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

2022-06-07翟淑萍缪晴甦叶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溢出效应

翟淑萍 缪晴 甦叶

关键词:财务报告问询函;会计稳健性;直接效应;联结关系;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2)03-0086-10

一、引言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市场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因素。2020年10月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也强调会计信息质量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要原则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标准。会计稳健性要求企业在处理业务时始终保持审慎原则,及时确认所有的预期损失,而不确认预期的收益,这不仅有助于规避虚增利润导致的利润分配侵蚀资本的风险,还能够保护企业相关者的切身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外部环境是会计稳健性不断强化的外在原因,严格的审核制度能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下,外部监管环境并未对会计稳健性起到真正的治理作用。

随着上市公司自主信息披露时代的来临,监管理念从“管制”转变为“监管”,证券交易所开始调整信息披露监管模式,逐步将重心从“事前审核”转向“事后监督”,其中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制度就是政府创新性监管的代表性举措。自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直通车正式开通以来,财务报告问询函的数量逐年增加,监管范围也逐渐扩大,对资本市场健康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证券交易所监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外部监管的一种力量,财务报告问询函能够显著提升管理层业绩预告的积极性和准确度,改善会计信息的可读性和可比性。此外,问询函监管还具有溢出效应,会提高集团内其他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增加与收函公司相同行业、聘用相同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董事联结关系公司年报的可读性和可比性。

那么,问询函是否会发现公司违背会计稳健性的行为并予以矫正,有待深入探讨。同时,鉴于外部监管可以有效阻止违规行为的传染,如果财务报告问询函能够提高收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是否会对与其具有高管联结和审计师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产生间接影响?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15—2019年的样本数据,从会计稳健性角度考察财务报告问询函的经济后果,为充分发挥问询函的外部监督力量,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提供证据支持。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收函公司会计稳健性的直接效应

财务报告问询函作为一种自律性监管措施,能很好地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增加违规成本进而提高收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首先,财务报告问询函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提高会计稳健性。一方面,证券交易所通过深入挖掘公司信息,如公司收函和回函的过程中暴露更多的内部消息,从而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使得投资者、审计师等信息需求者更容易获取公司深层次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抑制经理人隐藏坏消息的可能,降低经理人推迟确认损失的概率,从而提高会计稳健性。另一方面,公司收函必然引来媒体关注,媒体对收函公司的大量报道,促进信息广泛而快捷地扩散,让外部投资者更快地捕捉到公司更全面的信息,进而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公司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更容易曝光,曝光后的公司将面临形象受损、外界质疑等一系列风险,使得管理层进行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增加,因此,管理层在决策前不断进行权衡,在会计行为决策时,会更加谨慎,进而增强公司会计稳健性。

其次,财务报告问询函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提高会计稳健性。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是政府监管的重点,因此,财务报告问询函也高度关注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督促被问询公司整改内部控制,从而改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完善公司的风险评估和识别体系,使公司加强对相关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预期损失正确估计和及时确认的能力,进而提高会计稳健性。

最后,财务报告问询函通过增加公司违规成本,从而提高会计稳健性。第一,公司收函后,会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使收函公司被稽查的概率增加;同时,公司也会面临更高的违规成本,从而促使收函公司更加小心谨慎地“行事”,采取更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二,公司收到问询函后,还会受到与公司具有利益相关关系的投资者等的关注,隐匿的“坏消息”一旦使信息使用者遭受经济损失,公司将面临诉讼风险,并支付较高的处罚金和诉讼成本,因此,公司管理者会权衡各方利益,更倾向于及时确认公司损失,进而提高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第三,财务报告问询函不仅需要公司作出回复,甚至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出具意见。审计师为了规避风险,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加,导致公司未来被调查的概率进一步增加,倒逼公司会计行为更谨慎,进而提高会计稳健性。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交易所发出的财务报告问询函可以提高收函公司会计稳健性。

(二)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关联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溢出效应

交易所问询函除了对收到问询函的公司(简称“收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产生直接效应外,还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表现为当公司收函后,与收函公司具有某种联结关系的上市公司(简称“关联公司”)的会计穩健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审计师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直接参与人,不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客观抽样调查,还需要对一些会计事项进行主观的判断,所以,审计的结果更多地受到审计师个人的影响。Francis和Michas(2013)发现,低质量审计的传染效应是由于公司之间聘请了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产生的联结关系而导致的。类似地,当审计师所审计的公司被交易所问询时,可以合理地推测出审计师的审计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那么,具有审计师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也可能存在同样的审计问题,产生“传染效应”。因此,一方面,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会更加注重被审计公司财务报告的稳健性,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识别公司高估收入或者低估损失的行为,进而提高会计稳健性。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其提供的审计质量。而问询函对审计师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为了维护声誉,巩固市场地位,审计师行为也会更加谨慎。因此,在收函公司收到问询函后,与其存在审计师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也会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a 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与收函公司具有审计师联结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溢出效应,即收函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提高与其具有审计师联结关系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高管联结关系是指收函公司高管同时在关联公司担任职务。联结关系使不同公司之间形成一个大的社会网络。高管作为公司领导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及进行决策的核心成员,也是信息知识和经验传递的重要渠道。有研究发现,联结关系使得公司对同一种经济行为存在相似的处理方式,高管基于参照物来制定决策的动机更强,而且联结关系使得参照对象更容易被观察到,模仿行为更容易发生。所以,当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时,具有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会作出同样决策,即提高公司会计稳健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b 收函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提高与其具有高管联结关系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三、实证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我国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披露始于2013年,但2013年和2014年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公司较少,使得是否收到问询函变量的分布严重有偏,因此,本文选取2015—2019年沪深交易所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搜集得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相关数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剔除金融业、ST及数据缺失的样本后,最终得到14433个观测值。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和99%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会计稳健性(C_Score)。直接效应的被解释变量为收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C_Score),借鉴Khan和Watts(2009)的研究,采取改进的Basu(1997)模型衡量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具体为:

将式(4)分年度回归,得到回归系数μ~μ及γ~γ,分别代回式(2)与式(3),计算得到公司好消息确认程度G_Score及会计稳健性C_Score。

溢出效应的被解释变量为与收函公司具有审计师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的会计稳健性(C_Score_aud)、与收函公司具有高管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的会计稳健性(C_Score_dire)。

2.解释变量: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Inquiry)。Inquiry为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虚拟变量,当该上市公司收到证券交易所的财务报告问询函时,取1;否则,取0。由于财务报告问询函在年报披露之后收到,因此,财务报告问询函影响的是下一年年报的信息披露情况,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另外,溢出效应的解释变量为收函公司当年会计稳健性的均值(C_Score_aver),即当关联公司与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收函公司存在聯结关系时,采用收函公司当年会计稳健性的均值衡量;当关联公司只与一家收函公司存在联结关系时,采用收函公司当年会计稳健性衡量。

根据已有研究,各控制变量具体见表1。

(三)模型设定

为检验财务报告问询函对收函公司会计稳健性的直接效应,建立模型(5)。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其中,会计稳健性(C_Score)的均值和中位数为0.071和0.052,标准差为0. 098。Inquiry的均值为0.109,表明收函公司的样本约占总样本的10.9%。

(二)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

表3中的列(1)是模型(5)的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来看,在控制了年份、行业和一系列控制变量后,解释变量Inquiry的回归系数大于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与公司会计稳健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Hl预期一致,说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收函公司会计稳健性有明显的直接治理效果。

表3中的列(2)和列(3)是模型(6)的回归结果,展示了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与收函公司具有审计师与高管联结关系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溢出效应。考虑到不具有审计师(高管)联结关系的公司不存在溢出效应,因此,仅保留与收函公司当年存在审计师(高管)联结关系且未收函的公司样本,最终得到3720(2304)个回归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收函公司当年会计稳健性的均值(C_Score_aver)与审计师(高管)联结公司会计稳健性[C_Score_aud(C_Score_dire)]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分别验证了H2a与H2b,说明财务报告问询函监管对具有审计师(高管)联结关系公司会计稳健性产生溢出效应。

五、稳健性分析

(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1.参照Lara等(2016)的研究,使用G_Score与C_Score之和度量公司年度的会计稳健性程度C_aver,进行稳健性检验。利用模型(5)重新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见表4中的列(1)。可见,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Inquiry)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大于0,H1的结论仍然成立。

2.为了克服政策自选择的问题和收函与未收函公司之间的系统性差异,证明收函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提高确实来自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这一外生事件的冲击,先进行PSM(倾向得分匹配法)配对分析,然后采用DID(双重差分)方法验证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结果的真实性。

首先,进行PSM匹配,采用1:1抽样有放回最近距离的配对方法。根据刘柏和卢家锐(2019)的研究,选择影响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公司规模(Size)、审计意见类型(AO)、资产负债率(Lev)、盈利水平(ROE)、终极控制人性质(STATE)、独立董事比例(IDR)、股权集中度(TOP3)、违规处罚(Violate)。匹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全部在10%以内。从表5的T检验结果来看,匹配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特征变量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满足了平衡性假设。

其次,建立DID(双重差分)模型:

其中,关键的解释变量为是否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Inquiry)与收函前后(Post)。Post表示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时间的虚拟变量,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之后的年份取1,之前的年份取0。我们预期,模型(7)中的a3显著为正,说明相较于对照组公司,处理组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后的会计稳健性显著提高。

表4中列(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st×In-quiry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公司在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之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显著提高,为Hl提供了稳健性证明。

(二)审计师联结和高管联结溢出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1.更换溢出效应的解释变量。参照梅蓓蕾等(2021)的研究,解释变量采用与未收函公司存在联结关系的收函公司收函数量(Relation)重新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见表6的列(1)(2)。可见,Relation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再次证明了财务报告问询函能够对具有审计师或高管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的治理溢出效应,回归结果稳健,H2a和H2b的结论成立。

2.为了消除审计师联结或高管联结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关联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采用DID模型进行检验。将未收函公司分为两组,用变量“审计师联结(In.quiry_aud)”和“高管联结(Inquiry_dire)”区分,其中,与收函公司具有审计师或者高管联结关系的公司为处理组,Inquiry_aud或Inquiry_dire取1;否则,取0。Post_P表示存在联结关系的收函公司收函时间,收函后的年份,取1;收函前的年份,取0。构建模型(8),我们预期p3显著为正,说明财务报告问询函确实提高了存在审计师联结和高管联结关系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中的列(3)(4)所示,交互项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再次证明了财务报告问询函能够对具有审计师或高管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的治理溢出效应,说明H2a和H2b的回归分析结果稳健。

(二)正式制度异质性

正式监管制度的严格执行是自律监管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比发现,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的监督程度存在差异。上交所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后,会同时将财务报告问询函提交给本地政府和证监会,因而监管力度更强。因此,把上市公司分为上交所上市和深交所上市,用Local表示,上交所上市的公司,取1;否则,取0。考察监管力度不同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会计稳健性的直接效应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均显著;基于Chow检验的组间系数差异的结果显示,在1%的水平上,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上交所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影响,说明财务报告问询函监管对上交所上市公司具有更强的监管效应。

同理,分组考察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审计师联结和高管联结公司会计稳健性溢出效应影响的差异。审计师联结溢出效应的Chow检验的组间系数差异的结果显示,在5%的水平上,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上交所审计师联结关系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的溢出效应影响更大;而高管联结的溢出效应的组间差异Chow检验未通过,说明监管力度对高管联结关系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溢出效应不存在影响。

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审计师联结公司会计穩健性溢出效应影响在上交所(监管力度更强)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审计师作为监督的第三方,能够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一旦报表出现问题,审计师会成为公众指责的首选目标;证监会为了尽快平息事件,也会对审计师进行严厉的惩罚。因此,监管力度越强时,对审计师的影响比对高管的影响更大。

(三)非正式制度异质性

社会信任作为最重要的非正式制度,被认为是除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以外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参考已有关于社会信任环境的度量研究,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获取社会信任指标。在2015—2019年期间,CGSS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举行过两次调查。鉴于社会信任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因此,用2015年的数据代替2015年和2016年的信任程度,用2017年的数据代替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信任程度,并且以信任程度的中位数为标准把样本分为高社会信任和低社会信任两组,用Trust表示。社会信任环境大于中位数时,取1;否则,取0。分组考察在不同信任环境下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会计稳健性的直接效应在信任环境不同时均显著;基于Chow检验的组间系数差异的结果显示,高信任环境下,在1%的水平上,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更大,说明在信任环境高时,财务报告问询函能更好地发挥监管效应。

同理,分组考察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审计师联结和高管联结公司会计稳健性溢出效应影响的差异。审计师联结溢出效应的Chow检验的组间系数差异的结果显示,高信任环境下,在5%的水平上,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审计师联结关系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的溢出效应影响更大;而高管联结的溢出效应的组间差异Chow检验未通过,说明信任环境的高低对高管联结关系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溢出效应不存在影响。

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审计师联结公司会计稳健性溢出效应影响在社会信任高时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社会信任高时,社会网络越发达,使得公司透明度越高,审计师获得审计证据变得更加方便,公司的激进行为更容易被审计师发现并披露。因此,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对具有审计师联结关系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影响更大。

七、结论与建议

以上研究发现:(1)证券交易所发出的财务报告问询函可以提高收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2)财务报告问询函的监管效应具有溢出效应,即收函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后,与收函公司具有审计师联结和高管联结关系的关联公司,其会计稳健性也会提高。(3)财务报告问询函对收函公司会计稳健性影响的机理在于,财务报告问询函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增加违规成本,从而提高收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4)在监管力度和社会信任环境更强的地区,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会计稳健性的直接效应和对审计师联结关系公司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但对高管联结公司的溢出效应并没有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发出的财务报告问询函具有监管效应,不仅对收函公司存在治理效应,还能对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公司产生威慑作用,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机制。此外,财务报告问询函监管的治理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监管力度和社会信任环境的影响。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证券交易所应不断完善财务报告问询函的公司治理功能,针对财务报告问询函提到的问题,继续展开实地调查,视问题严重程度启动后续立案稽查程序等,从而强化财务报告问询函监管对上市公司的威慑和治理作用,进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第二,应注重发函的效率,在选择问询对象公司时,除考虑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外,可重点选择高管和审计师联结情况比较多的公司进行问询,以高管和审计师联结为纽带,实现问询一家公司,威慑一片公司的监管治理效应,以更好地发挥问询函对联结公司的治理效应。第三,应加强正式监管力度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建设,使得自律监管与其他制度相互配合,更好地提升上市公司信息质量。

猜你喜欢

会计稳健性溢出效应
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研究
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职工薪酬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分析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品伤害危机溢出效应研究综述
会税差异与产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我国农村教育非货币化收益与溢出效应研究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