胖。成人的标准[8]为:24 kg/m2≤体质指数<28 kg/m2为超重,体质指数≥28 kg/m2为肥胖。(7)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cm)+母亲身(cm)-13]/2[9]。(8)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10],有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律子宫出血是必要条件。另外符合以下两项中的1项:① 高雄激素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② 超声下表现为多囊卵巢。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雄激素升高。

1.5 分组方法 按开始治疗时的年龄分为小年龄治疗组(开始治疗时年龄<8岁,n=29)、大年龄治疗组(开始治疗时年龄≥8岁,n=35),比较组间FAH和净获身高的差异,以了解开始治疗年龄对疗效的影响。

1.6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PP女性患儿GnRHa治疗期间的年生长速率变化 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停药,停药后的患儿不计入后续年生长速率的计算,治疗24个月后因例数少,不再进行年生长速率的计算。治疗后0~6个月的年生长速率为(6.64±1.71)cm/年(n=60),治疗后6~12个月的年生长速率为(5.62±1.94)cm/年(n=58),治疗后12~18个月的年生长速率为(4.90±2.63)cm/年(n=37),治疗后18~24个月的年生长速率为(4.32±2.70)cm/年(n=34)。4个时间段的年生长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4,P<0.001),随治疗时间延长,年生长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2.2 GnRHa治疗后CPP女性患儿的身高改善情况 患儿开始接受GnRHa治疗时的年龄为3.5~10.7(8.03±1.44)岁。患儿的FAH、遗传靶身高分别为(160.98±4.95)cm、(155.55±3.38)cm,FAH高于治疗前的PAH(t=11.019,P<0.001)和停药时的PAH(t=5.119,P<0.001),并且超过遗传靶身高(t=7.247,P<0.001);停药时的HtSDSBA较治疗前增加(z=-6.222,P<0.001)。见表1。64例患儿中,59例患儿的FAH超过遗传靶身高,占92.2%;60例患儿治疗后身高有所追赶(即停药时PAH高于治疗前PAH),占93.8%。随访终末时,64例患儿的净获身高为(9.45±4.47)cm。小年龄治疗组的净获身高高于大年龄治疗组(P<0.05),但FA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64例女性患儿治疗前后及随访终末指标变化

表2 不同年龄组患儿FAH和净获身高的比较(x±s)

2.3 CPP女性患儿经GnRHa治疗前后及随访终末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治疗前、停药时、随访终末时患儿的体质指数分别为(16.41±1.59)kg/m2、(17.80±2.36)kg/m2、(21.08±3.11)kg/m2。治疗前、停药时、随访终末时患儿的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时的超重率较治疗前稍有增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终末时的超重率较停药时降低(P<0.05);治疗前、停药时、随访终末时患儿的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64例CPP女性患儿治疗前后及随访结束时的超重和肥胖情况的比较[n(%)]

2.4 GnRHa治疗的其他不良反应 随访终末时,64例患儿中,有4例(6.25%)明确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2例(3.13%)月经不规律,3例(4.69%)存在痛经,有1例(1.56%)已经生育一健康婴儿。

3 讨 论

性早熟是儿童内分泌专科常见疾病之一,既往被定义为男孩在9岁前、非裔美国和西班牙裔女孩在7岁半前、白人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11]。2015年,我国CPP诊断与治疗共识提到,CPP的总发病率为1 ∶5 000至1 ∶10 000,女孩病例数约为男孩的5~10倍[2]。 GnRHa是治疗CPP的首选药物,其可使GnRH受体脱敏和下调,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最终将性腺激素降低至青春期前水平[13-14]。既往研究报告的GnRHa不良反应主要为潮热等更年期表现,以及过敏、局部炎症、骨密度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关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已有不少研究报告,但是有关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报告并不多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4例CPP女性患儿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显示,64例CPP患儿的FAH高于治疗前和停药时的PAH、遗传靶身高(均P<0.05),提示GnRHa治疗可以改善女性CPP患儿的终身高。同时,GnRHa治疗后,FAH超过遗传靶身高的患儿比例,以及身高有所追赶的患儿比例均超过90%,随访终末时患儿的净获身高达(9.45±4.47)cm,这说明GnRHa治疗CPP在身高获取方面效果显著。此外,本研究发现,与开始治疗时年龄≥8岁的患儿相比,开始治疗时年龄<8岁的患儿净获身高更大(P<0.05),但两者的FA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干预与晚干预的CPP女性患儿在GnRHa治疗中身高获益效果相似,这与部分学者报告的治疗年龄>6岁的CPP患儿不能获得理想身高的结果不一致[15]。原因可能是既往研究是分析不同中心的数据,有些研究为不完全的随访,各项研究中身高预测方法及对成人身高的定义不同;而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随访时间长,因此结果不一致。

本研究发现随着GnRHa治疗时间延长,身高的年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治疗1年后的年生长速率低于5 cm/年,这与既往研究结果[6]相似,也与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的体会一致。有学者发现,影响第2年身高生长速率的因素有开始GnRHa治疗时的年龄,以及开始GnRHa治疗时和治疗1年末的骨龄,即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大、骨龄越大,治疗1年后的骨龄越大,治疗1年后身高生长速率减慢越明显[16]。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7]。GnRHa的不良反应之一是体重增加,GnRHa对CPP患儿成年后体重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中,患儿停药时的超重率较治疗前稍有增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两个时间点的肥胖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终末时的超重率较停药时降低(P<0.05)。这说明经GnRHa治疗后CPP患儿的体重有可能增加,但并没有造成肥胖,而停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患儿超重的情况会有所减轻。经GnRHa治疗的CPP患儿中,成年后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重或肥胖者,但不能说明一定是由GnRHa治疗所致,因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很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方式和结构的变化,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我们认为GnRHa可能会导致CPP患儿体重一过性增加,但是不会导致肥胖,也不会导致成年超重、肥胖。

育龄妇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率为5%~10%[18],在我国为5.6%[19]。本研究有6.25%的CPP女性患儿成年后明确诊断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略高于我国育龄妇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率,原因尚不明确。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学者发现其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相关:垂体对下丘脑GnRH的敏感性增加,分泌过量促黄体生成素,并刺激卵巢间质、卵泡膜细胞产生过量雄激素[20]。一项针对泰国人群的研究长期追踪随访64例接受GnRHa治疗的CPP女性患者,随访截止时,患者年龄为(20.7±2.7)岁,有2例(3.13%)患者确诊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认为GnRHa不会增加CPP患者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21]。另有学者发现,接受GnRHa治疗的特发性CPP患者(56例)的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雌激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未经治疗的特发性CPP患者(38例),且GnRHa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相关[22]。因此,GnRHa治疗是否会增加CPP患者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目前尚存在争议。

综上所述,CPP女性患儿GnRHa治疗后身高获益显著,干预时间不同的患儿身高获益相似;GnRHa可能一过性增加患儿的体重,但可能不会增加肥胖的风险;GnRHa是否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尚不明确,需要增加样本量及长期追踪随访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终末骨龄卵巢
2387 例儿童青少年骨龄调查分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评估身高需要定期测骨龄吗
体检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切迹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养卵巢吃这些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骨龄预测身高靠谱吗
不同项目儿童少年运动员骨龄纵向分析与应用研究
卵巢按摩保养效果没想得那么大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