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融合的方法研究

2022-06-02唐瑛刘文鼎任虹宇刘应海

中国新通信 2022年6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初中数学

唐瑛 刘文鼎 任虹宇 刘应海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与实施,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之下,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采用“信息匹配式”的教学策略,变革学生传统做题的结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深度融合,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初中数学    方法研究

引言:

新形势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辅导回归了学校,学校的工作量剧增。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学校重要的考核指标,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短时间内来改变学校的教学质量,任务十分艰巨。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从国际范围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历来都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阐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意义与作用,或者去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2]我国的学者,针对实现“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提出具体的方法是: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出发。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3]

通过设计信息化的学生做题环境,采用“作业复盘式思考”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采集学生个体在应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精准锁定学生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一对一”的学习“干预”,解决教学中的“查缺补漏”问题。同时,以系统为媒介,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融合的方法探索

鉴于当前的严峻形势,通过近十年的“教学信息化环境”的研究与探索,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采用非人为的、非主观的数据采集方法,将学生“做题”的过程细节展现出来。彻底摈除低效的重复的补课、刷题、埋头苦干,在正常的教学情况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创建下的,基于学习内化为目的,“习题复盘”环境内,开展学习内化程度的评价,实现精细化的“查缺”,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干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的学习中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学习帮扶”。在实现学生学习减负的同时,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系统突出信息技术与习题内容的融合,在做题复盘的过程中重点按逻辑思维的方法,提供各种路径的选择,记录选择的结果,进行“内化程度”的评价。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方法如下:

(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

每当谈到信息化教学,首先想到的是网络教学平台、生产制作课件。用课件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甚至幻想着用课件替代老师的教学。所以,就有“智能化”教学资源的推送。学生想学什么,就将特级教师的课件推送给他。教学的源头在教师,学习的真谛在“学以致用”,在于内化。只有会用,才能举一反三,才是真正的学会。如果只会背书,背题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学生,是注定不能成才的。教学得靠教师,信息技术永远不可替代教师的教学作用,但它能辅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现有的课件和多媒体教学,仅仅只是改变了“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特征,也没有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关键是:最终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而不是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师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切入点

运用信息技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内化程度。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课程融合”的切入点。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内化检测,不仅仅是布置几个题目,看看答案是否正确那么简单,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检测到学生的解题过程,思维过程,知识运用过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靠传统的做题方法是实现不了的,它必须在特定的信息化环境中,通过对审题、知识原理的运用,对常见错误和知识概念的应用与研判来考核、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步骤,最后到答案的选取等一系列的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思维逻辑。通过对每一个应用过程的评判,得出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程度的评价。

(三)内化程度的评价方法

通常我们把做题答案的对与错作为内化的评价方法。一个题目的答案做对了,说明内化成功,做错了,说明内化失败。然而,作为一个知识点的内化程度的评价,就远不是那么简单了,而是要看每一个题目里面的各个逻辑项的应用内容是否成功?还是失败?成功的是哪些项?失败的又是哪些项?我们要准确地知晓学生做题过程中,哪些地方是做对的,哪些地方是做错的。如果80%以上的应用项目都能答对,则说明该知识点基本掌握。同时,如果对该知识点中的所有发生错误的20%的项目进行仔细分析,如果多个题目都在同样的应用项目上出现错误,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学生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即使各个错误项是分散的,我们也能在学习方法上分析出问题所在的原因,开展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学生的提高自然就会很快。

(四)自主、探究、合作的具体方法

利用信息化环境对学生的内化程度进行检测是发生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完成之后,由学生每周一次地独立自主地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作业“复盘”式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多个应用项目的选择方式,在独立思考、研判和探究中完成。同时在信息环境的支撑下,运用系统获得大量学生做题的过程数据,教师在后台研判。这是传统教学没有的教学环节,也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独立应用。与传统做题不同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中需要学生回答的不仅仅是解题步骤和题目的答案,而是包含了知识的运用、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中还包含了许多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对知识點的细微不同之处的研判。学生的回答必须保证每个题目的每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只要有一项是错误的,就会被记录。当多个同类题目的错误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能考察出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或发现学习习惯的问题所在。这种 “匹配式教学”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当然,在系统的学习中,我们还加入了“帮扶结对”,“对抗结对”,“优胜明星”等符合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内容。

三、“融合”后的实验效果:“查缺补漏”

实验方法:每周由任课教师,将本周学生的作业题中,按知识点,挑选出8-10个典型题目,按内化需求进行改编,创设信息化环境,然后入库。每周末组织学生利用自习时间上网进入信息环境系统中开展答题练习。系统里面有审题、知识点细节选择、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步骤、答案、常见错误、总结等栏目与需要求解的问题相对应。学生通过信息匹配来解决问题。系统向教师提供大量的匹配成功与否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就能查出学生对这道题是“真会”还是“真不会”,错误的地方是在哪里。查出错误的地方,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补习”。然而,教师的“补习”不是将学生不会的、做错的地方重新讲一遍,而是继续利用系统,通过“信息比对法”来“补”。你哪里做错了,就把正确的选项信息和学生的错误选项信息,以及错误的原因放在一起进行信息比对,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是什么,错误的是什么,错误的原因又是什么。逼着学生去思考,有些同学会马上“顿悟”。也有的同学一时想不通也没关系,先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和老师一起探讨。这种“补”的方法实际上就是逼着学生去开动脑筋,这是一种利用信息资源的最简单、最有效率的,能促进学生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也是利用信息化的加工工具,及时有效地重起学生知识建构的方法。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为全面发展潜移默化的日积月累打下坚实的基础。[5]

在学校试验中,取同一教师的两个平行班学生,其中一个班仅经过一个学期(8+1)次的练习(其中的一次是重复练习,同内容不同的题目)。结果,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学生平均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了3.5分。适应下来的学生中,其个人的期末考试成绩比期中考试成绩能呈现20—30分的提高。上述成绩仅仅是以测试为主,教师课堂干预为辅的情况下获取的,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一对一的干预和辅导。同时,本次实验,作为新生事物,测试的时间较短,不适应的学生不少。而且,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由于时间问题,未对不适应的学生进行个别干预。我们相信一旦干预工作全面上来,学生所取得的整体进步将会更大。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实践反思

学生中对信息化以及以思考为主的学习模式有一个适应过程,有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传统教师授课的方式,不适应运用信息资源去解决实际问题。以至于通过系统,不知道要怎么做,导致出现个别学生学习成绩不升反降。

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强大的作用。例如,姚某某同学,对系统做题,理顺思路的做题方法,从不适应到适应,经过短短8周的训练,考试成绩从期中的42分上升为期末的72分。学会逻辑思维方法,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6]

学习干预非常重要,第一次学生做题下来,针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30多名学生)“真不会”,整体学生的内化错误率达到51.8%;任课教师发现问题之后,马上进行课堂干预,并安排重新测试,经过教师的努力,重新测试后乃有13人还未学会。但大多数学生达到了“真会”。(这种“真会”与“真不会”的判断,十分精准,是本系统的一大特色。)

用信息匹配式的教学,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不足。而大多数学生经过信息比对式的“补漏”之后,一般均能“自愈”,而且学生通过这种“顿悟”式的补漏,效果非常好。这主要依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及时的解惑。所以,用信息技术对帮助学生提高内化率,具有较强的作用。

做题系统中采用计时和成功率的算法,能有效克服学生做题时的懒散,提高注意力,和解题的效率与效果。

系统中预设了“PK”程序,能让学生“俩俩捉对”进行比赛,增强了做题的趣味性。

系统中对于不能理解的题目部分,学生可以提出要求“帮扶”,同学中会的可以通过“接单”形式,在课下帮助同学,以赚取积分,这一部分工作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指派。

期末前夕的总复习,可将学生的一学期所发生的错题以“错题本”形式呈现给学生,对期末复习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向信息化转型的教学已经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它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容而不单单是技术,更不能被技术“牵着鼻子走”。

以上所有数据信息的产生,均是系统在学生的做题过程中,自动采集,没有任何人为的评价数据和主观的评判,基于量化考评,精度准确。但是,真正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还是需要线上线下配合的学习干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的教学帮扶。所以,信息技术辅助教育,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更便利的条件,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唐瑛    云南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刘文鼎    昭通市巧家县三中

任虹宇    刘应海    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社会服务体系数字化连锁中心

参  考  文  献

[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38(10):88-9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9,6.

[3]罗启平.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广西教育,2017(39):8-9.

[4]杨秀珍,张武威.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與实践探索——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3):55-59.

[5]李哲.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8(24):96.

[6]董桂菊.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及对策[J].小学时代,2019(35):14+64.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初中数学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