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2022-05-30沈碧莹

求知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渗透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摘 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渗透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渗透

作者简介:沈碧莹(1982—),女,江苏省启东市学华小学。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共同成长的黄金时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从语言到行为都在模仿他人阶段,而教师作为学生尊崇的人,就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之一。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信任、期待的眼光关注学生,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合理的评价,就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实现学习与心理的共同发展。

一、教师言传身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一名教师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就能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面对学生,并有效解决课堂的突发状况。在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用饱含激情的话语来教学,就能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反之,教师行为不当,语言激烈,则会让课堂气氛紧张,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心理上理解、接纳并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给人的印象是严肃、呆板的,学生在课堂上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以至于无法充分展示自我,抑制了自身的思维发展,课堂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就能够激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潜能。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亮点,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引导学生努力探究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个游戏。教师手拿一个盒子,当学生输入任意数字后,盒子中会出来另外一个数字,如当学生输入8时,盒子出来28;当学生输入10时,盒子出来30……学生都很好奇,把这个盒子称为“神秘魔盒”。经过几次实验之后,学生发现,每当教师更换魔盒中的卡片,输出的数字就会发生变化,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神秘魔盒是按照固定的数量关系输出数字。于是,教师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概念,将魔盒中的数字定义为a,输出的数字=a+输入的数字。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到,在输入和输出数字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游戏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中,有利于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营造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心境

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乐观愉悦的情绪,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法则,还有固定的公式和定理,学生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趣味化,引导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養学生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2]。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明天是儿童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精美的礼品,为了增加礼品的神秘感,老师需要将礼品进行包装。礼品的盒子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你们能帮我算一算,需要购买多少包装纸吗?”学生兴高采烈地投入活动中,为教师出主意。学生想到,可以做一个同样大小的盒子,看看需要多大的纸。学生测量并计算出了所需纸张的面积。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将单位“厘米”换成“米”,你还可以动手制作吗?学生认真观察并研究已经做好的盒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总结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并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数学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二、组织课堂活动,化解学生的消极心理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障碍和干扰时,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化解难题,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遇到学习困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组织课堂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开展互帮互助、小组合作等活动,借助学生的力量来解决学习问题,并用教师的爱与尊重逐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从困扰中走出来。

(一)建立民主关系,丰富学生的内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隔阂,这种关系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教师不再采用严厉的说教,而是用动作、眼神来传递信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也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丰富内心的感受,挖掘自身的潜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的两个花坛边,它们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想知道这两个花坛中哪一个的面积更大,便请学生帮忙计算。教师让学生动手分别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两种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实现两个图形间的转换?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的过程,进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需要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开展小组合作,体现学生之间的友爱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小组内部提出疑难问题,或是对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一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班级中,学生之间都会存在差异,也有一些不爱动脑或不爱动手的学生,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让每位学生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互助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3]。

例如,在教学“容积和体积”一课时,教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容积的知识,并借助鸡蛋、苹果、土豆等,让学生对体积有了初步的认知。很多学生提出疑问:“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体积相同的物体,容积一定相同吗?”教师让每位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并分组探讨。有学生提出:“乌鸦投入的石子,是用容积来表示,还是用体积来表示?”针对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并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两者的性質、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总结,深刻理解了这两个概念。

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并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能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重视合理评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此,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来说,他们想要的不只是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体验成绩进步的成就感,以及教师给予的积极评价,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教师给予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及时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4]。

(一)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小学生来说,积极的评价会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大多数学生喜欢被教师表扬,教师在课堂上,要捕捉学生的亮点,放大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赞美。但学生具有个体差异,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会存在缺点,教师不宜对学生进行语言批评,而是要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在需要改进的方面给予学生一些建议,让学生感知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爱,赢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比赛中,怎么评判团体项目冠军,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取最高成绩,有的说得每个人的成绩都高。教师肯定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精神,并在黑板上列出了班级男女生跳绳比赛的成绩,让学生说一说男生赢还是女生赢。有学生认为,女生跳的总数多,肯定是女生赢;也有学生认为,男生虽然跳的总数少,但是人数也少,如果女生减少人数就是男生赢。教师表示学生说的都有道理,并鼓励学生再想一想更好的办法,顺势提出平均数的概念。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解题方向思考,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多元性评价,建立学生的自我认知

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学生就极有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消极的评价,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闪光点,给予学生肯定。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让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有利于学生建立自我认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五边形,并让学生想一想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有的说需要将五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求内角和。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又展示了六边形、七边形等。随着角逐渐增多,学生想到要将其变成不同的图形。教师表扬了学生的这种变通的思维方法,并追问学生:“边和角之间有什么规律吗?”教师的表扬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在不断探究后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积极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知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史文雅.优化策略,凸显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1(44):136.

张秀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导刊,2021(51):11-13.

贾东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智力,2021(20):161-162.

薛景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幻画报,2021(5):244-245.

刘娟.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21(26):68-69.

猜你喜欢

渗透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