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课标与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2022-05-30魏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标准新课标

魏巍

2022年版课程标准较2011年版在诸多方面有明显变化,需要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并将其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文将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和变化概括为关键词,并基于实践的视角进行解读,提出个人的研读建议。

“素养导向”

“素养导向”是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有关专家提到的、一线教师听到的高频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新课标文本的主要内容架构是依照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呈现的。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在第三部分的课程目标中首先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即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接着,新课标具体解读了课程核心素养要素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内涵及主要表现。而学段目标的纵向维度就是以五大核心素养为主线建构起来的,具体呈现每一个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课程中的具体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尤其要关注的“学业质量标准”,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而核心素养也是不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落脚点。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的首要内容也是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和综合发展情况。可以说,核心素养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

另一方面,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版课程方案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中,无论是构建综合性课程还是课程评价方式,都是立足或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展开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标统领下的学科教学,其实就是基于学科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还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机智的应用,包括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实践拓展,都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这既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效果的评价点。

“思想性”

“思想性”始终是各学段思政课的重要特征,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尽管目前的统编教材是依据2011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但其依然凸显了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的思想性特征。

新时代对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关于课程的思想性特征的内涵也随之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因此,新课标在课程内容、学习主题等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补充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内容,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和思想引领作用。

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习和思考,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本身也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且是学生身边鲜活的资源,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为学生未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情境化教学/评价”

新课标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题学习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针对性和现实性。而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内容之一,就是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时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表现。创设真实、典型、适切、复杂的情境是评价遵循的原则,即进行情境化的教学与评价,尤其强调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与评价。真实意味着复杂,基于学情的真实也意味着典型和适切。只有适切、真实、典型的情境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进行思考,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教”与“学”真正发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情境化的评价也能更好地考查、评价学生表现出的素养状况。

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捕捉情境点,结合教学内容,梳理探究主线和素养关联,不仅让教学和评价扎实有效,更重要的是切实指导学生价值观与品格的形成,提升发展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新课标无论是育人要求、课程目标、实践理念还是评价要求都有更新和充实,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一线教师面前。我们只有在“读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领会和落实其理念与要求。为此,笔者建议教育者至少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自主研读新课标。新课标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课程核心素养、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学业水平评价等,需要教师静下心来,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眼光反复阅读,力求在熟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读出课标的本意,为新课标在教育教学中落地打下基础。

第二,进行学段间对比性阅读。此次课程标准的编写,小学和初中学段是一体化设计的,并注意与2017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衔接。因此,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学段的教师,都要注重跨学段研读课标,并与本学段课标要求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性阅读也是一种深入研读,在对比中宏观了解和把握相关问题的整体架构,同时更加准确地理解本学段的课标要求。

第三,在实践中反思性阅读。课标直接指向的是学科教学,是否真正读懂、能否准确把握课标,检验的标准就是教学实践。因此,教师要在学科实践中依“标”而为,积极探索落实新课标的最佳方式,边实践边反思,将反思成果应用于实践,逐步理解课标要义,进而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实现课程目标。

(作者系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原教学名师,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大中小學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标准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