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产权制度、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与企业运营效率的内在关联

2022-05-30王志鑫

商场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代理成本治理机制投资效率

摘 要:减少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企业的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影响着其运营效率,而公司治理机制是减少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的有效机制之一。产权机制产生了企业的产权结构,而产权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治理机制。因此,探究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机制以及运营效率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委托代理成本以及投资效率两个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机制、产权对企业运营效率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关键词:治理机制;运营效率;代理成本;投资效率

一、委托代理成本角度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其经营权呈现相分离的状态,Jensen等(1976)指出:若管理者对公司的股权掌控未达到全部状态,那么由于信息传递自然壁垒的存在等原因,公司内部的股东与公司实际经营者之间一定会存在有关利益冲突造成的不可小视的矛盾,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公司治理的机制中,有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内部与外部,这些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上述提到的代理成本问题。而从内部治理机制来看,一般研究的范围包括董事会以及薪酬合约等内容,外部机制则涉及市场问题,例如市场的控制权。在许多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会有较少的非投资效率、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较少的在职消费,从而减少上述所说的成本,进而对企业运营效率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积极影响作用。另外,产权机制产生了企业的产权结构,而产权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治理机制内涵,因此从根本上产权也对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以及企业运营效率产生影响。基于此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运营效率以及产权视角下内外部治理机制关于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探索治理机制、产权与企业运营效率之间的相互关联

作用。

1.内外部治理机制下的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相关问题

公司治理机制的出现可以较好解决企业代理相关问题,尤其在解决企业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许多问题上,尤其是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一般包括,信息传递自然壁垒的存在、激励不相容、风险不对称。在发达国家,已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内部与外部。内部涉及董事会与监事会、负债与融资;外部包括市场竞争(要素或产品市场以及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在委托代理研究中,信息传递自然壁垒的解决是通过外部性的机制完成,激励相容问题与风险存在等问题由内部机制进行完善。进一步的,有学者认为代理问题的解决应该从外部机制切入,当其带来的问题得到一定解决的情况下,其余两个问题才能较好缓解。并且在外部治理机制不能较好发挥作用时,仅从内部角度出发,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与风险担当问题并不能从本质上得以解决。另外,相关学者分析表明,企业代理成本的降低、高级管理人员在职消费问题、企业盈余质量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公司治理而得到解决或完善,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基于此,可认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与外部两部分的内容设置对缓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有重要作用。

2.产权视角下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相关问题

现有市场条件下,国有企业除了要面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外,还有着监管不力、激励效果缺失、薪酬程度比例、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目标分散化等带来的困境。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在激励层面有一些民营企业中较少的问题,比如薪酬等级排列下相对低位、职业的升迁异化,这也就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的高层级管理者自我激励的泛滥。此外,陈冬华基于企业的薪酬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现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绝大程度上低于其在职消费,甚至只有十分之一。李寿喜认为其他产权性质下的代理成本大多低于国有产权性质下的企业。基于以上学者观点,可以认为,国有企业有着民营企业所没有的更高的代理成本,代理问题更为严重,进而其经营效率相对较低。

3.产权视角下关于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委托代理成本的影响

与发达国家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同,我国国有企业的高等级管理员有着双重身份即经理人与政府从业者,并且所有国有企业负责人仍然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因此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特殊特征:高管薪酬管制、过多的政府干预、预算软约束等问题,这些特征进一步加剧了委托代理等问题。林毅夫认为,只关注甚至过于在意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忽略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作用,是过去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基于此可认为,高质量的外部治理机制可较好解决国有企业的相关代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另外,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成长是基于市场化的环境之上,必然要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故民营企业有着国有企业所没有的较为明晰的产权界定与针对性强的经营目标、面临充分的不同类别的市场竞争,并且随着市场不断完善发展,可以认为民营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和。具体来说,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完善了以往关于财务披露问題造成的损失,民营企业的代理问题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已经大有缓解,但由于制度环境与时间问题,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相对较弱,其他两个代理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故提高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质量就可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的相关代理问题。基于此可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治理机制可较好解决民营企业的相关代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二、投资效率角度

在现有研究中,学者们普遍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去分析关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且在企业委托代理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深入。虽然在内部治理角度中关于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已有许多,但企业所处外部环境下的外部治理却也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进而影响企业运营效率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改革开放后,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的外部治理环境水平整体提高。那么关于外部治理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所处资本市场甚至投资效率的影响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同样的,产权机制产生了企业的产权结构,而产权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并且在外部治理角度下,产权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以及企业运营效率产生的影响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提高投资效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企业的投资效率影响着其运营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投资效率角度出发,分析外部治理环境,即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对企业运营效率以及产权视角下治理机制关于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进而探索治理机制、产权与企业运营效率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1.政府干预、产权性质与投资效率

(1) 政府干预与投资效率

在中国现阶段的制度背景下,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會产生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有着影响的行为,并且该现象相较于西方更加显著。学者们从守夜人、掠夺之手以及支持之手等角度对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解释,并且普遍认为政府在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我国,政府的干预行为一般出于以下两个动机:社会目标动机与实现绩效动机。而每个地区的政府在实施干预行为时会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若当地的市场化程度较弱时,则政府的干预行为产生的效果越显著,那么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该地区所能够分配到的有利资源会越少,公司的投资性决策行为选择就会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樊纲认为,每个地区的外部治理机制与结构各有不同,地区政府干预程度也呈现不同。罗党论认为,地方产权的界定与保护质量、政府干预程度会对民营公司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产生与政府合作的行为选择倾向。基于此,可以认为,一定区域内的政府行政干预程度会对公司的投资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作用,进而影响企业运营效率。

(2) 政府干预、产权性质与投资效率

事实上,在不同产权性质下,政府干预行为对公司的投资决策的影响作用会呈现不同。相关学者认为,政府干预会对国有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导致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进而影响科学管理决策,影响企业运营。从历史层面来看,1978年之后的改革总体上遵循分权化的原则经历了多个阶段,而后各地政府相继拥有了进行其财政支配的权利。但分权化的程度并没有达到彻底,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依然较高,并且在面临相关压力的情形下,政府的干预行为就会越加明显。另一方面,政府对于非国有企业的干预行为较少,其企业也没有多重任务目标的压力,故非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政府干预而发生波动的可能较小。基于以上,可以认为,不同产权性质下,政府行政干预行为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的经营投资决策的影响不同。

2.金融发展水平、产权性质与投资效率

(1) 金融发展水平与投资效率

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市场上有着许多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市场本身存在缺陷等,而金融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其问题。在金融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下,公司的经营管理投资决策行为可以得到良好改进。一方面,相关学者认为,在金融发展环境优越的地区区域,公司获得相对质量高的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较大,加上良好融资渠道的助力,企业实现最优决策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金融高水平发展的环境与背景下,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环境、缓解融资压力已经不再是其主要困难,进而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有效信息趋向透明公开化,金融机构对贷款人员组织的监督相应增强。同时公司在其背景下也会认真衡量相关项目的预期收益来达到提高其投资与决策效率的目的。基于此,可以认为,金融发展水平的状况良好与否会对公司的投资效率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

(2) 金融发展水平、产权与投资效率

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水平的程度高低与不同产权属性性质公司的作用机制有着关联影响。具体来说,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公司其融资约束情况大有不同,国有企业在银行贷款、政府财政支持以及贷款利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改善,诸多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相关金融服务的商业性质银行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起到了缓解效果。沈红波在其实证研究中发现,一般情况下金融发展环境对融资约束起到正向影响,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提高,有着较小的融资约束压力的国有企业的优势渐进丧失,而非国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程度相较于国有企业压力相对会趋向于低走态势。因此,可以认为非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化,对缓解融资制约压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进而对企业的投资效益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本身的产权性质优势使得普遍认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融资约束问题矛盾较易解决,但随着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以及金融环境不断改善,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对其加强了监管,并且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趋向“保守”、“去风险”,面对外部监管压力的增强,其管理人员往往会做出规避风险类型的行为选择,使得机会白白流失,降低投资效率。基于此可认为,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略有不同,进而对企业运营效率有着不同作用影响。

三、结论

本文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运营效率以及产权视角下内外部治理机制关于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探索治理机制、产权与企业运营效率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 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与外部两部分的内容设置对缓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有重要作用。(2) 国有企业有着民营企业所没有的更高的代理成本,代理问题更为严重,进而其经营效率相对较低。(3) 高质量的外部治理机制可较好解决国有企业的相关代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4) 高质量的内部治理机制可较好解决民营企业的相关代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本文从投资效率角度出发,分析外部治理环境即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对企业运营效率以及产权视角下治理机制关于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进而探索治理机制、产权与企业运营效率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 一定区域内的政府行政干预程度会对公司的投资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作用,进而影响企业运营效率。(2) 不同产权性质下,政府行政干预行为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的经营投资决策的影响不同。(3) 金融发展水平的状况良好与否会对公司的投资效率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4) 非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化对缓解融资制约压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进而对企业的投资效益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5) 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略有不同,进而对企业运营效率有着不同作用影响。

参考文献:

[1]CJ M,HM W.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North-Holland,1976,3(4).

[2]刘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与治理[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7):69-70.

[3]张会丽,陆正飞.现金分布、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现金持有状况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2(03):141-150.

[4]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J].管理世界,2010(01):133-141.

[5]刘银国,张琛.自由现金流与在职消费——基于所有制和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10):18-25.

[6]SHLEIFER A,VISHNY R W.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2).

[7]林毅夫,李志赟.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J].经济学(季刊),2005(03):913-936.

[8]GRINSTEIN Y,WEINBAUM D,YEHUDA 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erk Disclosur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7,34(4).

[9]高雷,张杰.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8(09):64-72.

[10]杨瑞龙.论国有经济中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J].管理世界,1997(01):107-116.

作者简介:王志鑫(1998- ),女,汉族,籍贯:山西省临汾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猜你喜欢

代理成本治理机制投资效率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董事—经理兼任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了吗?
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论我国网络表达的治理机制与转型
股权众筹发展的意义、难点和对策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境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浅析基于代理成本下的股利政策理论
安置农民参与社区公共环境治理机制构建