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如何做到公开透明

2022-05-30何东林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职称材料学校

何东林

2009年,全国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2年,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始试点。2016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印发。2017年,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年8月,我省制定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2022年9月,我省出台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总体来说,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如:设置正高级职称;将分置的中学教师职称和小学教师职称统一为中小学教师职称;由评聘分离变为评聘结合;改革评价标准,逐步破除唯论文、唯学历的导向;评审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重视对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的考核;等等。

为了保证教师职称评审顺利进行,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监察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职称工作纪律的通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河南省职称评聘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而在现实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公开透明”依然是广大教师最关注的话题。往往看似要求简单、极易做到的,却常常造成问题最多的“痛点”“堵点”。

学校如何在职称评审中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呢?笔者认为关键不仅仅在于参与主体内心要坚守“公平”原则,更在于通过“公开”这一手段让评审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在多年的职称评审中,围绕“六个公开”,消除行政干预,打消教师疑虑,让教师有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让“公平公正”通过“公开透明”融入职称评审全过程。

一、指标公开。学校按照评审文件要求,根据学校职称结构比例及时上报本年度职称评审计划,含中级、副高级、正高级指标名额。待上级核定批准后,学校成立职称评审领导小组,正式启动职称评审工作,并在全校教职工例会上公开指标名额,不隐瞒、不截留,杜绝人为性“埋伏指标”现象发生。

二、办法公开。学校将评审办法在《校务公开》栏内集中张贴,供全体教师查看,并通过校讯通、微信群将申报时间、申报条件及报名办法告知每位教师。特殊要求特别告知,如申报者需有对应的层级职称任教年限的班主任经历,学年度绩效考核排名在A段序列等。凡符合条件且有意申报者向办公室预报名,并根据《职称评审申报指南》准备、上交相关证件原件,从而防止“文件隐匿”造成的变相不公开、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三、程序公开。学校职称评审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发布通知—接受预报名—资格初审—组建由教师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召开评审小组会议—赋分评审—拟定推荐人选—签名公示—组织上报材料”的评审程序操作。程序合法合规,确保职称评审在阳光下进行,避免“糊涂性操作”。

四、材料公开。学校职称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规定时间,要求申报者提交相关的申报材料,如个人有关证件原件、表彰获奖证书、教案等材料,登记汇总,形成《职称晋升材料登记统计表》。评审领导小组将对申报者的个人材料进行资格初审,凡不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需退回或进行补充。对于符合申报条件者,办公室制作《职称晋升材料汇总表》,将申报者的学历、工作时间、任职年限、年度考核、优质课、综合表彰等有关材料统计汇总,各类原件公开展示,接受师生监督。如有疑问者,可向学校职称评审领导小组书面、电话或口头反映。学校将组织人员进行专项核查,一旦发现有谎报或伪造材料行为,取消申报人当年评审资格。这一过程,把评审材料摆上桌面、摊在眼前,每位参评教师在“知己”的同时,在学校组织下“知彼”,其“猜”与“疑”亦能自行消解。

五、过程公开。正式评审前,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从教师代表中抽调人员,组建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职称评审小组。成员一般为7~9人,由学校专业技术过硬、品德良好的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代表担任。为兼顾年级、处室,一般每个年级选2名教师代表,处室选1名教师代表。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主持评审工作,但不参与评审赋分。评审前,召开评审小组成员会议,副校长带领成员共同学习评审文件,安排具体评审注意事项,如要求评审小组成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不打人情分,不给糊涂分。

评审过程中,评审小组按照办公室工作人员随机发放的申报者评审材料,对照量化赋分标准,查看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现任技术职务任职年限、年度考核、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在内的内容,逐人逐项打分,登记汇总。现场工作人员统计得分结果,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指标名额要求,评审成员全体签字,确定拟推荐人员名单。此环节需留存图片、视频,以供后期举报者自查、上级检查和学校复查。这一做法讓教师担心的“指向性操作”自动化解。

六、结果公开。评审结束后,全体评委逐项签名,对评选结果和拟推荐人员进行公示,办公室工作人员对评审材料及赋分情况整理存档。公示需在学校常态化公示位置进行,且要告知全体教师公示内容、公示地点。结果的全面全项公开,让全体教师尤其是参评教师的“内心秤”与评委的“可视秤”称量、比对,从而既能有效监督评审教师,又能对自身强弱进行客观评价,把“结果公开”的意义最大化。

当然,职称评审工作从政策层面上大多是外显性的“对号入座”,按文件排序、按标准排队、按要求排号,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上作用有限。学校在做好此项阶段性工作的同时,对常态化的教育教学的“小事小节”需积极整合、挖掘、拓展,让其与职称评审工作正相关。如:用“学校最美教师”的评选激励教师,让师德师风与职称相关;用“限时备课赛”“限时解题赛”等的表彰奖励,引领教师主动钻研业务,让教学能力与职称相关;用“名师工作室”“教师沙龙”等,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型,让“业内同行影响力”与职称相关。总之,学校要用柔性灵活的多彩活动,化解职称评审中的刚性,引导教师“走出评审看评审”。学校还要科学使用绩效考核的综合成绩,以进入A段为动力,激发教师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全方位、多角度、高素养地主动竞争、从容比赛、携手向上、共同提高。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出现的问题是困扰学校多年的“老问题”,也是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老难题”。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以“六个公开”为突破口,逐渐消除让教师望而生畏、近而生厌、听而生怒、做而无奈的职称评审中的“过度竞争”,把与同事对立、与学校对立转化为团结竞争、激发活力的良好生态。这为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良性循环做了有益探索。

(作者系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猜你喜欢

职称材料学校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学校推介
材料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