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党建+”模式的教工党支部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6-01吕丽红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建+党建提升策略

摘  要:高校教工党支部处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基层教工支部的建设,对新时期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教工支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党建+”的模式,以此提升教工支部的活力,完善和创新教工党支部建设途径。

关键词:党建+;教工党支部;活力;提升策略

积极宣传党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党员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工党支部的主要职责。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高校教教工党支部基本能完成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的任务。但在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开展方面仍存在困难,缺乏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党员参与的积极性,阻碍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

1、教工党支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方面,党建工作得不到重视,党支部书记选配困难,更换频繁,党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兼职现象,主要重心集中在教学工作上,对党务工作力不从心,应付了事。个别教工党支部组织形同虚设,影响力小,活力不足。

(2)组织教育活动不到位。由于缺乏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欠全面,活动组织流于形式,集中学习力度不到位,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的教育,因此,导致一些教师党员对政治学习缺乏主动性,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工作能力平平,服务意识淡化。

(3)实干能力欠缺。对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甚至认为,党支部管好党员发展、经费开支、召开会议、表彰奖励等问题就可以,未能将工作计划落到实处,在许多高校党建工作同专业建设工作难以做到齐抓共管。

(4)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个别教师党员未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或党性觉悟低,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或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或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交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更有甚者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缴纳。

(5)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多数教工支部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流于表面,存在着行政会、教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流程不规范不严肃,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力度缺乏。

2、“党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我们如何重视基层党的组织活动在信息沟通、学术交流、协同工作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党员活力,让党建工作与教学教研工作紧密融合?“党建+”的工作模式是当前一些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它不同于传统的“党建带……模式”,也不同于党建后置的“+党建”[1],我们不仅关心党建“加什么”,也要在“怎么加、加得好”上做文章。教工党支部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周密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支部活动,务求实效。

(1)“党建+学科建设”:党建与学科专业建设齐头并进

“抓党建,就是抓战斗力和执行力。”通过抓党建来促进科学研究,构建“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协调二者之间的关[2],倡导把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上,党组织生活延伸到教室里,让支部建设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的土壤,凝心聚力。一方面充分利用党员学科带头人学术优势,着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对年轻党员严要求、压重担、交任务,在组织中学会合作、捕捉机会锻炼自我、中增强自信升华境界。另一方面,党支部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非党员学科带头人放手抓学科建设,组织党员做他们的科研助手,工作下手,生活帮手。同时,党支部应积极做好宣传,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切入”,利用事业搭台、情感培养、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等方法引导和感染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召开支部生活扩大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和非党员参与教育思想讨论会、一流课程教学研讨会、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青年教师培养交流会、课题项目申报经验分享会等,为为青年教师营造团结、协作的环境,创造“肥沃的土壤”,形成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共建双赢、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教工党员通过参与科研,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党务意识培养,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党建+立德树人”:思想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工支部应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通过评选师德标兵,表彰先进,加强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同时,推进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全过程,让党的建设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硬实力,释放出强大的凝聚力。

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明确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任务[4],完善讲政治、讲科学的治校长效机制,为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党支部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抵制错误言行和严把进人关,建立“通识+专业”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本科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党总支可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活动,构建“党史教育+专业实践”的人才培育基本格局,深入挖掘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例如,我院教工党支部创建支部品牌:“传承·传递·传播”,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通过问卷、走访调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了解现状,组织学生开展对家乡红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党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完成家乡红色故事翻譯、红色旅游路线设计翻译以及岭南文化翻译实践,促进学生运用外语专业所学,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传承并进行传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同时,借助“学习强国APP”资源通过公众号进行中英双语“政治新闻播报”,中英双语“中国共产党百科”,同时,支持和鼓励学生成立“青年说”等理论学习型社团,安排教工党员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学习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师生学习、生活、教书育人、成长成才全过程,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此外,各位党员教师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创新课程思政,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思政教育目标要求,通过科研+党建工作、支部工作+教师队伍发展、专业教学+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途徑,鼓励党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3)“党建+制度保证”:党建规范制度建设

建立支部组织生活日制度,着力整治消除支部生活不严格问题。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相关关系入手[4],教工支部定期召开支委委会以及中心组学习会议,明确每月固定组织生活日,由各党支部统筹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主题联学等党内活动,并统一印发支部、党小组和党员手册,规范活动记录,上传党建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展示交流,定期督导检查,将培训、学习、指导工作常态化开展,抓实基础,做实细节,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采取党组织书记带头学、党支部集中学、支部书记上党课、专人专题辅导、小组专题讨论等形式,深化对党支部标准化工作的认识。

教工党支部应制定整改清单,明确工作标准、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目标落实责任人,强化责任体系,将教工党员的党建工作作为教学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引入“54321工程”,即“5个目标”:创建一个坚强的党支部班子,建设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养成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探索一套有效的思政工作方法,争创一流的学科建设业绩;“4321”组织活动:一个学期内开展4次组织生活会、3次支部委员会、2次思政课、1次民主评议会,以此提升工作能力。在集中组织学习时要求党员师生做到参加学习不无故缺席,做好考勤登记,集中思想、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保证学习效果。

(4)“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立足于教育之本,立足于当地人文、历史,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思想、行为、环境”。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的思想为指导,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点。党总支应充分发挥教工支部、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发动广大教工党员积极参与学生支部的活动,通过组织认识校徽、铭记校训、学唱校歌等形式,激励师生员工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安排教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技能、体育、娱乐等活动,如关爱老人的“情满福利院”、“九九重阳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小学的志愿者支教活动、端午粽飘香以及红色旅游等活动,增添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党在教育领域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传达及扎实推进,是关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能否积极达成的最后一环[3]。因此,党员教师规范教书育人行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师德师风推动校风、院风、学风建设,以“抓好党建促教学,围绕教学抓党建”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契机,努力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教工支部亦可以通过学院微信群、党支部工作群转发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引导全院师生主动学习党史,同时利用公众号加强宣传党史知识以及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大力营造浓厚党建学习氛围。例如,每月出一期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利用横幅、LED等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师生学习、生活、教书育人、成长成才全过程,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党建+创新创业”:党建服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和统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依靠力量,依托党建工作,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鼓励教工党员老师参与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索,有利于提高党员奉献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做到专业教学与学生思政教育共发展,有效加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引导与培养,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课题,以“创新创业”为契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学校可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大学是创新创业营造了较好的氛围。教工党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背景和企业工作经历优势,发挥专业优势,师生共创党建新风貌,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指导,帮助创业项目转型升级,可定期举办创业经验分享交流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鼓励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或创新创业课题,加强师生联系和思想引导,树立服务意识,逐步形成了党建+创新创业教育、党建+创新创业实战、党建+创新创业服务三大工作体系,让创新创业学子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党建+校企合作”:党建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工支部的老师大部分来自教学一线,另一部分来自学生辅导员。从学生的专业培养以及思想教育来看,教工党员们可在校企双方的利益共赢上,通过校企共建党支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自身的实践学习,同时让党建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使党建在校企双方展开的学生实习与就业、课程建设、人才交流、项目开发、文化共融等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对准专业群和岗位群进行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理论到实践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擦亮“校企共建党建基地”这块牌子,实现双赢。

高校教工党组织可与企业党支部“双结对”,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加强”的工作方针,即以党建工作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联系与指导,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学校领导老师能跨出校门,下到企业一线参观考察,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校企各级党组织的交流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文体和艺术等活动,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较为宝贵的学习机会,也将对学校人才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总结

党支部可丰富活动形式,突破时空限制,增强参与感,扩大覆盖面,提升党组织影响力,借助微信、QQ等移动社交模式,加强党内交流和服务,增强教工党支部的亲和力、凝聚力[5]。抓好教工支部“党建+”工作是当前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保证高校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党支部可以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营造浓郁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努力提升活动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厥祥.党建引领高校事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建+”品牌创建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2]李锦伟.高校“党建+科学研究”工作运行现状及其应对策略——以铜仁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8.8

[3]石晓辉、乔珺威。新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升路径[J],学理论(下),2021.02

[4]宋燕.以“党建+”推进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实践与探索[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4

[5]闫志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

作者信息:吕丽红(1983年-),女,广西桂林人,职称:副教授,暨南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及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党建+党建提升策略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