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散性创造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2-06-05杨敏荣

速读·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思维初中物理培养策略

杨敏荣

◆摘  要:初中物理作为基础性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思维为主要目的。要深入研究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创造思维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发的思考新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要用新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索世界、发现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散性;创造思维;培养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但这并意味着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手段是单一的。相反,物理学的研究是开放的,和其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联系是紧密的。所以,通过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多加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思维。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融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学生发散性创造思维的培养。

一、通过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培养,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摒弃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多一些的实验用具,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的道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一些如酒精灯外的道具需要教师教授一些使用方法外,其他的道具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由探索其使用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只需要给出实验的目的和名称,让学生自主的为实验做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准备对应的实验:器具、环境条件、材料性质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尽可能的还原教材中的实验环境。要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方法还原实验条件。并思考哪种方法是最容易实现的,哪种方法的实验效果最好,能否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比如:在学习密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检测不同的实验道具的密度是否是相同的。教师不要给学生提供实验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思考是运用比体积还是比重量来测试实验道具的密度。教师这个时候不要给学生提示,只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在实验报告上记录自己思考的过程。当学生完成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方法和课本上的实验方法的异同点,两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并引导学生注意综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开拓更加简便的实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不同的测量道具所得出的结果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会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肯探索就会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学生经过学习会在生活中创造一定的实验条件,检验自己的思考结果。这种检验对于进一步探索自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用反向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

以往的物理学习都是在已知条件的情况下,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对题目进行解析。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深入研究实验的已知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对应的实验。例如:在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给出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让学生画出入射光线。或者,让学生依据反射和入射光线来画出镜面。在学生解答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对应的答案是不是具有唯一性?如果不具有唯一性,那么其他的答案会是怎样的?给出怎样的条件才能使答案具有唯一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保存。在学期末,将这些记录进行纵向分析。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本学期的思维模式、探究方法、解题思路有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于探究物理学原理有哪些帮助?自己要怎样学习才能继续培养反向逻辑思维?经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会理解通过结果推导原因的过程,进一步启发学生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探究各种事物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要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实验的素材,比如:引导学生思考润滑剂的原理是什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社会发展的,当没有办法达成目的时,要利用物理规律推导所需要创造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创造条件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然规律。

三、运用空间假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

物理学的研究本就是需要在一些假设的前提下开展的。在导入阶段教师一般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的思考,而在学习阶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当物理规律不在适用的情况下,会发生哪些后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讓学生思考,添加一些条件能否替代已经失效的物理规律。这些条件和物理规律相比是否具有一样的特性?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充分的表达出来。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要予以适当的补充和纠正。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原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的掌握物理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力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如果没有重力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当学生回答出我们可能漂浮在天空中,高楼也都不复存在的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的引发学生思考,既然重力的影响是无法规避的,那么题目中的“不考虑其他因素”是不是现实的?实际应用会有哪些阻碍?通过这种思考,学生可以将物理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会主动思考一些物理规律的运用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制约。思考自身要怎样操作才能尽量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方面看的文献验证自己的操作是否是可行的?让学生思考具体要向哪一个方向研究才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教师在课下要和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帮助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完成对自身设想的检验。教师要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对应的关键数据,并指导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思考。这种思考将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开拓性的将不同的知识加以融合,从而为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我国未来的科学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作为物理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教材,依托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大胆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性的利用前沿教学理论,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思维逻辑体系。广大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多个渠道交流心得体会,为我国的物理学教育改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万海.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艺术,2021(08).

[2]康东胜.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

[3]李明.基于学生研究课题生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21(88).

猜你喜欢

创造思维初中物理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