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022-06-01宋生宏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计算方法数学教师

宋生宏

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的一项最基础能力,它是依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存在的,计算能力与数学学科方面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述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准确判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掌握状况,合理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自主学习方式为引导,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互动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计算题目,以此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发挥引导、协助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合理开展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解题方式,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重视自身的学习方式方法,优化自身的学习状态,并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能力,巩固数学记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计算能力。为学习自主发展计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价值。自主学习能使学生习得和形成主动、细心和探究的数学学习品质,养成踏实、求实的科学学习态度。

(一)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率先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相应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在具体运用此项教学方式时,不仅可以确保每个学生主動参与到教学活动,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具体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时,当教师直接说出“2×5=10”时,并没有让学生验算,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是错误的,相反学生往往通过自己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深刻,因此,数学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以及学习,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课堂中学有所得。

(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教与学应以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为基准,只有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全体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全面发展数学学习品质的积极性才能被带动起来。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积极转变为主动学习,确保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此达到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学生数学计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概念引入、例题解析、定理验证、数学实践都需要借助计算来得以实施;方程解答、应用题解答也是靠计算来实现。几何图形中的边长、角的度数、周长、面积、体积的解答,也是通过计算得出,所以,计算涵盖了数学学习的各个板块,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要以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为基点,创新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一)对计算题目缺少足够的重视

计算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学生在具体运用计算能力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将相应的概念公式应用到数学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思考,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科目的理解,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难题。目前,部分学生对计算题的重视程度较弱,认为只要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法,就拥有了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严重导致部分学生在具体计算中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大多数计算题都比较枯燥乏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更是反复出现,而在相同的提醒下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极易发生疲倦现象,在计算中消极应对,在计算完成后也缺少进行验算和反思的习惯,导致计算能力提升较为被动和缓慢。

(二)缺少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计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就会导致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只注重计算结果,不重视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面对计算题目,只想运用更加高速的效率来完成计算任务,而忽略了计算题目设置的意图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计算作业过后,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合理总结出相应的计算规律,甚至在计算过程中,哪里有空白处就在哪里计算,致使自己的计算过程较为混乱,计算步骤不够严密,严重时还会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出现偏差或错误。

三、自主学习能力下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对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的探究,需要从物质所表现的数、量、空间的状态以及物质运动在时间及其关系入手,这些空间形式及其探究都需要数学计算的支撑。数学学科是从数、量、形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究的,同时所有学科的规律性结论都要通过四则混合运算来实现计算验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其数学学习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更会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优秀的计算习惯是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能力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基准。例如,教师在讲解加法时,可以换个角度讲解加法,将加法看成减法计算,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可将符号相近的数字打乱或将数字顺序颠倒书写,以此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计算习惯以及计算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协助学生养成优秀的计算习惯,例如,在开展相应的数学练习时,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对待日常的数学练习,将日常练习当作考试对待,仔细解读、分析和解答每道计算题目,当学生完成计算题目时,教师不要急着讲解题目,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先对完成的题目进行自我检验,保证每个学生在检查无误后再公布答案。答案错误的学生应根据教师解题步骤的讲解,自主分析出错的原因,当自己不能解决时,再由教师或学生帮助。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保证学生建立正确做题过程,还能养成检验答案的习惯,以此降低计算错误率。2705A005-E220-4297-A60B-57E281FD5708

(二)做好专项训练,提升学生口算以及笔算的计算水平

口算能力是笔算能力的基础条件,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笔算计算能力,应以提升学生口算能力为切入点,只有确保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相关标准,才能保证学生做题效率以及准确性符合计算标准,所以,数学教师应充分规划课堂时间以及课外时间,进行相应的计算训练以及计算练习,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相应的口算练习簿,在课前进行五分钟专项口算练习,并将具有标志性的口算练习题目投放在多媒体屏幕,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运用口算练习簿进行口算练习,当学生完成口算练习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内公布答案,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这种口算练习方式,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性,还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口算练习活动中,将口算能力培养落实到每一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在预备笔算练习题目时,教师还应额外添加相应的附加练习题,不要求学生能顺利解答出来,只是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反复了解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步骤,直到学生能将这种类型的计算题合理解答出来。

(三)做好算法指导,突出有效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算理的讲解。在计算教学的环节中先让学生明确如何计算,更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如此,学生才能联系所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懂得计算的算理,并把相关知识予以融会贯通。数学教师要强化算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指导能节约教学时间,加快学生计算速度。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在计算教学中教给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使学生切实喜欢上计算,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过程的内涵实质,提高计算的能力。例如,在教学“(     )+(    )=10”一题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问题:“10个孩子一起做手工,共有两个工作台,每个工作台需要分配有几个孩子?”吸引学生参与计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现场演示,在游戏化的计算情境中充分讨论各种分组形式,学生就会轻松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再让他们与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将自己的收获说给别人听,进行讨论和验证,达到将“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过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发展学生的计算效率

计算能力的养成基于多样化的练习,数学知识都需要在具体的应用中得以巩固和内化,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多样性的练习形式,趣味性的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寓学于做之中,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计算练习提升计算能力,例如,把计算练习变成竞赛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分配计算题目,开展计算练习夺红旗活动,开火车计算比赛、争当计算小能手、抢答、自制算式迷宫图、自创自编算式过关游戏卡等方式都灵活丰富的计算练习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计算活动,将过去计算练习“要我练”转化为现在的“我要练”,在组织学生参与以计算方法、计算速度、计算效率为主的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优化学生计算技巧

计算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觀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统称。计算过程包含了分析题目条件、选择计算方向、使用计算公式、开展计算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计算技巧和方法,并指导灵活运用。简便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将复杂的计算问题应用简便的计算方式解答出来,在节约计算时间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数学计算的技巧以及奥秘,促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数学计算,例如,学生在解答560÷35这个算式时,多数学生只会运用列竖式计算,此时,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计算算式,部分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解题思路将560÷35算式转变为560÷7÷5。同时,教师还要适当提问学生运用这种计算方式的优势在哪,并根据题目衍变一些相同计算题目的例子,以此锻炼学习的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更为简便的方式检查自己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例如,在讲解623÷59这种类型的计算题目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623当成600并将59近似为60,因此计算的最终结果应接近10。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明显判断学生的最终结果是否正确。

(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计算训练中,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能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计算基础、计算习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来优化计算教学,使教师、学生习得的各种算法在实践中得以碰撞、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实践中得以检验,就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这个自主学习成果包含了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更是包含了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例如,学习人民币的面值以及计算方法时,可以设计模拟超市购物活动来体验生活中的加减乘除法;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结合图画、算式、实例等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的不同应用,通过错题啄木鸟、记错本、我当小老师等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及时对计算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从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表面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发展到对所学知识内化应用,进而引发为对规律的探索、对数学本质的领悟,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要想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高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科学的计算方法、娴熟的计算技巧入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过硬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能力的提升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养成与发展,基于学生计算思维过程的清晰,发力于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得益于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计算能力的状况,结合算法指导、专项训练、数学计算实践活动等多项措施,合理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难度更高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宋行军)2705A005-E220-4297-A60B-57E281FD5708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计算方法数学教师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基于示踪气体法的车内新风量计算方法研究
“511”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利用迁移思维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效率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第二重要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