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平等实践

2022-06-01李冬俐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

摘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平等的社会关系,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劳动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根据唯物史观,劳动力决定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因此,平等的劳动能力才能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而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就是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推动着人们劳动能力的同等化,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从坚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发展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而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不但完整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也能有市场。既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而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能有效发展生产力,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应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由于政权牢牢掌握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手中,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而且能够推动共同富裕。

二、实现社会主义平等理想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类劳动方式从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能力差别就主要是脑力差别,或者说是智力差别。

因此,必须普遍提高劳动者能力,而只有通过平等教育才能普遍提高国民素质,那么劳动力生产就要从人口生育为主转变为能力教育为主。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公有制,劳动者能力的提高完全能夠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而具有自觉性。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生产资料的效益平等地分配给全体劳动者,能够为全体劳动者能力普遍提高平等地提供尽可能优越的条件。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会大幅度地拉开劳动者收入差距,而且能够有效缩小劳动者之间能力差距,这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主体条件。总之,社会主义社会利用公有制在分配方面,防止出现社会成员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在教育方面,普遍地提高劳动者能力。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新科技革命正在创造着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社会关系的物质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但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超过了物质生产资料。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催生了知识经济,而作为人类精神生产产物的知识主要指知觉信息,具有创新性,其表现形式往往通过符号来实现。因此,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劳动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方式正在从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那么能力就主要指脑力劳动力。因此,人类社会交换关系就从按劳动价值交换关系转变为按劳动智能交换关系。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大机器完成了物质生产的主要过程,那么劳动者只需提供软件形式的精神产品,而劳动者交换关系也就淡化了等价原则。信息交换是人类精神产品交换,反映了人们社会关系的扩大。因为某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被消费的范围越广,其社会关系也就越丰富,而且,当其他劳动者也相应地把自己的精神产品提供给别人时,就拥有了社会劳动能力的集合。马克思曾设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劳动者能够胜任所有劳动岗位,而自由发展就是指每个劳动者能够选择所有劳动岗位。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解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3]这个设想,在21世纪新科技革命时代,能够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为人类劳动能力同等化创造着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推动着人类智力的发展。因为市场竞争推动着劳动者竞相提高能力,这就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当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充分发展人类劳动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能够利用公有制消灭剥削现象,避免社会两极分化,而且能够利用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普遍提高劳动能力,以实现能力同等化,进而通过各尽所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为,在公有制条件下,尽管市场竞争机制起着作用,但公有制利用制度优势通过不断推动劳动能力普遍发展,形成能力同等化局面。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能够消除雇佣劳动及其剥削现象,而且还能够形成全体劳动者平等交换局面。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同等能力劳动者获得同等消费权利,以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所有制规定而造成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身份差别。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按劳动力分配机制,将极大推动劳动力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生产本质上还是人口生产,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生产已经是能力生产。

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竞争机制划出劳动者优劣之后,不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任凭弱者在市场中变为被剥削者,而是利用公有制帮助弱者提高能力,通过平等教育使他们有机会再次上岗;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动员各种力量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劳动者能力普遍提高就必然推动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当国家掌握了巨大财富的时候,就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受教育条件;当劳动者能力实现趋同的时候,社会主义社会就具备了建立平等的主体条件,也就是说,通过建立平等教育制度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5.

作者简介:李冬俐(1967—),男,陕西绥德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
平等的悖谬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