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质量问题与策略

2022-06-01张爱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随班语文课堂融合

张爱

在我国,每位公民都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实施的特殊学生融合教育机制就是专门针对特殊学生设计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随班就读,可以使特殊学生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教学,让特殊学生可以更快融入社会生活,有助于儿童的长期发展。

一、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概述

(一)随班就读概念

随班就读就是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内,和普通学生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的一种形式。目前,特殊学生接受随班就读形式的教育已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班就读的推行,具有投资低、见效快特点,有助于特殊学生义务教育的普及,是融合教育有效实施的基础。

(二)融合教育概念

融合教育是指在邻近的学校和适合孩子的年级内,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有效的教育,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辅助性和支持性的服务,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完全的成员。这种融合体现了教育的决心,即在孩子应该参加的班级或学校里尽可能地对每一个孩子进行教育,这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支持服务,而不是把他们送到专门的机构,要求孩子尤其是特殊学生在此安置过程中能获益。融合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股新的思潮,其意义是要改变当前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服务方式,以及对特殊教育的偏见。特殊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教育应该以全体儿童为中心,而非仅为普通儿童服务,这就需要现有的教育体系和儿童教育服务模式实施改革与创新,建立融合教育教学模式,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同样的教育。

二、随班就读集体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融合的生态环境

班级是一个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小型生态系统。当前我国普通学校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着与随班就读学生不相适应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的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此外,还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等情况。

(二)缺乏专业的融合师资

普通小学的学科教师和资源教师是融合教师队伍的核心成员。但现阶段学科教师通常是普通教育背景,而专业资源教师通常不够,且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配合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三)缺乏弹性的课程与教学整合

学科与教育优化是集体教育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现阶段小学融合教育条件中,学科与教育优化程度较低。教师难以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也难以应用合乎随班就读学生优点的教学资源协助其学习。整体上,普通小学对个别化教育规划的拟定与执行有相应重视,但较少探讨融合学科,造成普通小学的教育未能因随班就读地推进而产生根本转变。

(四)教学效能的缺失

教育效能是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现阶段的随班就读教学中,学生违背课堂纪律、适应障碍等状况反复发生,干扰整体教育的成果。教师难以缓解学生的情绪化行为表现,从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干扰教育的实效性。

(五)随班就读的管理问题

在随班就读形式快速发展的状况下,领导机构并不完善。有很多特殊学校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始终处于“半瘫痪”模式,监管部门的不关注和特教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不够是核心因素。再加上一级监管机构缺乏对随班就读的制度化管理,随班就读比较容易进入“自生自灭”的处境。

(六)目标设置忽略个体差异

在推进随班就读环节时,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普遍存在相应的不科学状况,极少从学生主体性考虑,不够关注特殊学生人群的真实需要,设定教学目标时存在很大的笼统性,造成特殊学生由于天生条件受限而难以跟进课程安排,慢慢落后,并渐渐地失去对语文课程学习和探究的自信。与此同时,在设定学习目标的环节中,教师目前的行为并不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比较单一化,所体现的层次性和延伸性不够理想,造成学生在专业学习环节中思想认识比较盲从,呈现的学习效能也比较低下。

三、提升随班就读教学实效的支持性策略

(一)制定可达到的目标

1.言语表达目标。因为随班就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障碍,这对他们的常规沟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人际沟通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怎样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协助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弱的随班就读学生摆脱孤僻、不喜欢说话、咬字不清等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练习,协助其合理地抒发自己心中的想法,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让他们在沟通环节中建立自我概念,持续促进他们发展。

2.识字阅读目标。针对智力具有障碍的学生,练习写字是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另一种方法,他们可以利用认字开展浏览和写作,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抒发自身的情绪。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删改部分教材内容,尽量达到按照随班就读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针对低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传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发音和书写格式给他们。例如,教师可以传授他们专门的发音和书写格式,让他们可以看到物品讲出名称和写下物品的名称。

(二)创新课堂管理形式

随班就读唯有选取适宜的课堂教学方法才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和學习效果。过去的语文课堂以课程内容的传授为主导,教师只需重视教学的总体成效。而随班就读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重视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为那些随班就读学生给予相应的支撑,助力推动他们的全方位发展。比如,教师在开展学生分组的过程中,要将随班就读学生跟普通学生组合在一起,让所有组里的普通学生带领随班就读学生,这些随班就读学生某个领域的技能和优势也能对普通学生产生某种互补性。例如,某个随班就读的学生行走跑步有一些问题,但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十分强,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管理方式,让随班就读学生得到他们的优越感与存在感,也能让普通学生学习随班就读学生身上的意志力。2B5D57C2-71F3-4F53-825B-425E0A6DBD32

(三)探索改进课堂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特殊学生通常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特殊学生对学习的兴致,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为特殊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步骤、适度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存在感,从而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2.调整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要让随班就读的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学习《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学习后的感想,很多学生都说希望能有机会可以去故宫博物院看一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神奇的创造能力。提问随读生时,他也非常高兴地说想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一下。尽管特殊学生的回答是模仿其他同学的,但依然可以看出他为自己的回答感到兴奋,而教师的认可更让他觉得自豪。

3.改进评价标准。特殊学生生理或心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被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形成消沉的自卑心理。所以,针对特殊学生的评论,教师要坚定因材评论,对他们的评论基准应该是以上一堂课的学习状况为基础。例如,这堂课的坐姿比前一堂课好,这堂课读语句的声音比上节课洪亮等。教师在等待特殊学生反应时要更有耐心,要尽量地找出他们做得优秀的部分,予以鼓励性的评论,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信心,进而使他们形成语文学习的动力。

(四)改进教学目标管理

随班就读学生的融入需要小学语文课堂针对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优化,对不同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的学生,在课程目标上进行相应的优化,建立适宜所有学生的成长方案,如此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掌握他们水平范畴内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从而推动特殊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建立。例如,教师在教授《石灰吟》这篇诗词时,针对普通学生,课程目标要实现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诵全诗词,同时可以背熟这篇诗词。第二,借助这篇诗词,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勇敢坚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第三,可以正确理解全诗的三个生字表,会写三个词语。针对这堂课要实现的这三个课程目标,针对认知有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要对这三个课程目标实施相应的优化,让他们可以依据自己本身具体情况达成其中的一项或两项目标。

(五)教学方式的调整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特殊学生可以在普通的教学环境中实现生活学习,塑造其正确的认知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度地为其制造机会,让这些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借助这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也要重视班集体环境的构建,使他们可以和健康學生建立起和睦与友善的人际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源于班集体的关怀与呵护。例如,在实施语文基础知识游戏“词语接龙”时,综合考虑随班就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基础知识沉淀的瑕疵可能会影响游戏的顺利实施,可是依然要让特殊学生融入游戏活动里,这时就可以依据游戏的特性,让随班就读学生作为“领头”,让他讲出游戏的首个四字成语,如此既让特殊学生直接参与了游戏活动,又有效呵护了他们的特殊性。又如,在实施看图作文课堂教学指引时,对一般学生教师的提问方式可能是:“图上面都看到了什么东西?他们都在干什么?”而对随班就读学生可以转换成:“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各自都在干什么?”借助细化的指引,让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指导思想,对图像能形成相应的解读。这样的形式可以让随读生在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节奏实施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六)建立帮扶小组

融合教育不单单是指随读学生和普通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中就算是融合,靠教师的一己之力也实现不了融合,还要启动学生的能量,在班上构建结对帮扶小组,让随读学生在这样的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环境中,不但感受到源于教师的重视与关照,更主要的是源于同学们的结对帮扶与暖意。利用如此的方式还有助于普通学生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行的养成。此外,帮扶小组的建立,还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随读学生在班集体里被同学取笑与排挤的状况。在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下让同学构建帮扶对子,结对帮扶随读学生,开展作业辅导与阅读理解的结对帮扶,同时利用模范激励的方式调动普通学生奉献爱心的自觉性,让更多学生可以积极、热情地助力随读学生的学习,让班集体构建起友善、互济的学习气氛,也有助于全部学生思想道德的增强。

(七)增加课堂交流

在随班就读的教学目标中,最为关键的一项便是要提高不同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沟通与交流要真实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而小学语文课堂尤其作为一门开放式的教学课程,针对许多问题都没有确定的参考答案,在学习中更需要见仁见智的思考,因此,也更适合应用在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产生专属于自身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课堂的这一特性十分有助于普通学生以及随班就读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发言,各自分享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长辈的故事,让每一名学生利用这样的分享实现对自身心身的构建。这样的一种教学沟通与交流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听见其他同学的思想,也有助于随班就读学生产生对社会与生活的多元化认知。

(八)融入人文关怀

语文是一类非理性的课程,可以对学生的品德与品性进行培养,也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周边社会的细致敏锐的感知。所以,在语文的随班就读教学中应全面融合语文这门课堂的课程特性,全面发掘语文课堂针对弱势人群的人文情怀,向语文课堂中的随班就读学生分享周边的暖意与真诚。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教师便要全面挖掘这篇课文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学习《青山不老》时,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家园的热爱之情,利用对语文课堂人文关怀这些方面的挖掘,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建立健全的人格特质与崇高的品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班就读教学课堂支持策略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差异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潜能,有助于融合教育课堂实效性的增强,打破了融合教育教学中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无法统筹兼顾的问题,使普通教师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提升特殊学生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踏上普特融合的系统化发展道路。

(宋行军)2B5D57C2-71F3-4F53-825B-425E0A6DBD32

猜你喜欢

随班语文课堂融合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刚柔并济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破次元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融椅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