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的拟定与解读

2022-06-09陈仕

民族文汇 2022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陈仕

摘 要:在素质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更倾向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和学科思维训练。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解决问题”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开展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并且在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解决问题”这个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改版和修订,对课上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小学数学的教学角度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解读和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引言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及基本经验活动,也要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概括为“四基”和“四能”教学目标。“解决问题”这一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开展的,首先通过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数学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理解、掌握能力提升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目标

开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点出发,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性,进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数学课本中的题目为例,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就提出了以计算这个数学能力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珠子的总数有58个,将每10个珠子穿成一串,那么现有的珠子一共能穿成几串?”这个题目的提出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将数字化的内容与具象化的珠子相结合,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场景,让学生结合具体场景和具体要求解决数学问题,这是课本中所体现出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就以能力的培养需要将教学目标重点放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基于数学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开展优质课堂,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方式。

二、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与抽象性或推理性的思维相关,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还会接触到数学建模的思想,而这些基本的思想方法会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导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解决问题中要关注到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和数学思维训练。在教科书中也对这一教学目标有充分的体现。比如在小学五年级的課本《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充分的体现出了建立模型的数学基本思想,方程式是学生计算过程中常用到的数学计算方式之一,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具象化的教学内容,而在课本里将方程式的应用延伸到了挖隧道类型的工程问题里,也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及面积计算问题等多个方面,这是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考察,也是突出“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的体现。学生在利用方程式解决应用问题中会自觉的与题目所给出的场景相结合,在思维中建立起一定的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得到有效的结合和准确的转化,这是思维抽象性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重要经历。

三、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不可少,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上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在班级教学中,小组合作也是实现问题解决的重要方式,所以有关“解决问题”这一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拟定,可以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出发。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转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为例。已知小明的妈妈花了18元买了三个碗,同学们可以计算出来每个碗要多少钱吗?再计算出来每个碗要多少钱后再思考,如果小明的妈妈想要再购买10个同样的碗又需要花费多少钱?教师通过不同角度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不同角度发散,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此外,在课上也要积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以计算能力培养为例,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每3~5人分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开展情景化的小游戏,假设小组成员正在超市购物,将每一个物品标好价格让学生充当小收银员的角色计算出总共花费的金额,也能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中的高级阶段。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说明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足够夯实,让学生在遇见数学知识时,会自觉的产生条件反射,在理论的指导下思考数学问题。而提出数学问题是学生思维轨迹的体现,说明在其看到了生活中某一数学场景之后会自主的思考,用数学逻辑和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学生们常见的水果——菠萝,为菠萝削皮需要专业的工具,超市卖需要削皮的菠萝为五元一斤,而削皮后的菠萝为七元一斤,小刚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可不可以帮小刚算一算妈妈买哪一种菠萝更划算呢?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在学生遇到相同的场景之后,也会自觉的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结语

以“解决问题”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是理论知识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重要教学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的拟定逐步提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夯实数学知识基础、构建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严慧敏.为“达”而“读”  为“达”而“思”——“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2):95-96.

[2]王云.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2(05):55-57.

[3]缪惠容.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83-85.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