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劳动基地开发建设的实践探究

2022-05-30张凤敏钱水征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基地劳动育人

张凤敏 钱水征

郑州高新区长椿路小学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设置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如今,建立把大自然搬进校园的劳动基地,建设立体的、可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劳动的校园环境,讓劳动在校园发生,成为布局紧凑、空间狭小的学校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然校园、五育并举”的顶层设计

全基地理念。新时代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校园劳动基地的建设,要以五育并举为视角,从空间、课程、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实现学生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培养的全程渗透、全员参与、全方位介入。郑州高新区长椿路小学设定“自然校园、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开辟校内劳动基地,构建开放且具文化内涵的劳动育人模式,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全场域规划。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组成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对学校基地建设综合研判,进行全场域规划,寻找校内场地资源。学校依据“空间、气候、物种、学生年龄段、教师特长”五要素进行全场域规划,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达到校园场所物尽其用的效果。

全学科育人。学校教导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制订《长椿路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每学期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和评价制度,督促和保证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开展。按不同年龄段,学校根据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确定劳动基地课程体系学段目标,如低级段的日常卫生与整理物品,中级段的种植劳动与观察日记,高级段的体力劳动与项目化学习。

全方位协同。少先队、后勤团队,配合劳动基地建设,保障基地建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延展性,体现劳动教育的全面性。

“自然校园、五园共建”的建设过程

郑州高新区长椿路小学在“自然校园”理念引领下,沿着“打通固化思想,发展共享融合”的思路,共整合出五大类劳动基地,分别是果园类、花园类、菜园类、景园类、坊园类,分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其中有新开辟的农垦场所,有在原有基础上改造的景观场所,有奇思妙想、“无中生有”的实践场所。

一是果园类。在教学楼后,围墙与教学楼之间,有大片闲置的空地,土壤贫瘠,鲜见阳光。根据植物特性,学校种植耐旱耐寒喜阴的无花果树,树下种植麦冬,名为“无花果园”。在周边光线好的地方种植山楂树、苹果树、梨树、桃树、柿子树等。此类新开辟场所耗时较长,非一日之功,需三至五年始见效果,但因种植品种固定,初始种植难,后期管理易。

二是花园类。学校艺术长廊周围种植各色花卉,开辟小小百花园,名为“花满蹊”。其他区域小花坛里的鲜花与“花满蹊”遥相呼应。此类基地是利用校园原有绿化,将其日常管理纳入劳动教育体系,成为劳动基地。

三是菜园类。水泥过道没有土壤,但阳光充足,我们就在水泥地面挖凿孔洞,种植占地面积小而绿化面积大的可食用丝瓜,名为“丝瓜之家”;餐厅入口阳光房一周放置无土栽培架种植蔬菜,名为“四时田园”。

四是景园类。学校四周栅栏种植爬藤架的蔷薇,名为“蔷薇之家”;教学楼外墙种植爬山虎,名为“安妮的绿山墙”。此类基地以日常观察、审美表现为主。

五是坊园类。其他小片区域及室内手工作坊、校园场馆、清洁区等划归为其他劳动基地。此类基地以手工制作、卫生打扫为主。

校园劳动基地的建设原则

学校总结出校内劳动基地建设的十个原则:基地产出、种类丰富、深层转化、易于种植、四季劳作、立体发展、因地制宜、参与面广、空间利用、校园边角。

基地产出指的是劳动成果能以何种方式呈现。种类丰富指的是突破常规劳动思路,校园卫生打扫、图书管理、手工作坊、花坛树木修剪,都可以建成劳动基地。深层转化指的是由劳动产品延伸出更丰富的外延,达到深层意义的劳动育人目的。易于种植指的是选取的项目要适合小学年龄段孩子的水平。四季劳作指的是在校园内每个学期都会有劳动的机会。立体发展指的是不仅仅要关注地面,在校内的整个空间,都能建立基地。因地制宜指的是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劳动项目。参与面广指的是劳动基地的设置要能使学生全员参与。空间利用指的是不仅要新建劳动基地,更要应用好现有的专用工作间。校园边角指的是小区域的空间也不放过。

校园劳动基地的使用与育人目标的达成

责任制的基地管理。每个基地有专门负责的教师、班级、学生,基地向责任班级随时开放。学校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组建兴趣小组、社团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劳动光荣的意识,实现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目标。

轮换制的基地使用。随着学生班级的变动,责任人重新确定,学生在六年的小学课程中,在校内劳动基地有多次轮换,实现全程育人目标。

自主制的日常护理。每个基地都是学生自行设计基地名称,每处都要自制标牌,标上基地名称、基地介绍、基地责任班级,基地内不同植物上也会被挂上介绍标牌,基地日常全由学生自己管理。基于劳动基地的劳动实践,学校相继开发出观察日记、种植日记、关于豆子的项目化学习等劳动课程,通过劳动实践,形成了学习空间与学习形式匹配,劳动成果与学校文化共生的特色,成为学校劳动育人的文化特征。

全员制的评价育人。学校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学校在“自然校园”理念引领下,建设指向五育并举的“五园”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释放自然天性,感悟责任担当,锤炼劳动技能,呵护生命成长,锤炼健康体魄,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育人效果。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基地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